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最近对成长与发展有了些新的认识,最初的时候大多是被动的成长,接收知识,信息,练习技能(上学阶段,成长的方式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圆形扩张)。
等成长到一定程度,有了初步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就到了需要主动成长得阶段(大学阶段,选择一个方向扇形扩张,加速成长)。有句话很适合这个阶段,“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主动成长就是筛选出对成长有益的事物,排斥对成长无益的事物。等到认知稳固,三观成熟,认识论和方法论熟练,常识积累和知识技能合格,这个阶段就可以说初步达成了目标。有了这个稳固的认知架构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拓展认知的广度,这就是所谓的自学能力,也是人逐渐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当稳定下来会逐渐达到人的瓶颈,多年学习成长得来的经验,会形成一个认知整体。想要更进一步的成长就需要打破认知局限,有一句话:“阻碍你认知的不是未知,而是已知的经验”,就是这样。原因是现代社会的知识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知识的量、种类都在飞快增加。世界变化的非常快,打破固有认知跟上时代步伐是有必要的行为(突破层级扩张)。
打破固有认知的过程不是完全破碎自己的三观,然后再建一个新的三观。而是返本归元,梳理清楚事物的根基架构,再根据现实情况迭代更新。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习以为常的,知道怎么用,知道事物的大概走向,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原理过程,就像一个认知黑箱,正常的时候是可以用的,但是它一出毛病就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了(时代在变化,认知不跟着变化,就会产生代沟,难以理解现实情况)。打破固有认知的目的就是打破这个黑箱,让它变透明,这样哪里坏了,老朽不堪用了一眼就能看出来,方便更替。让人可以跟得上现实世界这个宏大机器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