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读书记录
①《城史记:我读过的十座城市》杨早
推荐指数:★★☆
见过早叔多次,一直觉得他像北方人,没想到他成年前的大多数时光都在西南生活。 羡慕早叔,有这样丰富的生活经历。从富顺到成都再到广州、北京,大半个中国东西南北有名有姓的城镇他都待过。一个人跟城市的关系,差不多就是这个人的生活状态。这本书,都算是早叔半部个人传记,回忆录了。
②《野史记 : 近代中国异闻录》杨早
推荐指数:★★★★
早叔写掌故驾轻就熟。这本《野史记》有一半都在写“五四”。从先生们到学生们。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到傅斯年罗家伦匡互生闻一多梁实秋。五四从一个符号化的“教学内容”,变成每一个人的所见所闻。同样的一天,不同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角度记录下了不同的故事。还有不同的背景下的不同报纸媒体,《新青年》《国故》《国民》《顺天时报》《公言报》的不同报道。这不是“罗生门”,这是历史的不同面貌。另外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写民国报人散记,有前辈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有后来者史量才。还有少有人知道的许蔼如,故事很多也很短,好像是一个个小画面,呈现那个不近不远的近代。
③《说史记 : 小说一样的历史》杨早
推荐指数:★★★☆
从《野史记》到《说史记》,杨早野心勃勃,一个是以写新闻的方式写历史,一个是以写小说的方式写历史。可是历史的价值感,第一位的未必是故事。读者可以只看文章好坏,但作者心中,不能没有原则。杨早认为自己写的还是历史,只不过“用小说法,而以记史”。但读者怎么想,恐怕和作者关系不大了。
《说史记》诸篇的叙事者大都是伪托的,但不等于书里的细节是编造的,可是也不敢说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严格的推敲。杨早给自己定的原则大抵是:不编情节,对话和场景可以想象,但事件与情节必须有史料记述。《觉醒年代》的编剧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杨早写的历史,跟这部神剧还是不太一样,小事我也拘,但是现场的氛围,确实只能依靠想象。全书分了四辑,前两辑分别是花国和政商,比较板正,像传统章回小说,后二辑是老百姓和名流就有点散碎了。
④《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影印本)》黎锦熙
推荐指数:★★★★☆
这张图是192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邀请下,语言学大家黎锦熙创制,赵元任、钱玄同、刘半农参与修订的,最终获得博览会大奖的教育展品。 堪称一张信息图厘清四千年来汉字、汉语和文学流变。随图所搭配的小册子,有几篇序言补记和黎锦熙年谱,可以补充阅读。
⑤《当总统撒谎 : 官方欺骗及其后果的历史》[美]埃里克·阿尔特曼
推荐指数:★★★★☆
在这本长达40万字的书中,阿尔特曼试图还原出总统谎言发生语境的原因,并尝试探索谎言造成的后果甚至是代价。本书详细研究了四位重要的总统所说的谎言:富兰克林·罗斯福与雅尔塔协定;约翰·肯尼迪与古巴导弹危机;林登·约翰逊与第二次北部湾事件;罗纳德·里根与 20世纪 80年代的中美洲。但本书并没有从道德层面去追究总统的问题。阿尔特曼甚至放过了谎言的虚伪性,在他看来虚伪是政治行为中的一种既定事实,就和金钱、自利、贪婪、偶尔出现的性丑闻或者热衷公益的自我牺牲行为一样。这本书并不是道德家的至高审判,而是一种推测和研究,阿尔特曼要告诉我们身为总统,他们的谎言,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⑥《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许力
推荐指数:★★★☆
从长兴到乐清,13个地方,实地勘探确实不容易。为此多加一星。一路寻索摩崖,一路回顾唐诗。想一想都是一件雅事。是地理与历史的集合,文学与艺术的碰撞。可惜,还是停留在基本的摩崖石刻基础讲解上。并没能很好的穿起这一路的诗歌与诗人,或许作为普通读者,对这些摩崖背后的故事和这些诗人在浙江的郊游,比石刻本身更感兴趣。补充,天台山那章写的最好,这种隐秘在实地中的石刻,只有亲临才能确保它是否存在。这就是实地勘探和研究文献最大的区别。全书中有两处石刻,在文献中已经不复存在。但在实地考察中都有发现。
⑦《焚书 : 知识的受难史》[英] 理查德·奥文登
推荐指数:★★★★☆
这本《焚书》的作者理查德是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馆长。或许是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对知识储存的脆弱性,非常敏感。火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学会生火和利用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而书则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但火和书放在一起,就是文明的毁灭。理查德从传说中被烧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开始,一直写到2003年的巴格达图书馆大火,试图通过“焚书“的表象,来穿起一部“知识的受难史”。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此,他比较系统的讲了千年来“焚书”的框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3章对数字化的作用和反思,是今天面对知识新载体的新思考。但不足的书,就之前焚书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进入深层次的思辨。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同时,类似题材的《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当图书进入战争》也可以看看。
⑧《在岁月中远行》俞敏洪
推荐指数:★★★
一本俞敏洪公众号文章的合集。
俞老板的文字,总是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你说他虚伪吧,里面不乏坦诚的地方。里面写到母亲,写到自己的焦虑,都很真实。
你说他坦诚吧,不断渗透的新东方理念和所谓的“功绩”总让我觉得夹带私货。
尤其是看到支持“双减”那段,是说他识时务?还是说“高手只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放下这一系列的成见,这本书算是一本及格的游记吧。记录了几年间他走过的名山大川,然而能写这样游记的大有人在。能为这样的书买单的,还是因为作者是俞敏洪。
⑨《故事是这个世界的解药》韩松落
推荐指数:★☆
豆瓣书评合集,而且是我个人非常讨厌的那种文风。
我一直觉得书评,不是那种空洞的文学批评,应该是更个人化的阅读体验。文学批评必然有背后的理论依据和评价准则,但那是学术圈玩的东西。
窃以为书评应该是“读者help读者”,是把自己在一本书中读到的精彩之处,分享给其他人。如果能够产生一些共鸣那就更好了。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无病呻吟,即使挂靠上无边无际的理论知识,那也顶多是一个四不像。
开篇的序言是信息量最大的,但也是这个问题暴露最明显的。尤其是一开始就强调所谓故事的真实,到底也没有细说故事和真实的关系。后面,毛姆两篇就更明显了,基本就是内容梗概加几句议论,我实在是看不出作者的感情来。
就像本雅明说的,“故事是远方的亲身经历”,这是很好的母题。如果想以故事为主线去穿起一本书,好歹也应该重新修订这些书评,才能显出诚意吧。
赤羽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4月读了11本书,重点推荐其中3本。 (2人喜欢)
- 3月读了13本书,重点推荐其中5本。 (1人喜欢)
- 2024年读了133本书,选出我的年度阅读top10,推荐给你。 (14人喜欢)
- 12月读了7本书,重点推荐1本。 (2人喜欢)
- 11月读了14本书,重点推荐其中两本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