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读后感
上午翻着把《两种孤独》读完了,是五十年前有关马尔克斯的一场访谈录,对他最著名的那本《百年孤独》,我是在大三那会看的,当时评价很一般,其实也没觉得有多么精彩或者多带来启发,不过今天这本书中的访谈内容倒有些意思。马尔克斯一直在强调他的真诚,以及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所以他也自认为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其中他谈到,他所描写的那写传闻,看似有些荒诞,但是却是一种真实语言:如年轻漂亮姑娘在晾晒被子的时候灵魂和身体都飘走的故事,其实是“私奔”的委婉说法。马尔克斯尤其喜爱这样看似离谱的表达,并将它们收录在自己的作品中,但这些“传闻”本身即是一种真实。
是的,这当然是一种真实,甚至这类看似无厘头的传说才显得更加真实:里面包含了当地人对事件的看法,长期以来的传统,还有人类语言构成逻辑中诗意的部分。反过来说,奇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历史、图像语言等都有相似的这一面,这一面的真实更加细腻并且人性,也更加具有真实的话语地位,是多样且丰富的。
由此不得不涉及的是评价体系,单一的评价和视角使得我们反而局限了所谓的真理。前几日看电影,里面一位印第安老人在点评土地时,称广阔跑马的土地时最好的。然而在当下这个年代,认为设定的地段、房价、学区配套等成为了大多数人心里唯一的标准。并非是要对土地这一狭义概念提出更多的评价诉求,只是我们或许常常忘记“真实”的位置:马尔克斯所说的真诚,还有他对生活中另一维度真实的记录。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空山新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记录近来和GPT的聊天 (1人喜欢)
- 20241216无题 (2人喜欢)
- 20241204关于两种奋不顾身的爱 (1人喜欢)
- 20241114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