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社区
搜索: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
首页
浏览发现
话题广场
快速注册
从大厂公关转型品牌咨询,经历患病、创业,她说自己已不再规划人生
FreeLab自由客
2023-08-20 18:32:10 德国
在国内的职场环境里,35岁危机、副业等话题不断地被讨论,而考虑到结婚或年龄等问题,女性在职场上的花期和冲刺阶段更加短暂,是否要转型,如何转型,一个看似是长远职业规划的问题,因为在社会时钟的催促声中,成为了一个横跨在每个职场人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 嘉宾介绍
作为前宝格丽、梵克雅宝、万宝龙、伯爵等一线奢侈品品牌公关,Maggie有一份抗打的简历,她待过各大品牌公司、互联网大厂,在甲方和乙方都有丰富的从业经历。 和Maggie通话时,和她所展现的声音一样,吐字清晰有力,同时不乏坚定温柔,这位90后在大厂时的工作也显示出不一般的判断力。Maggie早早开始独立接项目,开展副业,在她看来,大厂的工作更像是螺丝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脉和能力需要尽早被验证。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机会以后,Maggie果断地接受了一位合伙人的邀约,成为了一家品牌咨询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及时地开展副业、跳槽,完成转型,听上去似乎是一位精英女性,对自己职业路径精细规划的故事,但事实上,Maggie却无法真正回答该如何“规划转型“这个问题。 在她看来,自己从未按照规划进行,回望过去的职业路径,她几乎每一个选择都偏离了最初的想法。Maggie认为,过多的规划会将自己框住,对于女性,或对于所有职场人而言,所有的规划都要基于现实的当下,做每一个选择最重要的还是相信自己,”当每一刻是舒服快乐,都很enjoy。你不会走向坏的地方。”永远和自己站在一起,是Maggie做得最好的人生规划。
1
创业 不愿在大厂的“游戏”里向所有人宣战
认清形式,找一条更愉悦的道路
对于自己的职业身份,Maggie定位为自由创业者。她和另一位行业经验丰富的合伙人成立了公司,并且在写字楼拥有办公室,日常状态需要像正常上班族一样。只不过,Maggie会将这份工作看待的更轻松,称公司是一个松散的合伙模型,核心团队只有两三个好友,依托于项目,组成配合熟练的freelancer团队。 早在大厂,Maggie便已经意识到工作的螺丝钉性质,对于一个对自我价值有高要求的人,她没办法接受成为流水线的一个环节,而不去验证自己真实的能力, 提到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大厂,她的解释是自己在大厂的工作并非不可替代,而她对于实现自我价值仍心存理想。 “提到的我履历,宝格丽、Tiffany大家都会觉得,我很厉害,但这是因为宝格丽和Tiffany很厉害。包括我曾经也做过电影宣发,比如《我不是药神》这一类的很火的电影。项目完成之后,我一直在反思,电影做得好,跟我有什么关系,到底是因为平台和title给了我光环,还是大家更认可我这个人。很多大厂出来的人都会有错配感。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是大厂的光环赋予他的。所以我决定试一下,把我自己的服务直接扔向市场,看客户是否买单”。
为什么没有在寻求职场上的晋升之路,直接选择创业,Maggie也有自己的分析。过去她一直在奢侈品行业、电影行业工作,个人的工作内容是清晰产业化链条中的一环,尤其是在大厂,每个职业人都会被当作产业链条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调转,而无论一颗“螺丝钉”如何运转,都不会影响和撼动企业作为“大机器”的发展。 除了认清“人”在大厂是螺丝钉的本质,事实上,Maggie认为如今职场更加残酷的是,过去企业和行业腾飞的年代里总有无尽的职位供人选择,职场人的上升路径也是向外打开的,然而当行业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经济发展也进入平缓后,个人不仅没了晋升机会,企业甚至还需要砍掉一部分不直接创造利润或价值的员工。 “在这样的路径里向上爬,它是一场个人向所有人宣战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是对手,因为大家玩的是一场有限游戏,固定规则之下,通过争抢一个职位进行通关,最后能爬向金字塔尖永远都只有那么一个,这是我不能够接受的生存模式。从微观层面来讲,我始终认为在经济比较平缓的阶段,人们反而可以去选择或找到一些更喜欢的路径,过往站在风口上,猪都吹起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接受,那为什么不去找到让自己更愉悦、更开心,更舒服的模式去接受和完成这个过程呢”。
值得一提的是,从大厂辞职后,Maggie并没有立即投入到创业阶段,而是选择进入一家创业公司进行锻炼积累。Maggie提到,过去无论是大厂还是在乙方公司,她一直以辛勤加班为荣,然而持续忙碌的状态,却最终以身体健康作为了昂贵的代价。 没有任何征兆,Maggie被医院确诊为宫颈原位癌,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足够让这位90后女生警醒——生活每一刻都要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命的每一刻都十分重要。当个体意识再度被强调,Maggie在之后的公益场合遇到合伙人之后,果断地接下了命运给的机会,她希望以一种更主动和轻盈地姿态重新开展自己的事业。
2
转型 仍有“不配得感”的课题需要突破 最好的办法是回到当下,接受自己
患癌、转型、创业,Maggie经历过种种人生的考验后,毫无疑问是变强了,但让人觉得更真实的是,她不会掩饰自己仍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不配得感。在过去的工作经验里,虽然拥有公关和全案营销经验,但在面对经验丰富的合伙人关于创业的邀约,Maggie仍会觉得自己资历尚浅,对于独立解决项目问题,承担项目责任,难免感到恐惧和担忧。 但幸运的是,Maggie决定勇敢。2020年,名为“BRANDX品牌增长实验室”的公司正式创立。对于Maggie而言,这份工作和过去工作状态最大的不同是不再刻意讲求“努力”二字。在她看来,只有在工作中过于紧张,感受到内心和外界太大的摩擦力,才会在外化的工作中靠拼意志力支撑,“工作时最好的状态,是没有摩擦力的。在人生的铁轨上,作为列车的行进速度是不被任何东西所牵绊的,应该是一路向前的。一定要记住,越努力越幸运的前提是,做事情没有内耗。疯狂地往前冲就够了。” 过去困扰Maggie的不配得感,也在不断地思索和实践中找了办法,她形容这个办法有点流氓,即不在意是否能胜任接手的项目和工作,而是将“主要责任”归为客户——既然客户愿意自己,敢于付钱,那为什么自己不愿意相信自己。 被Maggie和另一位创始人写进“BRANDX品牌增长实验室”品牌手册最重要的三观是“视人为人,用户是真实的个体,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想要视客户为真实可感的个体,创始人需要首先将自我当成真实的人,面对担忧,尊重自我。Maggi显然是做到了。 据Maggie解释,在接手的项目中,公司项目组和客户会一直保持着简单直接的沟通方式,不会采用繁琐的PPT,不会随便和客户分析大数据,她们会尽量选择抛开杂冗的信息,直接去看见和接触真实的客户群体,以品牌消费者的视角为优先。在品牌咨询项目中,用最精简的内容服务客户,是公司一直坚持的态度。
因为对自我和职业的诚恳,面对职场女性转型的焦虑和建议,Maggie的回答直接破题了。在她看来,当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境况已经是不平等了,所以Maggie更建议大家要勇敢,去思考人生本身就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带领人前去不同的地方,无论是享受事业或追逐家庭,都并不是放弃和选择的关系,而是可以平衡,掌握好节奏的。 “我觉得人之所以焦虑,其实是有时间危机感。30岁是我们给自己设置的一个社会时钟。社会观念里20岁毕业,25岁要升职加薪,都是社会时钟设定的太紧迫了。我有一个武断的结论,认为任何职业规划都没有用。因为当你在做规划的时候,你只能用你现在的认知和看法对未来做斗胆的预期”。 Maggie以自己为例,过去刚进入乙方职场,在看到director的高工资时,她会认为那就是高工资的极限了,所以给自己定的职业规划是三年之后,成为更年轻manager。但三年之后,她开始进军电影行业,之后又在规划往影视前端转型,认为那才是更好的出路。但事实上,进行了如此多的规划,在三年之后,Maggie的人生是成为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一切的规划在Maggie的身上失效了,但更多的可能性却在她的生命里真实的发生了。 所以Maggie给女性职业人唯一的建议是享受当下,不再被来自“第三方”的凝视约束住自己对未来的想象,而无论是社会时钟在身后如何紧迫敲击,全然地信任自己,坚定地走自己步伐,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引领自己去往理想之地,唯有此,才是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最好的方式。
1001 自由客 x Maggie
自由客:“目前你们已操盘过国内很多一线新消费品牌的全案营销,其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营销案例么?”
Maggie :还蛮多的,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客户都是我的老师,其实有一个失败的案例,也不算是失败,它是一个户外的品牌。我们在2020年帮她们做了整个企业的品牌咨询,包括定位和梳理,帮她去理清企业未来要去往何处,要在哪里发力。当时我们是推导出了一个结果,创始人很赞同我们的方案,因为我们在做梳理的时候不是在告诉企业有哪些市场机会,而是更多地关注创始人到底相信什么,我们还是坚信自己的逻辑,做品牌真正想做的事情。因为如果是品牌真的喜欢的事情,面对竞争,品牌一定会跑得更快,短期之内可能看不出来,但长期来看,一定会跑得更快、更远,因为这事儿对品牌来讲没有摩擦力。
但因为品牌创始人是一名女性,整个户外行业又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所以,创始人每天会被迫接受非常多的质疑跟问询,大家会觉得市场环境中对手都在搞硬核,上雪山,搞装备,搞最新的科技爬珠峰,所以创始人会有很多的摇摆。我们观察到在做完一轮品牌定位之后,后续她又改了很多次方向。直到今年,她们品牌的20周年之际,我看到创始人发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里又用回了我们当时指定的定位跟方向,并且她表示会坚持地朝这个方向再次出发,那一刻我很开心,她又找回了想做的事情,恰好这件事情,是我们当时一起共同梳理完成的。 这位女性创始者给了我非常大的力量和鼓舞,我非常理解她一定是经过巨大的纠结和痛苦,扛着企业几百人的生存压力,跟整个市场的不景气,做出这个勇敢的决定。我太为她开心了,至少证明我们当时跟她站在一起去看向品牌未来方向,尊重了她的想法,也找到她想做的事,所以这件事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自由客:“对于想要从事营销策划工作并且想独立创业的的自由职业者,你会有哪些建议?”
Maggie :我觉得可能会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我会觉得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需要破题,而不是解题。因为我们公司有自己的社群,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朋友在群里问,“我是设计,我想转型做品牌,但我不知道怎么做”,我会回答他们,问题本身可能没那么重要,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更重要?你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希望转型,你要去看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是你对现状极其不满,希望有一个外力把你揪出来,这个外力可能是做品牌,可能是创业。可能是结婚,可能是生孩子,但你要知道,这个外力可能根本拯救不了你。所以我觉得破题更关键。出于什么原因想要做这个转型,这是更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建议,其实很简单,把自己扔向市场。其实公司存在的目的是把人才集合打包,统一交向给市场,它本质上效率更高,让更多的需求跟所谓的服务能够更能够被匹配,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需求过剩的时代,所谓大公司打包人才去售卖的模式,未必是一个好的模式,因为你会发现很多企业的细分需求,很多小赛道的需求是没有办法被满足的,像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做娃娃衣服的。你很难想象给SD娃娃或小布娃娃做衣服这种小众赛道,盈利会接近过千万。但这样一个细分赛道里是没有人给他们很好地进行品牌服务的。所以我觉得把自己扔向市场,去看看是否能和这些客户做链接,而不是只盯着大品牌。整个市场大部分的基本盘其实是这些中小企业,他们有很大的需求,甚至大部分需求是没有被解决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能够独立服务、交付完整板块的人,对自己擅长的板块服务很有信心,那么让市场去打磨它,而不是在自己想象中打磨它,你会成长的很快。
- End -
© 本文版权归
FreeLab自由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赞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FreeLab自由客
(上海)
FreeLab致力于赋能和联结自由职业者/小微创业者/数字游民/斜杠青年。用...
FreeLab自由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十五年职场、三年自由职业,她悟到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被需要系统"
“接单之外,我们为何留在FreeLab?”——一个自由职业社区的五周年答案
(1人喜欢)
用软体机器人重新定义“陪伴”,一个90后女工程师讲述AI的风口怎么追?
28岁的她按下暂停键:从奥美裸辞后,把“办公室”搬去了南半球
(1人喜欢)
2025年,这些自由职业者还想继续不上班么?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