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被谁吸引?

偶然在一个APP中听到三个女性聊关于恋爱和婚姻的播客,其中有一位就说道:我就想找一个我喜欢的类型,但碰到的都不是我想要的。问她你喜欢的类型是什么样的?是相貌堂堂,还是性格开朗……她又说自己也不太清楚,大概碰到了才知道。说只要自己喜欢,其他要求就都还好。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口中所谓的类型是一种被吸引的感觉:这意味着是被某一种外貌特征或是性格类型所吸引。但不管是哪种,其背后都会隐藏着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就比如说,一个在情感淡漠,规矩很多的家庭中长大的人,ta会被热情开朗且跳脱的人吸引,可这部分群体的人最终却会和自己同样类型的人走进婚姻。
如果一个人在年幼时经常被父母经常指责、说自己的孩子没出息,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虽然会被那些自信且率性而为的人所吸引,但最终可能还是会选择一个总是挑剔自己的人成为伴侣。而一个父母有酗酒问题的人也常常会被爱喝酒的另一半所吸引。
有足够多的案例能够证明,这绝非巧合。我们为什么最终会做了那样的一个选择呢?和你走进婚姻的有时候往往不是最吸引你的那一个人,你对ta更多的是好奇甚至是向往。
这就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到的熟悉感。这些与我们自己和家庭相似的人和关系会唤醒我们年幼时家庭生活的体验。是那种自己熟知的氛围感。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并不安全的“安全感”。在过往的生活中,有些熟悉的特质并不总是让我们感到舒服,比如那些对我们成伤害的经历。可是这样的伤害你同样也是熟悉的。
虽然,一开始我们不会留意和感觉到这些,但它却不急不缓地在发生着。我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是想要再次进入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境之中,而是下意识我们想要掌控曾经在年少时自己无法掌控的状况。并以此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在心理学上,弗洛伊德将其称之为“强迫性重复”,在这种状态下,人会有一个不自知的幻想:或许可以通过和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人,让自己回到过去的情境中,去抚平很久以前的创伤。
但这也存在问题:曾经的感受被激活,却发现依然无法处理,此时你可能会变得更加缺乏信心,感到自己不值得被爱。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注意到这是“强迫性重复”的时候,被我们忽略的过往得以被看见,这就意味着可能出现转变的路径。
重新回到这段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关系中,去关注过去的自己是怎样的感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绪,想要做怎样的事情。给情绪一个出口,让自动运转的大脑有个空间缓冲和休息。处理好过去之后,我们便能以成人的样态应对新的关系,以成熟的方式面对和处理,从而做出适合自己需求的新选择。
西安厚朴心理咨询
工作时间:0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