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借居笔记(二)大邑香炉山
一日,跟同在静修的沐尘同学临时起意,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距离现住的鹤鸣山道观10km之外的香炉山道观。
去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高德导航上查到的仅仅是一个不太出名的,相当小众的小道观。驱车不过十几分钟,但对于终日不出道观大门的人来说,也不算近了。车到门口,非常古朴的木质架构的四合院式建筑,读完大门的楹联,上联:儒释道为传统文化根本;下联:天地人乃构成自然统源。才知道原来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以道观为主的综合体。
进了院子空档档、静悄悄的四处无一人,只有桌子上的茶具和茶水看得出,是有人刚走开没多久,基于这些天的修行和好奇心,我和沐尘两人一边细细的琢磨殿堂的楹联匾额,一边遇到心仪的sx,也会bai。
道观依山而建,一共五进院子,走完全程也相当于从半山腰爬到了山顶。每一处转角,每一进院子的入口,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指引:‘由此去山上大殿’、“上山路走后门”、“由此处上guan yin、“谁烧山谁坐牢”等等这一类漫不经心的,充满黑色幽默似的指示牌,仿佛游戏关卡,又似乎寻宝地图,仍然是全程静悄悄没有一人。
甚至某一处的殿堂只有后门,按着指导从后门绕到神像正面去,才发现是一屋子的各种不同职位的pu sa,仙gu塑像。恭敬鞠躬后,我还是忍不住默出声——原来bai shenxian也可以走后门,是的,人生第一次遇到必须且只能走后门的shen xian庙。
某一层主殿堂,从右到左三位分别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我和沐尘为手势和礼仪小小的纠结了一下,毕竟佛家和道家是礼仪是不同的。
从山上下来,走到入口处,这才看清楚,几位村民和一两位道士在闲聊,攀谈下来得知,整个道观一共2名全职道士,一位义工负责做饭。道士和义工都是附近的村子的人。义工大姐忙时在家忙农活,闲时来道观做掌勺大厨。还有一位在这里度假休息居住的客人,问了一下,食宿全包60元一天。客人说每年他都要来这里住上几个月,空气好,清静,吃的好-----毕竟吃的菜都是道观后山菜园子种的有机蔬菜。
我们也决定留下来吃晚饭,义工大姐现场去菜园子摘了菜,柴火灶,蒲公英烘蛋、藿香叶素鱼(茄子)等几道菜都是第一次吃,鲜香可口,道长也很随性,据说每餐必要独酌二两白酒。
义工大姐说,这里的香火很旺,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分,附近来的人留下吃饭得三四十桌人。由此可见生命力之旺盛,想来,这种聚合型的小道观,基本把方圆几公里老百姓的心理需求都覆盖了,从出生到离开,从婚姻,生娃娃,到读书,到生老病死全部有了,集合实用主义与地ZJ与一体,自成一派。
以上,是为记!希望还有机会吃上一口蒲公英烘蛋,实在是太香了~





王小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记录人生第一次全麻胃镜手术经历 (2人喜欢)
- 当代新型关系中如何定义“中年危机”?
- 无题 (2人喜欢)
- 樱花树下的顿悟 (2人喜欢)
- 温泉的自然疗愈与道家养生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