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海与幻住庵
读书乏味的时候,偶然望一眼窗外,此时正层云堆叠,巨峰横矗。便不再看书,只是下楼向海岸处走。每朵云的边缘都要结为顽石、拥簇着连绵的白雪,一路上凌霄翠竹松杉纷纷掠过云山,这是最开始的时候。等到抵达海边,乌云却从无垠的海面向碧空攀援,石头开始融化,手机上弹出暴雨预警,山要飘走了。于是我只当这是雨水的预兆,只待乌云凝作无从象形的巨物,而后将是昏暗的雨幕。



可雨终究没有降临,乌云只是淹没了山峦,而后自身也散入空中,与白云一道化作羽翼。天空与海面依旧是蓝色,甚至比几刻前更为湛蓝,最遥远的山前依然浮着一道孤峰,或许下一刻也将流走。在短暂的十分钟里,云气不断地成形与消解、海水变幻着不同的颜色——甚至同一刻的海面也泛着高低深浅的色彩、而自己也落入流云的困惑中,最早是想见到海上重峦而向云山处走、再是估量落雨却只是落空、最后身处无从预料的瞬息万变之中、在这流云海前。
云与海总缠绕着梦幻的想象,人们尽可以将海中的云山指认作蓬莱或瀛洲,又或是穿透瞬时的层云,看到世界不过是幻中生幻。就像曾有位法号明本的僧人在山中造了座幻住庵,又时刻摆弄着幻的譬喻,仿佛这真切世界唯有虚幻可为言说:
“幻人一日据幻室,依幻座,执幻拂。时诸幻弟子,俱来云集。有问松缘何直,棘缘何曲,鹄缘何白,乌缘何玄。”
第一次读到这段是在六月末的大足,看到贺耐娴(Natasha Heller)说,明本之前的僧侣更多用镜花水月这般的视觉譬喻来追逐空幻、明本则只是以幻觉本身来言说;明本也不只是身处在这空幻世界中、更是在这幻住庵中成为一名创造空幻的幻人。可六月的我没有办法理解明本,当时自己站在一个个镌刻于顽石中的窟龛前,尤其是陈家岩,工匠在山中雕刻着密布的山峦,整个窟室都为连绵有力的群山所包围。在此所有的空幻都不曾存在、所有的山石都不会散入云空,山峦的每一道纹路不仅陷入石中,迫使我的心也成为这样的石头,心上的每一道沟壑都历历可数。


现在,我离那些镌刻的石头已经很远,更多的时候,大海组成了自己所知所感的一切。无论有无流云、白昼还是黑夜,自己都好喜欢在海边。只因在海上从来没有静止的存在,海浪永恒翻卷呼啸,尤其在暴雨之后,无数缕浪头纷纷涌上岸头、击打着岸边的石壁,在空中划过无数叶飞白。若是在无风的退潮日,可以站在湿润的沙滩上,流水一次次没过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上常常附着着无数苍白的贝壳。近处的水是透明的,每一次涨潮时,都能看到随水漫游的流沙,再向下则是沙地的折痕;再向远望,海水便逐渐染作天空的颜色。在这些时候大海与天空总是相互映照的,从海平面到高空,天空的色彩也由一片虚白转向无垠的碧蓝。


坐在海边,打开英戈尔德(Tim Ingold)的文章,正好看到他在讨论天空、陆地与海洋。我喜欢英戈尔德对世界本身的关切,一直以来他都在批判着自然与人文的二分,在人文研究中,即使诸多学者都声称研究要从人的内在思维转向物的外在塑造——物的物质性;但在对物的研究中,研究者总习惯从静止的角度展开分析,他们所说的物质性也只开始于物为人所改造之时。但这个世界是不断流动的,无论那些为人所改造的世界还是未为人所改造的。流动并非是物的物质性、而正是本身的存在方式。
英戈尔德喜欢天空,在他看来天空不是一个空洞的平面或背景,而是充盈着生命的多彩世界;他也喜欢大海,当人们望向海面,可以看到天空与海洋的往复运动,海洋是一个“无物的世界(a world without objects)”——只因所有的存在都涌动于生命之流中。在英戈尔德看来,人们应看到万事万物都处于永恒涌现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生存的人也是这样,人的身体与思维并非是向内部闭合的,而是敞开于世界之中。人的眼睛追随着群山的轮廓、身体追逐着层云的犹疑、心地也在飘摇的风中染上了天空、陆地与海洋的色彩。于是他说,“If the wind is its blowing, and the river its flowing, then the body is its growing.”
自己还很喜欢英戈尔德对万物有灵论的认识(虽然他并未提及,自然,汉地有关“气”的诸多观念自然亦可归入其中),他说,万物有灵论并非意图将活跃的生命注入惰性的物质中,而是生命内在于世界及世界中的所有物质,正因为世界中的不同物质都具有生命力,他们才在不断地互动中形成了万物有灵的状态。在海边阅读的时候,觉得英戈尔德实在潇洒极了,作为一名关注无数个此刻的人类学研究者,他可以将我在这流云海所见的一切诉诸研究之中——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在另外的场合,英戈尔德批判着艺术史与视觉文化学者将精力过分投入于图像中,他们忽视了视觉的核心正是无处不在的光。学者试图以静态图像研究动态的世界,这只能是一种倒置。他呼吁着流动而开放的研究,然而这对古代艺术的研究者而言是何其困难的奢望。自然,每个人都知道世界是永恒运动的,可眼前与手中只有凝固的图像。研究者能够读到明本的幻住庵,但只能想象百年前那内外皆盈满空幻的世界。曾经掠过眼前的流云海是何其迷人,只是大部分时候只能把它埋入心底,让它如土壤般默默滋长其上的一切。
而在无尽川流中的某个瞬间,在我望向流云海的某刻,幻住庵也会浮现在眼前,英戈尔德开始与明本对话,即使他们对流动世界的认识是何其不同。据说幻住庵在天目山中,想必亦是流云不断。若是云雾交接之时,幻室之外是无曾止息的幻云、幻室之内是坐幻坐、持幻拂的幻人与云集而来的幻弟子。如是内外皆是空幻,就连隔绝内外的墙檐亦是空幻。可惜自己一直不识“由真空见妙有”的中观妙谛,只是又想起在那拉提骑马渡河时,棕马踏过金光闪烁的川流,自己的身体尽数为日光所照耀。在那样转瞬即逝的瞬间,只是感到自己的确是生长于这个世界上:他刚刚穿过了流淌着的世界,正走向碧绿的草原与深沉的林野。

-
忽如远行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4 14:12:51
-
L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31 19:40:06
-
L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3 20:35:27
-
NOTL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2 16:12:04
-
红绡夜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2 04:19:44
-
流浪的…盖浇饭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2 03:10:48
-
做不了岛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2 00:09:17
-
豆友267178587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3:48:03
-
绿洲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3:43:50
-
罗德西亚领航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3:09:06
-
紅豬手黃藤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2:46:19
-
哇哇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2:38:03
-
五蕴使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2:34:31
-
森雲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2:10:36
-
锂漎渮🏄🏻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2:07:33
-
Ccchai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1:53:16
-
Accélérat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1:51:10
-
寂為樂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1:50:48
-
远颂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2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