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喂狗电影节场刊第16期——64年唯一金棕榈+奥斯卡《寄生虫》
第16期场刊观看电影是《寄生虫》,豆瓣137万+人参与评价,评分达到8.8分,自上映以来一直稳居豆瓣电影TOP250之列。在电影节层面,该片也获奖无数,只说最有影响力的奖项,在斩获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同时,还拿下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是64年来唯一一部同时拿到戛纳电影节最高荣誉【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两个最权威电影节最终极大奖的电影。但是,这部隐喻贫富阶级对立的电影,真的有这么伟大吗?
主推评委唐晚词在选择电影时给出了态度鲜明的理由:
10年对于奉俊昊可能是个分界线,从一流直接掉到了三流,从雪国列车到玉子到寄生虫一再失望,不能相信这是拍出杀人回忆的导演啊。本片围绕“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个中心思捏造了一群脸谱刻板的人物,再用一些故作深刻的暗喻,鬼扯了一个毫无逻辑的故事,目前为止最差金棕榈。
话不多说,下面直接上各位评委的评分及评论(按照提交时间排序)
事儿哥 2分
富人对穷人虚情假意,穷人对富人佯装忠心。富人不配诚实只配欺骗,穷人不配信任只配奴役。二者共同点是智商不在线。本片并未深析社会问题,倒有鼓励鄙视链长存、激化阶层矛盾嫌疑。丑化无产者、矮化有产者,疑似鼓舞碰瓷大爷大妈精进业务。骂街骂的无技术含量,炫技炫的四处露怯。
搞笑来自杀人事件。富家女在救贫家儿;贫家女命在一瞬;此时贫家父因富家父嫌弃凶手气味一怒拔刀杀之。逻辑感人处是大韩会摩斯密码之人汇聚一堂,这属于极限加密通话设定。如果电影曾经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那么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况愈下,到本片就已下沉入马里亚纳海沟。
维姐 1分
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手撕富人。富人有那么傻吗? 凑一起傻,不可能信任从天而降砸你怀里。
不主动看韩国电影,去年被推荐看过《狩猎》和《特工》,这两部非常棒。
狗妹 4分
面对阶级那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奉俊昊也顶多就是谈及它,触碰它,再回归它,遵循它。最后儿子写给爸爸的许愿信,跟这个故事一样热闹过后,苍白无力。
司机 3分
重温依旧难掩对《寄生虫》的厌恶,过于浅显的主题先行,充满算计的情节设计,沦为符号的工具人物。针对非常大众的贫富对立问题,奉俊昊渴望社会学家一样的批判,但是却看不到阶级冲突的必然性问题,用刻意设计的情节、没有代表性的偶然问题去表达,所有的反转都是针对过于先行的主题,更别说随处可见的、让人吐槽的、无法认同的关键情节了,奉俊昊真的对不起延世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出身。
唐晚词 3分
这种为了使剧情看起来合理而强行让一方降智的电影看起来感觉被侮辱了智商,对于四口如何能在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前提下直接成功上岗一带而过,是四口能力太逆天还是富豪脑子太单纯?诸如此类毫无逻辑的设定不止一处,而这种浮于表面的穷富形象low得跟国内的油腻总裁精致穷人令人生厌的程度不分上下。
有珠玉在前的奉俊昊在这片里完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你说他要表达贫富差异吧,他把场景只设定在两个从表面上极端对比的家庭,好像都生活在真空中。你说他要玩一把黑色幽默荒诞吧,他又给你整出个假装有逻辑的莫斯密码。你说他是想来个杀戮复仇吧,他最后又给你来个父子通信走起了亲情路子。就是想说的东西很多,最后只放了个屁。奉俊昊,如果你被资本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浮雕 7.8分
为了达到这种鲜明的贫富反差、阶级对立效果,导演有意无意的牺牲了一些剧作的合理性。一家四口全入驻这种事过于戏剧化了,本身透着一股子讽刺味儿;而故意塑造的情商智商双低的富人一家,尽管某种程度上被穷人一家捉弄欺骗了,但那些小聪明小伎俩在高耸的阶级之墙前完全无意义。结尾的点有点意思,宋康昊饰演的父亲暴走反杀,并不(或者说不全是)因为富家男主人的冷漠(毕竟那时候不知道被刺受伤的女人身份,这时候要优先救自己的小孩无可厚非),而是男主人有意无意的嫌弃了宋康昊身上的“气味”。这就像导火索一样,导演在临近结尾终于把阶级对立这颗炸弹引爆了。看完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毁灭吧,赶紧的。还是那句话,为了追求冲突的效果,牺牲了合理性,显得不写实,过于舞台剧。而对造成这一切背后的挖掘虽有触及,但也浅尝辄止了。
二顿 5分
这是我第一次看寄生虫,首先这部电影侮辱了我的智商,穷人都这么骗术精湛,演技在线了,还用这么穷?富人反而变成了单纯无脑,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的山炮?为了表现贫富阶级的差异和对立,不能这么硬凹剧情,这种玩法我只在开心麻花的话剧里见过,但是人家是喜剧。寄生虫剧情毫无逻辑可言,想表达的太多,所有的人物都被脸谱化阶级代表,情感上的真实性完全没有说服力,矫情而经不起推敲,摸着良心说,这片真这么值得全网热捧吗?邪教电影。
M 2分
零零散散的终于受尽折磨看完了,剧情设置的体无完肤,什么样的富豪会被两次寄生,面对连带进来的美术老师,司机,保姆就一点都不设防的吗?突杀出来的地下室男鬼,三死多伤的重案,警察也不调查地下室,韩国的富豪和警察智商是如此的堪忧吗?富家女儿爱上家教男老师,这都什么玛丽苏情节。除却这些逻辑困境,在反应韩国贫富阶级差距问题上,如此精明的一家人还是蜗居地下室,如此傻白的富豪一家,依然肥马轻裘。地下室寄生虫想翻身太难了,最多就是和宿主两败俱伤。
旭哥 2分
表面中肯朴素,实则舔狗没内容,舔狗舔狗应有尽有,西方给的双料最佳影片也说明舔会得到丰厚的骨头,反映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揭露底层生活之苦,但表达方法隔靴搔痒。叙事手段生硬没有灵气。这个地下室和地下室一家北朝鲜的设置神神经经。牵强的太多。我愿意称之为奥斯卡及金棕榈之耻。Over。棒子拿这个实在是,就算是鸡贼有奶喝吧。就酱。2分,不能再多了。
加兰 0分
“不喜欢”、“不适合我”这样温和的词汇无法用来表达我对《寄生虫》的感受,我几乎厌恶它的一切,这部可以说它是集所有韩国电影糟粕之大成之作,低能弱智毫无逻辑的剧本加之虚伪造作的甚至不能称之为平庸的表演,在这个扭曲的价值观下,让影片的每一分钟都那么的令人作呕。
它对穷人富人关于生存境况的设定本就带着偏见,纸盒子都折不好只懂得无能狂怒心安理得摆烂的一家子,突然奇迹般变成了高明的骗子,看起来还原本就掌握了各种的专业技能;而影片塑造的富人家庭,虽然看起来没什么错,但它不停的告诉你,这就是阶级队里下让我们无法生存的人啊,还会闻到我们的臭味啊诸如此类我不知道应该以何种角度去理解的,所谓的社会现象。
让我愈加厌恶的是,人们在这场似乎有点关乎zzzq风暴的裹挟下,牵强附会的去解释电影中各种场景的象征意义,拼命去对导演那拙劣、低级、幼稚、混乱、狭隘、的故事去褒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戛纳电影节的起立鼓掌是如此的随意。
哪怕没有获得金棕榈没有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及之外的任何一个奖项,仅仅这部电影本身,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对我来讲这部电影存在的唯一积极的意义,就是让我彻底放弃了韩国电影,我需要说谢谢么,不,你这个浪费了我生命几个小时的垃圾。
综上,《寄生虫》场刊总得分29.8,场刊评分2.98,本届电影节目前最低分诞生,第一部低于3分的电影,比之前的最低分《莎翁情史》低了1.5分,再次刷新下限,仅有1位评委给出了及格分,其他9位评委全部给出了5以下分数,其中7位评委评分低于3,评委们对《寄生虫》的整体厌恶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