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岁状元府中的昆曲家班顶奢体验
走进苏州钮家巷的状元府,便走进了1300年历史的科举文化。
苏州状元甲天下,科举制度自隋朝到清末1300余年,有据可查的状元为671名,苏州就有60名之多,占全国近十分之一。苏州特产是状元,成了广为传颂的佳话。而苏州名臣潘世恩则是苏州状元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潘世恩系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元老”,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加太傅。位极人臣,荣宠无比,为官六十载,被称为“琼林人瑞”。潘世恩一脉,以一状元、二探花、八进士、十六举人,成为清代苏州最显赫的家族,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
走进这座潘世恩的太傅第,也走进了苏州的另一特产——昆曲。
明人魏良辅根据苏州当地昆山腔,创出了“水磨调”,使流丽婉转的昆腔在短短几十年中,从一个偏处吴中的小声腔,一举变为唱遍大江南北的南戏四大声腔之首,居功至伟的魏良辅被世人誉为“曲圣”“昆腔鼻祖”。而《牡丹亭》则是昆曲名剧中最美丽动人的一部经典,也使汤显祖与同时期的莎士比亚成为东西方最著名的两位戏剧巨匠。
昆曲翻演六百年,历经曲折坎坷,至今耀眼夺目,繁衍不衰。昆曲之所以令人迷醉,可谓有四美。
人美,即妆容之美。生旦净丑,粉墨登场,无论是人面桃花的生旦,还是油彩辉煌的净丑,都成为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之林中最具代表的特色。
词美,即文辞之美。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美的辞句,便是红楼梦中林妹妹听了,也为之神魂颠倒。
曲美,即腔调之美。婉转动人的昆腔,堪称是这世上最击中心灵的靡靡之音,令人一声入耳,一生入魂。一年一度的中秋虎丘曲会,曾出现了“万人齐唱昆曲”的盛况,就如同现在的巨星演唱会一样。
舞美,即动作之美。每一句唱词都配有动作,可谓载歌载舞。每一个动作都讲究之极,就像移步换景的苏州园林,每一帧定格的画面都无可挑剔。也因此,昆曲被称为流动的园林,园林被称为凝固的昆曲。
明末清初,士大夫蓄养家班成风,比如首辅申时行、名士张岱等都有自己的家班。红楼梦中,贾府为庆祝元春省亲,建造大观园,又特地到苏州聘请教习,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组建了自己的戏曲家班。
这场在状元府太傅第中的演出,意在让人领略古代豪门、士大夫家族中的家班文化,体会古代贵族在自家府邸中欣赏戏曲的顶级享受。这是贾母、王夫人的快乐,也是贾宝玉、林黛玉的日常消闲。
在两百年的太傅第中,体验三百年的家班演出,欣赏六百年的昆曲艺术,感受一千三百年的状元文化,合起来就是两千多年的东方顶级奢侈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