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白白荒废了十多年的时光

今天竟然是我出来学习的第二十天,天呐,时间过的真是太快了。对我来说,这真是宝贵的二十天,期间我当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也有一些坏习惯难以克服,但是整体来看我已经很充实的利用了几乎所有的可支配时间。有时候我会偏执的认为,一个人除了时间,其实一无所有。如果他连属于自己的时间都全部失去,那是多么可怜的一件事情。
早晨八点半,是画室开门的时间。到了门口的时候,听见走廊里雷老师和刘老师的声音,原来门上还有铁家伙看守。于是我们三个人开始聊天,我还咨询了雷老师关于生石灰和熟石灰的问题,雷老师给我了很耐心的解释,有不明确的地方,他还用手机去查阅。
聊天期间他还提到了贵州的蓝色植物染料,好像是蓼蓝。他在讲述见闻时我忽然想起了曾经听过姜老师的一节市课,讲的内容是《蜡染与扎染》。那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运用颜料动手尝试,最后一个小组展开一幅作品,场面很震撼。雷老师说贵州庄子里的人染布,颜色不会沾到手上,肯定还是有什么方法。我还见过姜老师组建的艺术工作坊,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现在我知道了:如果真的想深入的将蜡染的知识讲述好,去贵州本地区考察学习一趟是非常必要的。就像我如今在李可染画院学习,才痛心的发现,自己当年所学的有关绘画的知识竟然在核心环节上存在巨大的缺憾,以至于我几乎白白荒废了十多年的时光,何其痛心!
九点多后勤的老师才来开门。我今天还是画画,花班长给我指点迷津,我又一次对绘画技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同学之间交流实际上非常重要,我在很多观点上和花班长很契合,很感谢他今天热心的给我讲解罩染与提白的相关知识。
我的绘画进入了瓶颈,因为我一开始的施色方法有问题,所以现在画面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想要纠必正要花费一番力气。不过我不怕,我的态度还是很明确,每天都遇到问题才是正常的现象,只有正确的认识到问题,并且不畏困难,与问题较劲,死磕,最后问题解决,才能实现学习的意义。
先前定得两个框子终于来了,质量明显不如第一次的框子,全是钉子而不是榫卯结构,木条窄,五合板看起来也不结实,无奈原来画院定框子的地方在河北,据说最近受了水灾,于是临时换了一家。我晚上刷了第一遍底胶,如果顺利,明天应该能把稿子拓出来。晚上我买的《艺苑名人传》到了,看了才知道是简本,只写了文艺复兴三杰。重新去网上搜版本,只有英文版的全本,可见陈丹青先生在《局部》第三季中的观点很正确,世人只关注出名的大人物,而文艺复兴中有很多杰出的画家,因为名字被人讨论的少,所以如今寂寂无名,知道的人便很少。
《巴尔蒂斯情书集》也到了,厚厚一本书,有二十万字。我倒不是为了窥探他的情感生活,只是想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书里有他给父亲写的信,还有妻子的回信。包括他对自己艺术的简洁,有时间慢慢读。
还是提前二十分钟,后勤李老师来催大家要关门了。真是一个准时的人呀。明天是周日,我决定睡个懒觉,这样就可以和开门的时间达到默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