再蹭一个热点吧,讲讲医生
闷热的下午,蹭个热点,讲讲医生,这个话题最近有点太火了,以至于,讲多了这个文章可能别人看不见。不管了,先写吧,都是些尽人皆知的事情。
有一句话说,把你举得多高,你就会摔得越疼,在这个行业内,看尽了人间百态,无论外面怎么风风火火,行业内,却没啥反应,无非是传播些小道消息,看看某些人的热闹。
为啥业内反应平淡,是因为麻木,见惯不怪?
并不是,而是整个结构性的生态问题。
为啥这么说?
一、看一下医生的学历构成,推测下他们的高考分数,然后网上搜下他们的收入。实际上,他们的收入,相对于“居住那个设施的价格”低得吓人。以某top3医学院硕士毕业生为例,在县城工作,正常工资1600,扣掉社保什么的,900多,科室奖金5000左右,季度奖金大约1W,年终奖大约5W,总收入大约15~17万,当地居住设施价格大约1W,价格收入比例大约是7:1。看看对比国外这个数据,大约是4:1,尚有增长空间?别开玩笑了,那是天地之间的差别,国外对比的总价,那是别墅,不是商品房。
大城市会好些么,是好点,以南方二线省会为例,总收入大约翻一番,居住设施价格单价约4W,比例更悬殊,并且大三甲,top3的学生也不是轻易能进的。
二、我们分解下,top3医学院的高考分数大约多少,700+,人中龙凤了吧,反正我考不到。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认识的就少,甚至有些人身边压根没认识这样的人。
三、我们再分解下,看总收入之后,我们看下收入构成,为啥那么多名目的奖金,因为那不是财政拨款,为啥,请百度医院改革历史。
这些都是明的,那么暗的是啥呢?
暗的,我就不讲了。
讲个小故事吧,某年去校附属医院看病,花了100多,去校医院,花了17,有啥区别?病都好了,校医院的医生大多在附属医院出诊。后来,和某位医生熟悉了,去附属医院看病,也是20,30就够了。
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大部分的疾病,也就是这个数能解决的。药现在集采之后真的太便宜了。
以前为什么药贵,是因为,大部分药是仿制药,药厂之间太卷了。
为什么仿制药集采能这么便宜,因为集采了,药厂之间就不用卷了。
为什么集采能够显著降低进口药,和国内的原研药价格,因为能进医保了。但为啥价格还是相对普通的高,因为人家研发成本在那里,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跟其他药厂卷。
医院的药分甲乙丙三类,甲类100%报销。丙类100%自费(还有部分人不受这个这个限制,比如,就愿意花自己的钱),还有些没在分类里,得去外面药店买,那样不显著提高医院账面上的治疗开销,其他还有嘛,我没证据,我不知道。
最后嘛,说点我的想法吧。
大幅提高医疗费用,建立三级诊疗机制,废除医院等级评定。一级:乡镇社区县级医院,财政全额拨款,全民医疗,医务人员参公,并限制,不得调到其他部门任职。二级,省市级医院50%的医疗费用,50%的财政拨款,按照就诊人数来审计,医生雇佣制,建立医生工会,行政院长,废除医生职称,学术职称只能在科研医院取得和使用。三级,科研医院,以大学医学院为支撑,建立少量科研医院,承担科研教学培训医生的功能,医生按照教职管理。
支持兴建私立医院,财政扶植拨款。
好处是,大部分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医生,有理想的去实现理想,想赚钱的就去认真赚钱,事情就这么纯粹。不用评职称至少发一圈华子。
还觉得不解决问题?那么我也没办法了,因为居住设施价格的问题,没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