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成都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生活了整整26年的地方。
成都的地貌,说白了就是一个圆形。圆心就是市中心,有天府广场,有主席像,附近就是春熙路,总府路,再走一点就是出名的太古里。我们在这圆形上上下左右各画一根线,就变成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我们有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有人民北路、人民南路,也有人民西路和人民东路,但没有人民南路那么出名。如果再在这个圆上画圈,就有了内环、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二绕高速,我们还有2.5环、3.5环,自然,从称呼上不难理解,2.5环就是一环和二环之间的那一环了。
成都的三环外衔接成都的郊区郊县,市区主要还是指老五城区:锦江、成华、金牛、青羊、武侯,现在还有高新区,但高新分两个,高新南和武侯连接,高新西则在郫都区。现在还多了一个天府新区,都可以跑到眉山了。
成都这十多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发展的主要重心是南延线无限延长,高新区一般就值得是南边那边,金融城、环球中心,都在那边,地铁也是最先到的世纪城。而北边,俗称“叙利亚”,最早的一号线从火车北站出发,火车北站在二环上。08年我住北边在南边上班时,需要公交转地铁去世纪城下车,然后坐公司的摆渡车3公里去天府四街旁的公司。每天早晚我路过火车北站的广场时,时不时会遇见一群群“青沟子”新疆娃娃等着偷抢过路的行人,好在他们有一副火眼金睛,能识别出像我这样的行人是住在附件的居民,他们是不会招惹我们这样的人的。
90年代我来到成都,一次我坐12路中巴公交车时,跑到衣冠庙那个小立交桥时车子歪在了一边,后排的乘客拍伸出吹风散热的手臂拍打着车身大叫着问司机怎么不开了时,我看到了右边的前轮胎顺坡滚下了桥去,接着一股黑烟从车底升腾起来。我们赶紧下车,站在路边等下一趟车来继续载我们。现在成都的交通真的不知好了多少倍,夏冬季节都会开空调,车子干净整洁,车多,线路多,早晚高峰时段不用等太久,还有社区巴士,对接各个医院、商场、菜市、学校,照顾到各个年龄段的乘客。冬天雾霾天气免费乘车、这几天大运会也是免费乘车。我不知成都现在一共开通了多少条线路的地铁,我平时坐得不多。但在成都坐车坐地铁只需秉持一个原则即可,东南西北贯穿加分支,1号线南北贯通,2号线东西北走向,3号线南北线略偏一点,4号线东西线走向,7号线绕圈走2.5环......
成都的大学算起来不少。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等,我偏爱的是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有三个校区:望江校区、华西校区、江安校区。最早的时候四川大学只有望江校区一个校区,分东区和西区,中间被一条文化路(又叫九三公路)隔开,东西区有两个后门相对,东区靠近望江公园和九眼桥,西区靠近科华北路和磨子桥,西区的前身是成都科技大学,后来被川大合并,西区主要有城建、水电、防止皮革等工科居多,东区有中文、外文、历史、数学、化学、哲学、艺术、材料、工商等学科。川大校园优美,有金秋的法国梧桐大道,有夏日的幽香荷塘,木质长椅被垂柳掩盖,像四周被围起的幕布。也曾有沙尘漫天的球场,也有绿草茵茵的广场,有现代化的学术中心,也有古老雄伟的教学楼。川大后来合并了华西医学院,于是就有了华西校区。再后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新建了双流那边的江安校区。
成都的历史被大众熟知的大约以三国时期最多。以祭祀诸葛亮修建的武侯祠,矗立在武侯祠大街上,刘备的衣冠冢也在武侯祠内,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坟包。刘璋是益州之主,所以现在成都有益州大道。杜甫草堂就在离青羊宫和武侯祠都不远的地方,旁边是成都的浣花溪公园。唐代还有著名的女诗人薛涛,住在望江公园,就在川大望江校区的隔壁,望江公园有著名的望江楼,薛涛井,红墙青瓦,翠竹环绕,穿套汉服出镜,分分钟都是大唐盛景的错觉。据说薛涛写诗用的是被植物侵染过的粉红色的诗笺,现在想来也是浪漫至极,她的朋友有王维、杜牧等。
成都的美食也许说不完,我记忆中最深最爱的还是过去的那些味道,新的网红店我不能提供任何参考信息。市中心总府路后面有条华兴街,那里有家名为“盘飱市”的餐馆,可以吃到正宗的川菜。以前旁边还有家瓦房的“华兴煎蛋面”,现在不知道搬到哪儿去了,可惜那浸满浓浓的番茄汤汁和金黄的煎鸡蛋,还有那浇满红糖水的白白的粽子。如果愿意走一点,可以去天府广场西靠近人民公园那边吃蹄花,不要去纠结哪家是正宗的老妈蹄花,只要人多你就进去,味道准好,但不要贪多,每个才份量都很足,一般的蹄花就是白芸豆和猪蹄,加个蘸水即可,那些里面加了乱七八糟的都不一定好吃,蘸水吃不完,可以要个豆花,物美价廉又好吃。人民公园里面,逛完可以去里面的鹤鸣茶社喝喝坝坝茶,吃点那里的三大炮、担担面等成都名小吃。90年代时东大街过去的牛王庙是面食一条街,一律的大瓦房,传统的喊堂声、接客声,现在都已经消失不再;不过成都的面条还是一绝:豇豆脆臊面、牛肉面、海味面等,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同样被我们找不着的还有两千年左右在太升北路的“北大街铺盖面”,几个师傅站在锅灶边不停的用手扯出的面片,面团绝对不允许机器揉制,绝对手工揉面扯面,再加上店家精心配制的排骨、牛肉、杂酱等,用软糯的白豌豆垫底,那味道不摆了,能融合东西南北来人的口味。
成都还有一种面食叫“甜水面”,在一环路省医院对面的“张老五凉粉店”就能吃到,经济实惠还好吃。里面有凉粉、凉面、抄手、饺子、甜水面。我不知道姓张的这家有几个兄弟姐妹,反正还有张老二文殊院店(文殊院、文殊坊也值得一逛,靠近我说的北大街那边),浣花溪那边有也张老二,味道都差不多,卖的都是那些。洞子口还有个陈凉粉,陈凉粉是卖的川菜,环境不敢恭维,老式川菜,油重,份量足,好吃,但要自己找座位,自己端菜端饭,要么就等大爷大妈骑三轮给你送到桌边,这里吃得到的有回锅肉、茄饼、藕盒、太安鱼、宫保鸡丁等,价格也不贵。忘了说从太升北路出去过了太升桥,可以吃到“甘记肥肠粉”,同样的还是那种热火朝天的场景,打粉的师傅提着高高的粉勺子,敲打发出“啪啪”的声音,大铁锅里是一锅锅的肥肠和节子,浇一勺油海椒,舀一小勺花椒面,多倒点醋,你就可以享受在街边嗦粉的快乐了。成都十大著名苍蝇馆子的明婷饭店也在那不远处,如果不想嗦粉,可以去那里吃吃川菜,不要奢望多好的服务和环境,我们主打味道好就行,但你要吃得惯川菜重油重盐,不要担心川菜一定就是麻辣味型,正宗的川菜很多都是不辣的。
火锅好像我没特别推荐的,主要这几年我都不在市区吃火锅了。不过成都的火锅店到处都是,随便找一家味道都很好,价格不算便宜。串串店也不错,干碟油碟任你选,主打还是要胃口好肠胃好。我那些毕业去了外省和国外生活的同学,每次回来最馋的就是火锅,但他们一般吃着清火的药,一边大快朵颐。
还是介绍一下成都的小吃吧!火锅店的菜单上有:红糖糍粑、南瓜饼、炸酥肉、金银馒头等,川菜馆有的提供拇指包、炸藕盒、茄饼等,也有葱油味道的薄脆饼,玉米粑粑、冻粑、发糕。走在成都的街头,会看到有人在小推车上卖蛋烘糕,蛋烘糕都是现做现吃,你可以根据自己口味现场选喜欢的馅料,如:奶油的、牛肉的、土豆丝、蓝莓酱、草莓酱等,甜口咸口都有。成都还有一种老式小吃名曰“三合泥”,三合泥是大米、糯米、黄豆磨成粉炒制的甜食,里面还有花生碎、芝麻、豆面、陈皮、核桃等香东西,口感酥香油润,甜而不腻,听说这个制作非常麻烦,很多店家都不愿意做了,另外里面必须要有猪油,现在吃过各种美味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吃了,但我对来说还是美味,我小时候的食物比较单一,能吃饱都算很不错了。成都出名的还有“赖汤圆”、“钟水饺”等,还有叶儿粑、黄粑、麻花、各种包子等,成都的水饺和北方的水饺区别很明显,成都的水饺一般都是瘦长形,猪肉馅居多,馅料比较香,呈现复合的口感,吃的时候可以配红油蘸水;北方的水饺很多都大而成元宝状,馅料更以食材本身的味道为主,可直接不要蘸水就吃,味道清爽,面皮劲道。
成都因是四川的省会城市,所以集合了整个四川各个地市县的饮食特征,自然在成都你也会听到各个地方的方言,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川东川北大体相同,一部分发音和重庆口音差不多,川南语调是另一个特色,彼此又有所不同,泸州和宜宾因白酒闻名,我认识的这两个地方的人大多都酒量不错,好酒都是请客或者家中有事才用,平时的散酒也非常好喝了。川西的同胞口音不仅仅是汉语了,还有藏语、彝语等,他们的口音也比较特别,但攀枝花除外,我去攀枝花时,听到很多人都说普通话,虽然紫外线强,但他们皮肤都比较白皙,他们很多都是三线建设的老一辈的后代,所以攀枝花是移民城市。我原来的大学寝室,就集中了整个四川几个方向的口音,加上班上还有其他地方来的同学,所以我基本能从口音上判断对方的老家是哪里的。
成都是个包容的城市,成都人非常热情。不管你来自哪儿,准备干什么,她都以现宽广的胸怀接纳你。你走在马路上问个路,成都的婆婆嬢嬢些都非常热情,特别怕你找不到,可以给你说得详细仔细,末了还会再三重复,甚至你走很远了,她还在身后大声提醒你左转还是右转。成都人也非常讲究。在城市建设还没高速发展之前,早起的嬢嬢们出来倒马桶,也要盘起高高的头发,穿上好看的裙子。成都的男人普遍都特别能聊,聊生活,也聊国际形势,他们拥有自来熟的特征,似乎个个都是社牛。但这不耽误他们为家庭和老婆做事,他可以把煮好的饭菜端给正在麻将桌酣战的老妞儿(老婆的成都喊法),一边拿出男人的霸气给老婆说“赶紧吃哦!不吃我倒了哈!”他的语调和身上系着的围裙形成鲜明的对比。十年前我们的同学聚会晚上绝对不能超过十一点散场,主要有男同学要回家给娃洗澡哄睡。我曾经的同事也是那种殷勤的给老婆端饭递水的模范丈夫,他的老婆也是我的同事,单位聚会打麻将从来都是女同事先上桌,男的看女的脸色再选择是否上桌还是选择为老婆服务。他们都是成都本地人。很遗憾我没成为那个幸运儿,我既不会打麻将,我老公也不会做饭且马虎。如果我要等他为我服务,我不被饿死也会被渴死。
成都现在建成公园城市。在我家附近就沿河道改造成了一个河滨公园,里面设有球场(羽毛球、篮球、网球、乒乓球),还有儿童乐园、科技广场、运动健身场、茶文化广场,每天我去河滨逛逛来回要3公里。公园里空气清新,花草树木十分漂亮。成都的公园还有很多,大多因地制宜,主要是给附件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成都的看法和认识,请勿抬杠。欢迎大家到成都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