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译】【纯机翻】巽昌章锐评搞学术不喊我是吧? | togetter
以推理小说评论家巽昌章先生的自言自语为开端,总结了关于“推理小说和学院主义”的对话。
巽昌章 @kumonoaruji
《现代本格推理小说的研究》、《横沟正史研究》、《变格侦探小说入门》等,推理小说的学院派介入引人注目。当然是好事,但有一点局外人不太明白。例如源氏物语和漱石,在学院内部应该积累了先行文献和检索的经验。写完论文,指导教授和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也会有批评和建议的机会。总而言之,如果研究的对象原本就是学术圈的研究对象,那么学术圈内部应该可以进行事前事后的跟进。但是,如果涉及推理小说这样的领域,就没有这样的体制了。
那该怎么办才好呢?要说多管闲事也就罢了。世上也有像内田那样,写着推理小说内部已经讨论过的东西,却不列举推理作家、评论家方面的文献的人。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学术圈内部没有积累的领域,发表后也很难期待学术圈方面提出批评和建议。
总而言之,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学院方面并没有形成相互批评和自我净化的体系。所以我不是说要你来找我打招呼,或者给你出主意。我没有那种能力。我也不适合发表符合学院方法论的意见。但是,需要点什么。既然这样的著作层出不穷,那些言论当然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例如,探小研和限界研也是这样的交通场所,最近,学者和作家、评论家经常在小组讨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话题上聚在一起。但是,这种作为“点”的联系,至今还不是支撑评论研究的体系。推理小说的评论家虽然没有这样的“系统”来写东西,但也应该不断留意读者的目光,提高自己的天线,努力收集信息。虽然我很沮丧,但正经的评论家一定会这么做。学者们也会持同样的态度吗?
2014-01-30
琴瀬美沙 @K_misa_maguro
“关于这位作家的先期研究?” “不是很好……” 推理小说批评界和学院派文学研究之间的交集还很少吗?
现状是,写推理小说相关的论文,就会变成“说个没完”的状态,这是事实吧。或者说,由于学术圈方面的先行研究不太好,如果不知道批评方面说了什么,就会有“说什么都是新发现”的感觉。乱步和梦野久作是还在研究的人吧。论述梦久的书很多,这是不是一种新的解释?即使这么想,好像也有很多已经出了。
像解释叙述诡计一样读近代文学也很有趣。因为文学研究也开始采用文本论的视角,而不是作家论的视角(反而是最近的主流?)要是能和推理小说批评方面的积累碰撞就好了。倒不如说只讨论乱步、山风和梦久才是问题。关于横沟的论文有那么多吗?
在战后日本文学的脉络中,可以把中井英夫和第三新人相提并论!?(这是我想做的)
2014-01-30
ゐづか @faultymay
从一开始就从事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应该积极地和学术界接触吗?因为绝对缺乏人才,所以建立学术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乱步、山风、梦Q、十兰等确实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但现在评论家们讨论的作家、作品、类型等,要说全部都有充分的积累,恐怕也不是。就我个人而言,文学解体也好推理解体也罢,在方法论上都没有太大变化(某种程度上需要理解推理小说的“约定”),正因为如此,乱步啦谷崎啦福永武彦啦安吾啦梦Q啦,有很多交集,我觉得从那边(文学)到这边(推理小说)再多来一点也不错哦。
另外,话题只出现在国内,在有名的地方,像爱伦·坡和克里斯蒂大概都有一定的积累吧?(不知道)
2014-01-30
積読荘の住人 @tsundokulib
国文学、近代文学和推理小说相比,在书籍和作家履历的基础部分,我想至少这15年来推理小说已经积累得相当多了。与无产阶级文学相关的平林初之辅,与玄洋社相关的梦野久作,与外地日语文学相关的大庭武年,这些都是受人瞩目的。
在苏联学习生理学的巴甫洛夫林髞(木木高太郎)精神分析素材被柴米油盐吠的什么原委什么的吧。
2014-01-30
神山六人(デブを忘れるな) @1236_dominion
不过,流水之后和动pomo之后的故事应该区别开来。检索了一下,发现是勇岭薰论。有,填满的可能有(论坛上没有)
亚文化(纪伊国屋·纯区堂的日本文学书架上没有的作品)是什么时候成为批评对象的呢(不过成为数据库消费主流之后就很难说了?)把推理小说作为“作为推理小说类的”来叙述的东西,找起来似乎很费劲
2014-01-30
琴瀬美沙 @K_misa_maguro
@ idukashiwagi 海外的文学研究中,某种程度上对推理小说领域的作家、作品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至少不会被认为是研究对象。“要是我能成为那种(将推理小说批评和学术联系起来的)研究者就好了。”这样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让我很难受。
2014-01-30
ゐづか @faultymay
@ k_misa_maguro 虽然整体规模不同,但给人的印象是国文≈国内推理小说。(本来出口量就…)我个人想结合日本的御宅族文化,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论述,或者从侦探小说的传统艺术的侧面,从美学艺术学的角度进行论述。为什么会有积累呢,难道不是因为广泛而长久的阅读吗…(小白)
2014-01-30
琴瀬美沙 @K_misa_maguro
@ idukashiwagi。啊,“海外”的意思是“在海外的大学里”。即便如此,说起日本国内对海外推理小说和作家的处理,我的印象是,爱伦·坡和克里斯蒂的水准,即使不是主流,也能成为“美国文学”“英国文学”领域的研究对象。
2014-01-30
ゐづか @faultymay
@ k_misa_maguro 刚才我嘀咕了一句,我觉得积累少是因为没有被“广泛”“广泛”地阅读。“长”虽然不能马上改变,但“广”就必须有人发现、评价、研究、发表启蒙,这就要看谁来做/能做了…。勇岭薰,现在这个时间点能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吗…?
2014-01-30
琴瀬美沙 @K_misa_maguro
@kei_ex 毕业论文做中井英夫,也有点这样的打算吧。不过,作为战后文学来讨论,终究是无法驾驭的。单发的研究如果去找的话好像有很多,不过,大家在讨论自己的专业领域的时候,会把它作为例证。@Idukashiwagi 推理小说不被认为是适合研究的对象,这让我很心痛。“说到底就是娱乐小说”。因为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少,所以写不出论文,也不会被“广泛”阅读。
在毕业论文中,中井英夫的作品中《给虚无的供品》为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问题,结论之一是“托宇山先生和户川先生的福”。
像安藤礼二的论文那样深挖的,最近真的没有。“埴谷雄高因为时间差称赞了我”“被说成是推理小说的墓志铭”“托宇山和户川的福”“江神和有栖的福”“樱井京介的福”“真幌的福”>《虚无的供品》知名度高的理由
总而言之,《虚无的供品》有很多作家向它致敬,所以很多人即使不直接读中井的作品,也会间接地知道它的存在。问题是,如果想举例说明“致敬的作家”,除了自己读过的作家以外,很难举出其他作家。
2014-01-30
神山六人(デブを忘れるな) @1236_dominion
@ idukashiwagi 刚才的修论,其目的是“基于勇岭薰的儿童文学等诸类型来定位,同时借此捕捉现代儿童向推理小说、儿童文学的一角”。作为儿童文学论,那才是柄谷先生的日本近代文学的~
对于zoning来说,能脱颖而出的人就是胜者,所以也无所谓。不是放任不管
2014-01-30
ゐづか @faultymay
@ k_misa_maguro 作为娱乐而读文学的应该是少数派吧,不过推理小说的读者大多是娱乐志向的…。不,我个人觉得恶心的是,就连推理小说初学者(字面上的意思)也觉得“必须多读……”这应该是重视积累的类型。这是几乎没有人想作为研究来处理的地方。读者想分析推理小说,也想讲述推理小说,但这也只是一种娱乐情绪,或者说是作为读者的一种姿态。说到底,读者还是没有摆脱作为娱乐享受的状态。
@1236_dominion 谢谢。那是以“儿童”为主要着眼点,与以“推理小说”为主要着眼点的现在的话题有些偏差,不过,从关于“推理作家”的研究角度来看,可能是比较有积累的部分。“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比较史”“推理小说和国文学的比较史”“轻小说和推理小说的比较史”
刚才我也说过,重要的是“长”“广”的阅读量,所以我觉得看作品的不同,小说和国内推理小说出乎意料地难解。
2014-01-30
jojoago5 @jojoago5
@ k_misa_maguro 我觉得也有天启之器的原因。还有衔尾蛇的基础理论。(笑)
2014-01-30
............
琴瀬美沙 @K_misa_maguro
没错,就是这个!我也有过因为不会文学,结果只能止步于社会学而想要逃避的时候 RT: 这样一来作品的知名度就会提高,读者也会增加,有个切入点的研究不是很好吗?但到了这一步,我就离开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了吗?
不是说活生生的人(作家)本人的魅力如何,而是说作家在随笔和后记中提到了自己最受影响的书是这本,或者在作品中让作品本身登场,或者在作品中出现了自己的作品设定为作品中人物喜欢读的书。这是对读者的影响吧。因为比布里亚古书堂卖得好,纪田顺一郎不是被平放在那里了吗?
如果能把这种影响关系作为文学史来研究,不是很有趣吗?偏离了论点。关于叙述诡计分析的批评积累似乎可以应用于文本论的观点,“大量死亡理论”不仅可以用于阅读战后侦探小说,也可以用于阅读战后所有文学。
笠井先生并不是只列举侦探小说来提倡“大量死亡理论”,所以用大量死亡理论来阅读战后文学,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2014-01-30
ゐづか @faultymay
和朋友一起从“感觉从轻音!以后背吉他的女孩子增加了”的这句话中得到了灵感,通过动画等有影响力的媒体让人觉得“读推理小说的你”才是魅力所在,而不是“推理小说”本身。那么它很有可能会有相当高的流行。
2014-01-30
巽昌章 @kumonoaruji
我突然注意到,应该没有人会说“学院派并不是那么了不起的东西”或者“对学院抱有幻想真幸福”吧。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因为,如果“学术圈”内部有人只把我写的东西理解成这个意思,那就太可悲了。
2014-01-31
琴瀬美沙 @K_misa_maguro
推理小说批评和学院派的故事。现在的作家和评论家教文学,从批评和学术交流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优越的环境。也不是以纯文学为中心。但即便如此,也没办法正面处理推理小说。谷口基老师虽然有课,但并没有专门讲推理小说。虽然提到橘外男的名字让我很高兴。
图书馆里有很多探小研和限界研的论文集,还有笠井先生和小森先生的书,材料很容易就备齐了。只是,如果不知道在离学术圈稍远的地方有这样的论坛,就很难用那样的书进行研究。那样的话,即使图书馆里有再多的书,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到达推理小说批评界的讨论的狂热者,一个人狂热地说着话就结束了。
早稻田中央图书馆的地下堆满了口袋推理……不是说研究推理小说的老师在大学里就能解决问题那么简单,但现在根本没有,所以在大学里继续研究推理小说本身就很困难。
江户川乱步的宅邸归立教大学所有时,立教的老师们高兴的是乱步古典文学相关的藏书,而不是推理小说的藏书。现在,立教成立了研究机构,专门推推理小说……或者不如说,我觉得这种乱步推的行为很好。
立教和成蹊是推理小说的强者。作为大学的活动,他们还举办了推理作家的演讲会。
2014-01-31
milla @aqcenpa
. @ kumonoaruji 例如,我认为《现代本格推理小说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绩,但在学术圈内部却没有人能对此做出判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身处东大驹场这样的环境中,我很难想象,但我可以想象北大有这样的环境,诸冈先生如果能将其中的原由播报出来,我想应该或许能对学院主义和推理小说的连接做出贡献吧。
2014-01-31
巽昌章 @kumonoaruji
@aqcenpa 诸冈是探小研的会员,也不是完全不认识的关系,但我觉得北大果然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在《现代推理研究》一书中,也有人认为“作为博士论文,评价不高”,因此,关于本格村的评价和学术界的评价之间的差异也引起了讨论。说实话,我真正关心的是这些评价的分歧,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认知框架的差异。例如,对于研究推理小说的学者来说,推理小说内部的批评是研究的客体,还是应该参照的先行的成就?就是这样。
2014-01-31
milla @ aqcenpa
@kumonoaruji 果然有关于评价不一致的争论啊。这种认识框架的分歧是流动的,需要等待学术界出现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评价。谢谢您的回复。
2014-02-01
———————————
【纯机翻】巽昌章锐评逻辑流与后期奎因问题 | togetter
【纯机翻】巽昌章锐评“本格的寒冬”与“推理小说脱离现实” | togetter
【纯机翻】巽昌章锐评“本格”与“变格” | togetter
-
CTF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7 14:19:24
-
iscream208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8 15:14:58
-
你的样子Log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8 1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