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星期一 春华秋实间的郁夏
随着假期尾声的到来,焦虑感逐步上升,脑袋里面很多事情,会因为很多事情产生很多联想,会琢磨很多事情,但是仔细想来来这些事情大多数,没有多大的意义,就在刚刚脑袋里面涌现出来两个自省:一是面对问题与其担心不如直接面对;二是多聚焦自己的事情(或者纯粹的知识)不要“物外”上内耗。有事解决事情,没事快乐做自己。
读书有时候就像竹篮打水,虽然感觉“一场空”但至少可以把“篮子”洗干净。回头来盘点一下假期的学习、阅读与思考。先从今天的学习说起,今天在网上(b站)学习人大附中李晓风老师世界近现代史的网络课程,严格意义上说起来是一个3小时的高考复习指导课,3个小时的课里,李老师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将世界近现代史进行了分期,然后对各阶段、各版块分别进行了重难点讲解,详讲的部分“深入浅出、严谨细致”,略讲的部分“脉络清晰,辨析明确”。李老师的课很精彩,作为任教9年的初中历史教师,很多个瞬间都觉得醍醐灌顶,可见李老师功力深厚,亦可见个人的浅薄无知。很是惭愧,一方面提醒自己不忘学习提升,另一方面,不免增添了一些“焦虑”:自己不努力怎么跟的上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昨天学习了李晓风老师《讲授法与历史教学》,下想起2015年(入职1年)郭洪校长带着我和况丹老师一起去石家庄参加一个中学年会(大概是这样)当时上了好像是《洋务运动》一课,具体怎么上的我忘记了,甚至连设计思路都想不起来,但印象很深刻的是课后一个老师跟我的对话,大致意思是,我的课老师讲的很多,如何看待现在课堂学生活动的要求,我当时理解的是“我的课堂上学生活动不够”,我记不清自己当时怎么回答的,但是表达了历史课堂是需要老师讲解的。回想当时的心态我一方面说不清为什么要坚持历史课堂的讲授,一方面在面对别人可能得“质疑”(也许就是自己的不不自信)在“强词夺理”而。在昨天听李老师的讲座时,心中泛起了庆幸和骄傲,庆幸自己当年没有被所谓“课堂活动”所裹挟,“骄傲”自己在15年跟被人表达过自己对历史课堂讲授法的坚持,但是细细琢磨有产生了很多想法:
1.当时对过多的“学生活动”表示怀疑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去找找原因,为什么再跟被人交流谈论时要停留在无根无据的“强词夺理”中?
2.什么教学研究,发现问题,感觉不对劲,就停留在“感觉不对劲”?(想起自己才参加工作时发现设么不懂得事情就会马上查资料,自己是什么时候发现不对劲的时候继续停留在不对劲的呢?)
…………
这些问题一个个在我的脑海里回想,不免对自己的“虚度”感到懊恼。
说回到讲授法,在李老师的讲座中谈到了讲授法的重要性,更带领我重新审视“讲授法”,为什么要讲?是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需求?还是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的要求?李老师在讲座中谈到历史是一个叙事学科,什么事叙事学科……心中产生一连串的疑惑,这些疑惑如果只停留在“疑惑”,那我大概又会把日子过成“虚度9年”。
走笔至此,明天完成读书笔记《讲授法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