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保险沾边的,2300亿大雷!
首发 |「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今年的雷,是真滴多,而且专坑有钱人……
前些天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中融信托,暂停兑付。
原因也很简单,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的存续房地产业务规模为672.6亿元,占比10.69%。
现在的房地产什么情况,大家懂的都懂,前有恒大,近有碧桂园……
可想而知放给房地产的钱,基本是肉包子打狗。
好在信托门槛高,100万起都是入门级的产品,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没太多关系~
无独有偶,隔壁的“恒天财富”也炸了。
300万以上的投资人有15万人,涉及金额2300多亿,单个客户最多投资50多亿!
2300亿啥概念啊?
当初闹的满城风雨的河南村镇银行才400亿,就已经快让监管把头发都挠秃了。
真的是最近暴雷新闻看多了,都感觉一个亿只是零花钱了而已……
最夸张的是,无论是中融信托还是恒天财富,他俩都有一个老祖宗:
“中植系”!
1.
中植系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民营集团。
由创始人解直锟搭建的金融帝国。
集团资产过万亿,涉足的产业、控股公司之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完全是一个低调的庞然巨物👇:

控股6家持牌金融机构,5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财富管理公司;
持股比例超过5%的上市公司,光查出来的就20多家了。
刚才说过的暴雷两位主角,就是中植系旗下控股的公司……
中植系之所以能干到这么大,主要就是它涉足金融太广;
既能自己发行产品,又能通过财富公司卖给客户。
这种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为,很容易就导致风险的失控。
比如就算到现在,你依然可以在中融财富的APP固收一栏,查到6-7%个点收益的产品。
想想现在国债不到3%的收益,是不是有点离谱?
这种又当裁判又下场的产品,统称为非标类产品。
也就是说,资金会直接打给融资主体;
而不会像标准产品那样,有严格的监管,钱只能经过国家开的交易所和个人账户两个环节。
非标产品带来的风险就是,财富公司可以募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
这样如果资金进入到多个项目,一旦资金池出点啥问题,那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碰全碎……
有人说,中植系是随着解直锟2021年去世,才开始分崩离析。
但实际上中植暴雷,从2018年起就开始有苗头了;
到2020年它浮亏千亿的报道,更是已经全网流传了。
再配合上疫情和房地产的低迷,说实话能撑这么久,就已经蛮离谱的了……
2.
如此庞然大物的暴雷,还是涉及到金融行业,有没有波及到保险业呢?
还真差点!
我们的老朋友,横琴人寿,就是之前出了很多爆款重疾险的那个保险公司;
他的股东就有中植集团……
不过你懂的,银保监对于保险公司的风险,一直是零容忍的~
早在2022年5月,中植集团持有的横琴人寿股份,就已经被冻结了👇:

而这次暴雷之后,也是吓得横琴人寿赶紧发布了声明👇:

无存量关联交易,正在推进增资引战工作,积极协助股东寻找投资者以推进股权转让,尽早完成公司股权优化工作。
哈哈哈,总结就是,别来沾边!
所以,看风向还是要看保险!
春江水暖鸭先知,保险开始风险处置了,那十有八九就真的有雷咯~
3.
最后还是唠叨一下。
无论你的投资经验有多丰富,还是要敬畏市场的。
金融不可能三角:收益、灵活、安全,永远不可能三者得兼。
一旦你发现三种都具有的产品,那就离倾家荡产不远咯。
在安全性上讲,现在还能称得上万无一失的,只有“保本御三家”:
· 50万以下银行存款、国债,以及部分的储蓄险。
觉得这御三家收益低的,还可以碰碰银行理财产品。
但是!
一定要学会看懂你的理财产品本质。
不要看R2就觉得安全,最近R2级别银行理财暴雷的也不在少数……
要看一下它的资产投向,到底是咋赚到这个收益的。
固收类占比高,权益类及衍生金融工具占比低,这样的构成风险才会真的小!
说到底,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高收益的渠道不是不能碰,而是要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理财架构。
保守和激进投资合理并存,别脑子一热,看见高收益就梭哈了……
最后就是,作为保守投资的兜底,储蓄险最近降了一次预定利率。
上次给大家详细测评了一下,最新的增额终身寿险☞《3.0%的增额寿,还值得买么》。
结果不少朋友在增额寿和最近“文艺复兴”的分红险之间犹豫不定,来咨询的不少。
这几天我就给大家搜罗一下,然后给你们好好分析分析。
感兴趣的朋友记得关注~
如果对保险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联系我们,一对一专业解答。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吐逗保,让保险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