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阶段梳理—三个阶段

原先是想写选购指南,想从一个对idea完全不了解的设计师的角度,基于这个角度,把idea整体402期梳理成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1-249期 (1993-1995)
- 第二阶段 250-300期 (1995-2003)
- 第三阶段 301-至今期 (2003-2023)

一二阶段的区别是特辑(special issue)。1-249期的内容,分散没有主题。即使是重要的东京奥运会设计,从目录看也只花了一部分篇幅介绍。

杂志从250期开始做特辑,特辑是指这一期杂志只有一个主题,所有的文章和图片都与这个主题有关。例如:250期特辑是SpecialAnniversaryIssue ‘DesignX’, 看目录的内容,都是在探讨什么是‘DesignX’。

做特辑需要内容支撑,重点还是围绕同一个主题,idea249期积累起来的内容恰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库,杂志经过几十年的横向扩展,也要开始纵向探索设计的深度了。249期的杂志换算过来是42年,对我们来说,2000年都已经是很遥远的时代了,因此以249期为节点,也就是1995年,作为idea杂志前42年历史阶段的结尾,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250-300期,除了内容方向转变到特辑之外,杂志也开始增加厚度,开始使用特种纸,使用特殊的装帧方式,排版逐渐过度到现代,编辑们做了很多尝试。
因此我把这个时期概括成杂志要放开自我限制,探索厚度极限,从一水的铜版纸中摆脱出来,使用各种花花绿绿的颜色和美丽的特种纸吸引万千读者。
250期开始做特辑,274期杂志的厚度明显增加,原先平均页数120,274期之后,很少有低于155的,292期,厚度达到290,是目前所有idea最厚的一期,对,你没有听错,4所有的idea,也是因为太厚了,成本和手感都不是最合适的。

书脊排版在这个阶段也进行了各种尝试,让大家康一康这张图,从292期开始,书脊和我们现在看到的idea,已经很接近了。

杂志一直以来的固定组合是,内文铜版纸印刷+封面封底特种纸,排版也方方正正,文字和图片永远没有重合的地方,为了节约纸张(成本),经常一个页面好几张图,显得非常小气。

在250-300期过程中,这种传统逐渐就被打破了。266期文字和背景色的融合交叉,让版面看起来很放松。

278期封面和内文图案的颜色印刷非常鲜艳,整页图片展示显得非常大气。杂志逐渐剥离铜版纸的老旧气质。

289期增加夹页的装帧方式。292期,目录页做成窄的夹页,不同材质的内页纸张结合丰富的内容,海报夹页等,让阅读成了一种享受。250-300期之间的这些探索尝试,都是寻找内容和视觉结合的最优解。
300-301期,最明显的改变是封面的刊名格式,详情可以去看我前面分析刊名的日记。纸张、装帧的丰富性从探索变成固定项目。最重要的是室贺清德邀请白井敬尚加入idea,白井运用他出色的排版技能,和室贺清德编辑的内容,让idea再次焕发新生。白井敬尚时期的idea杂志是309-368期,每期排版会根据当期的主题使用精心挑选的字体,和适合主题的排版风格。在《排版造型》第三章的内容是idea的十年,列举了白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2期。室贺清德也会关注亚文化设计,因此会有像334、348、352期这样的小众题材。室贺清德做主编做的最后一期是2018年7月382期,如今室贺清德和白井的影响仍然在发挥作用,idea的编辑方针还是以特辑为主,目前最新的是402期,我对idea的期待是看到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师的专题。
到这里其实改变了我一个长久以来的认知,就是之前在各种渠道看到夸赞idea使用各种材质工艺,现在才知道,他们说的是中后期的idea。早期的杂志基本就是整本铜版纸!不存在复杂的工艺之类的。
稍微提一下别册,idea偶尔会出,但是次数挺少,最近出的就是赫尔穆特·施密德的《schmid typography》。早期还出过女性设计师的专题,米尔顿·格拉泽作品集等。

以上。内容不多,准备工作很多,还专门去查了页数的资料,多亏了神奇的网络。网络和idea有点像,有很多资料档案,只要你想找。但是这些尘封的资料如果没有人使用,那就只是档案。idea也是如此。
多图可以去看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u411N7Ee/?spm_id_from=333.9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