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手术)的一些思考
最近跑了几趟医院, 同时看了好几本医疗医学方面的书,大概有以下心得。
其实普通人手术,大概有以下几个重要决策点:
1.是否有必要手术?
这个除了看各种检查报告,自己做出决定外,其实也没有医生能斩钉截铁给出结论。
最权威的PET/CT检查其实也有其不足之处,增强CT和B超都要交叉验证,实际上即使是活体穿刺,也可能有取样误差,穿不到恶性部分或是假良性。
一句话,只有手术后的病理报告才能99.9%下最终结论,手术前只能靠医生抓住反常疑点进行判断(如何进行逻辑严密的诊断思维可以参照超级不靠谱的HOUSE.M.D)。
是否手术除了依赖“考虑xxx可能”、“性质待定”、“恶性待排”的检查结果,还要求病人有颗冷静强大心脏,假设如果不手术,自己能够承担与病共存的压力?或是能否接受观察几年后再手术,以及可能二次手术?
与其说心理素质,我觉得倒是跟个人价值观关联更紧密。
2.治疗目的。
显而易见,治疗的目标不一定都是治愈。不能治愈时只能退一步,将这些异常指标降低到一定程度,减少器官损害,如将癌症变成“慢性病”而让病人与癌共存,尽量保证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等。
真有人想活到100+吗,我没有这个兴趣,耳聪目明腿脚利索的90多其实也够了。
3.手术方案。
这里要决定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范围,手术刀口大小直接关系到术后康复时间,虽然其实都无所谓,但全部一刀切也不是目前主流医学手段,还是要权衡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之间的平衡的。
没有人可以100%给出结论,其实最终还是看自己敢不敢赌,能不能赌。
看《无国界病人》这书最大感悟是,如果要如此这般折腾,宁可不治疗了。。。
4.生活方式。
很多病其实都在提示我们之前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但也不尽然,毕竟目前对于某些疾病的缘由也没有很明确说法,战战兢兢活一辈子也没啥意思。

另外,我其实也想了想自己的未竟心愿,居然没有特别想做的事,也没有想见的人。。。
雪山可以不用再登,写小说尝试过了,演出看了近20年,国外旅游比赛徒步也玩过几趟,工作更是没啥追求,情感方面本来就需求不高,所以?
可以说我之前算是活得比较自在,还是我没有找到真正的人生所爱??
哦,想起来我其实还是有个目标,先看完之前买了没看的书,包括刚买的《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
沙丁鱼2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训练日记|懒人变速跑514
- 难得好天气|训练日记512
- 五一假期训练日记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阅读笔记(3)|多维空间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阅读笔记(2)|平行宇宙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