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针治疗不寐、郁病验例举隅
孙振华(潍坊阳光音乐治疗研究所)
前言
五音经络疗法(简称“五音针”)是中医守正创新的重要成果。其特色是运用五音音乐经络振动疗法,从身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取得身心双向的疗效协同,快速有效治疗疾病。经临床验证,该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手法针刺、脉冲式电针以及聆听式音乐治疗,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简便、依从性好等特点,为中医治疗情志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五音疗疾”和针灸治疗都在《黄帝内经》中占有突出地位,是古典中医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代表性的技术。《灵柩》有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史记·乐书》云“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五音音乐长于调神,通过对精神和心理的调节,达到疏导情志、调和阴阳的独特效果。针灸治疗长于调气,通过对经络腧穴的刺激,激活经络,调畅气血,调动人体自愈能力,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二者均为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又各有优势和不足。我们探索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五音音乐电针仪,并在临床专家指导下开发了相应的疗法。该疗法通过音乐电流及其振动的刺激作用,实现了五音音乐治疗与经络穴位治疗的有机结合。临床实践表明,该疗法将调神与调气同时进行,患者心情放松愉悦(患者常常形容为“从心里透出的舒畅感”),得气快速明显。音乐振波造成的舒适感缓解和掩盖了针刺引起的疼痛,医者可以借助音乐波对穴位施以持续较强的刺激而不会引发痛苦和抗拒,患者则可以在身心愉悦的享受中完成治疗。此外,该技术还在机体接受电刺激时产生耐受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长期使用而疗效不衰减。
近年来,我们运用这一中医现代化的成果开展临床应用研究,治愈了大量情志病患者。临床数据表明,五音针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障碍和心身病,有效率达90%以上,且绿色安全,感受舒适,无任何副作用和依赖性,愈后不易复发,是少有的身心双效疗法,深受患者欢迎。
现举部分临床案例,以供见斑窥豹。
一、赵女士
1.基本情况
女,47岁,机关干部,家住潍坊市。2021年3月16日初诊
2.主诉
因遭受重大突发性变故而感到精神崩溃。数日不得眠,眠则从恶梦中惊醒。白天精神恍惚,不敢外出见人。数日纳呆不能进食。身体暴瘦,感觉痛苦难耐,不能支撑。
3.四诊
患者来诊时神色恍惚疲惫,目光暗淡呆滞,面色黄白泛青,步履不稳,似弱不禁风之状。语声低微,少气懒言,言则欲哭。自述突遭不公对待,危及职业、家庭及声誉,自感大祸将至,在劫难逃,一生成果将毁于一旦,人生失去意义和希望。三天来只能饮水不能进食。悲伤惊恐,情绪不能自控,严重时感觉即将崩溃、发疯,痛苦难过之状无以言表。周身发冷,夏日欲着棉衣。望舌红尖赤苔薄黄。切脉弦数无力,双尺不应指。
4.辨证
应激障碍,属中医郁病,证属惊恐伤肾,心肾不交,肝逆克脾
5.治疗
本病因患者素体虚弱不能任物,突遇惊恐而气乱经阻,为虚证,治宜通调经络,补虚固本,升阳益气,清肝宁心。故采用针刺百会、神庭振阳升气,清脑醒神,以“夹脊贴”和“腕(踝)肘(膝)环绕对流法”宽胸理气,通调脏腑。音乐选用水音羽乐。治疗一次,患者即感内心轻松,食欲大振;次日再治,寐已稍安,仍有惊悸回闪;每日一次继续治疗一周,辅以心理疏导,应激症状基本消除,工作生活恢复常态。
6.按语
“夹脊贴”和“腕(踝)肘(膝)环绕对流法”均为笔者自创的“圆针一贴多穴”治疗方法。由于圆针(电极贴片)具有一定面积和形状,可以同时覆盖相邻近的多个穴位,其效果相当于同时针刺多个穴位,类似于针灸中的透刺、围刺等。这种方法不仅有其独特疗效,有时还可以使治疗变得简便。“夹脊贴”:脊柱正中线及其两侧密集分布着与脏腑相关的重要穴位。以适当尺寸的电极片覆盖这些穴位进行音乐电疗,对于调整内脏功能、改善相关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且较针刺夹脊穴和背俞穴更加安全和简便。“腕(踝)肘(膝)环绕对流法”:以环带式电极(为加强导通效果可内衬湿纱布)环绕腕(踝)、肘(膝)关节进行音乐电疗,可同时刺激这些关节周围集中分布的穴位(多为原穴、合穴等重要穴位),统调十二经脉。
二、吴女士
1.基本情况
女,60岁,退休工人,家住潍坊市。2021年3月19日初诊
2.主诉
失眠二十多年,近日加剧
3.四诊
患者来诊时神色黯淡,目光呆滞,面黄形瘦,音声疲弱。自述自1995年起,因家庭矛盾曾5次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身心受到摧残。长期失眠,依靠服用维思通、奥氮平等精神药物维持睡眠,但仍恶梦频繁,醒后身心疲倦。多方求治未效。近日与婆婆口角,致整夜不得眠。大便不畅,小便频,血糖高。舌红无苔,脉弦紧数,左寸及两尺尤弱。
4.辨证
不寐,证属阴虚阳亢,心肾不交。
5.治疗
行音乐电针治疗。毫针:百会,神庭,安眠,中脘,气海,天枢;圆针(电极贴):肾俞,神道,内关,神门,涌泉,太冲,太溪,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音乐:火音徵乐、水音羽乐、木音角乐轮流播放。一诊后即感舒畅,当天未服精神药物,自述“一觉睡到天亮”,次日大便通畅量多。心情明显改善,自感“眼睛活了”,朋友发现其神色及心情改善亦表示惊喜,于是自卑感渐消。隔日再治,脉已不再弦数,心情继续向好。加长治疗间隔,连续治疗4次,诸恙悉瘥,停服西药。为巩固疗效,追加音乐电疗2次,心理疏导1次。至今随访未复发。
三、贾女士
1.基本情况
女,70岁,农民,家住青州市。2021年4月15日初诊
2.主诉
抑郁失眠2年6个月
3.四诊
患者系青州市王坟镇农民,由其弟邀至家中住下,以便于来诊。时面憔神疲,体瘦面黄黑,形容苍老,声弱气怯。自述失眠及耳鸣2年6个月,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辗转求治,效果不著。一直服用黛立新及艾司唑仑,起初有效,现已基本无效。每晚仅睡2~3小时,且恶梦频繁。患浅表性胃炎,腹胀纳呆,口干便干。潮热自汗,心烦躁爱发火。耳鸣为大风声,昼重夜轻。恶热,不畏寒。舌红苔白厚。脉数,弦滑,左脉细弱,寸尺尤甚,右尺亦然。
4.辨证
郁病性不寐,证属气阴两虚,血不养心,肝郁克脾。
5.治疗
治宜益气养阴,清心泻火,滋益肝脾。行音乐经络理疗。音乐选择:土音宫乐为主,商角徴羽为辅。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夹脊穴,四关穴,神门,内关,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申脉 ,照海,中脘,气海。夹脊穴用夹脊贴(详见病例1),其他腧穴或用毫针,或用圆针(电极贴片)。 一诊疗后左脉渐平,数相已去,面有红润,自感轻松。但半小时后双手发颤,休息后好转,示体虚不宜耗气过多。次日二诊,减少针刺,增加圆针使用,疗后未再手颤,当日食量增加,耳鸣减轻,睡眠改善。隔2日三诊,症状反复,示应加大治疗频度。于是当天晚上四诊,症状继续改善,自述“好久没有这样舒服了”。五诊梦寐已安,口干便干明显改善。此后加大治疗间隔,至4月27日八诊,诸症悉除,精神良好,自感轻松舒适,结束治疗,返回青州老家。数月后家属反应睡眠良好,但自汗又起,因来诊不便,嘱服成药及营养调摄至愈。
四、张先生
1.基本情况
男,70岁,退休教师,家住潍坊市临朐县。2021年3月12日初诊
2.主诉
耳鸣失眠20天
3.四诊
患者常住临朐县,由其儿子接来就诊。面红,唇暗,神疲,步履蹒跚。观其言行,紧张焦虑,谨小慎微,耳聋重听,反应迟钝,言语不利。身体衰弱,步行不过百米即疲劳无力,靠轮椅推行。自述多年前曾行颈椎手术。去年6月行腰椎手术,术后心率不齐,诊为房颤,高血压。颈椎手术后左侧偏头痛,20日前偏头痛减轻但左耳开始轰鸣,如大风状,昼轻夜重。心烦不能寐,每晚起服一两次镇静药方可勉强维持睡眠。痛苦疲累,轻生欲死。常觉手足心热。饮食如常。大便可,小便频。舌红,苔黄厚如枯䓍。舌下静脉如常。脉结代,细微欲绝。
4.辨证
心悸,久病至郁。证属心肾阴虚,肝阳上亢,风痰阻络。
5.治疗
治宜养阴升血,平肝息风,清热祛痰,通络清脑。考虑到心衰及脑梗风险较高,遂与其他医生会诊,采取针药并用之法以求速效,针灸为主,中药为辅。针灸(音乐经络理疗)由笔者执行。音乐选择:火音徴乐为主,徴羽为辅。选穴:百会,神庭,安眠,风池,翳风(左),听宫(左);内关、外关、神门;行间,太溪,三阴交,足三里,丰隆,照海;巨阙,中脘,气海,期门;夹脊穴,四关穴。夹脊穴用夹脊贴(详见病例1),其他腧穴或用毫针,或用圆针(电极贴片)。 第一疗程治疗频度为每周3次,治疗6次后症状明显改善。休息一周后,进入第二疗程,每4天治疗一次,症状继续改善;又经过7次治疗后(4月30日),患者主要症状已消除或显著改善,睡眠恢复正常,耳鸣大为减轻,心率恢复正常(抗房颤药已自行减半),情绪持续改善,体力恢复正常,已可每日出门散步。患者信心恢复,要求结束治疗。为巩固疗效,嘱减量续服中药。7月初来电反馈,中药及抗房颤药已自行停服,未出现异常反应,已恢复正常生活。
五、常女士
1.基本情况
女,72岁,退休干部,常住潍坊市。2021年3月2日初诊
2.主诉
失眠40余年,近日加重,胸闷气短乏力,不能胜任家务。
3.四诊
患者1976年产后严重失眠至健忘失忆。后记忆恢复,但至今仍睡眠不佳,入眠困难,多梦易醒。五更泄泻,夜尿频多。曾多方求治,疗效不彰。向来为人勤恳,任劳任怨,古稀之年仍操持家务,习惯素食。常感心慌胸闷,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来诊时观其形容憔悴,舌胖淡,苔薄黄,舌下青筋突出。手上青筋亦多。脉弦,双寸弱,左寸尤弱似无。至阳切痛,双侧太溪深陷。
4.辨证
不寐,证属心脾两虚,肾阳不固
5.治疗
治以补益心脾,益气升血,扶阳固脱。行五音经络疗法。音乐以宫乐、徴乐为主,辅以羽乐。选穴:百会、安眠、太溪、公孙、阴交、三里、阳陵泉、申脉、照海、内关、间使、合谷、中脘、气海,辅“夹脊贴”(详见病例1之按语)。为减少患者痛苦,以圆针(电极贴片)为主,毫针针刺为辅。嘱营养调摄之法以辅助治疗。 首诊治疗1小时,左寸已应指。患者跑步一会,感觉身上有劲,遂建立信心,继续治疗。至4月10日,共治疗8次,症状大为改善:睡眠恢复正常,面色红润,较前微胖,脉复有力。唯便溏仍未消除。患者要求结束治疗,遂嘱服四神丸以善后。3个月后前来答谢,言睡眠正常,便溏亦有显著改善。
六、李女士
1.基本情况
女,56岁,商务人士,常住济南市。2021年2月19日初诊
2.主诉
手术后抑郁失眠2年
3.四诊
患者2年前行肺癌切除手术后抑郁失眠,靠服西药维持睡眠。全身多处查出囊肿、结石,患高血压。善恐易惊,夜多噩梦,心境抑郁,纳差。舌红苔白腻,中后各有一处舌苔剥落。自感舌尖发麻、发涩。脉弱,左寸几不应 指。阴陵泉压痛。自感太溪部位疼痛。
4.辨证
郁病性不寐,证属脏腑虚损,痰热内蕴,心胆气虚。
5.治疗
治宜扶正补虚,清热除痰,益气养心。行音乐电针疗法,辅以心理疏导。选乐:五音轮奏。取穴:百会,印堂,安眠;“夹脊贴”(详见病例1);中脘,气海,章门;合谷,内关;太溪,阴陵泉,公孙,三阴交,足三里,丘墟,丰隆。 2月19日首次治疗后患者感觉内心舒畅,脉复,左寸应指。当晚睡眠改善。21日继续治疗,症状继续改善,已可整晚安眠,恶梦消失,情绪改善,不再烦躁。家人谓“跟好人一样了”。唯地图舌及舌尖麻涩感仍在。22、27日又治疗,症状持续改善。因商务繁忙,需回济南,嘱服药调养,予加味逍遥丸、二陈丸、六味地黄丸。6月初前来复诊,告睡眠及情绪正常,地图舌消失,诸药俱停,已恢复正常生活。教其食疗养生及心理调摄之法,结束治疗。
七、王女士
1.基本情况
女,35岁,教师,常住潍坊市。2019年6月13日初诊
2.主诉
抑郁发作半月。
3.四诊
家人告半月前因被11岁儿子冲撞推倒而情绪崩溃,某三甲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给服西药无效。近日加重,喃喃自语,不思饮食,夜不能寐。家人恐寻短见,日夜看护,陪伴来诊。患者本人无求治愿望。形容憔悴,面目红赤,不愿说话,善太息,流泪善哭。舌红苔黄,脉弦数。
4.辨证
郁病,证属肝胆火盛,痰热互结
5.治疗
治以舒肝利胆,清火宁心。行音乐电疗。乐选角乐、徵乐。因患者拒针,故施圆针(电极贴片)。穴选行间、侠溪、中封、内关、神门、丰隆、曲池、大椎。一诊治疗开始半小时后,患者即欲离开,只得提前结束治疗。隔日,患者家属反映睡眠、饮食及心情有改善,遂继续治疗。二次来诊时即健谈善诉,询问子女教育事宜。遂守前法治疗。因笔者外出开会,未及三诊。数日后,患者给笔者打电话,请求为其儿子做心理辅导。语言热情开朗,与前判若两人。旬日后携儿子来咨询,谈笑自若,前症悉去。
八、余女士
1.基本情况
女,63岁,退休机关干部,家住潍坊市。2014年1月14日初诊
2.主诉
心烦不寐年余,近半月加剧,几乎彻夜不眠,痛苦异常,精神几近崩溃
3.四诊
素日体健。去年因家庭问题致情绪波动大,以至寝食难安,近期失眠加剧,连续半个月不能入睡,即使得寐也是恶梦纷纭。时而沉默寡言,默默垂泪,数日后复又精神亢奋,不知疲累,交替往复,初显癫狂之象。来诊时面容憔悴,目赤咽痛,食少纳差;舌红苔黄,舌尖红绛,脉弦数。
4.辨证
肝郁化火型不寐
5.治疗
治疗前通过语言沟通安抚其情绪,治疗中播放条达舒畅的角乐以调节情志。针刺选穴:行间(双,泄)、侠溪(双,泄)、照海(双,补)、申脉(双,泄)、三阴交(双,补)、神门(双,平补平泄)、合谷(双,泄)、百会(平补平泄)、安眠(双,平补平泄)。嘱其每晚睡前听五音音乐以助眠。治疗当日流泪不止,睡眠改善。后守上法,随症加减,隔日针刺治疗1次,一周而可安眠。继而停止针刺,只用音乐疗法调畅情志,疗效得以巩固,其他症状亦逐渐消除。
6.按语
彼时尚未发展出完善的音乐针灸疗法,只是简单的将音乐、针灸、心理疏导相结合,对症治疗,即获满意疗效。
九、辛女士
1.基本情况
女,42岁,机关干部,家住潍坊市。2019年11月24日初诊
2.主诉
经前头痛烦躁不得眠
3.四诊
禀赋素弱,性情谨慎多虑易急。近年临经前即精神紧张,情绪烦躁,不能安眠,伴左侧前额及左眼胀痛,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彰。曾针灸治疗数月,常因针痛呼叫,自此畏针。近三月来症状逐渐加重,以至每次经前三五日即头痛头昏,黄昏始甚,整夜难眠;白天不能下床,不思饮食,心烦易怒,家人畏惧躲避。经期规律,量少色暗。来诊时距经期尚有四五日,面色晦暗,声低气懒。舌暗红少苔,舌下青瘀。脉弱而弦,左关脉微。切其太溪穴深陷,太冲疼痛拒按,为肝亢肾虚之征。
4.辨证
经前紧张综合征致不寐,证属肾虚冲旺,肝盛痰壅,共扰清窍
5.治疗
治以滋阴和胃而镇冲,平肝涤痰而清脑。治疗中选用羽乐及角乐交替以滋阴降火。因患者拒针,故选用电极贴片,头部发际内则以酒精棉球作为电极以利接触,戴外科头套加以固定。音乐电疗选穴:百会、印堂、太阳(左)、头维(左)、阳白(左)、完骨(左)、太冲(双)、太溪(双)、足三里(双)、丰隆(双)、临泣(左)、中渚(左)、内关(左)、合谷(双)。治疗1次后自觉症状减轻,头清目明。羿日继续治疗,隔日又治疗1次。治疗3次月信即至,之前症状没有发作,睡眠正常,生活及工作未受影响,本次经期顺利度过。其后两月经前如上法施治,症状逐渐消失。嘱服一些中成药善后。随访头痛不寐再未发作。
十、刘先生
1.基本情况
男,25岁,大学毕业后待业,家住潍坊市。2020年4月30初诊
2.主诉
失眠健忘三月余
3.四诊
自述睡眠不佳三月余,近日加重,卧后展转不能入寐,睡而易醒。脑力不济,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工作。常常下午5时开始前额痛,伴脐上腹痛,偶有腰痛耳鸣。工作受挫,自感情志不畅,提起工作则自感恶心。食少纳呆。自慰频多。舌红苔白,舌中苔黄,舌尖红赤,舌下青筋瘀堵。脉数弦细。声弱无力。时露痛苦表情。按查太溪太冲中腕内关曲池等处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
4.辨证
诊为肾阴亏虚,心胃火盛。治以滋阴补肾,清心降火。
5.治疗
选乐羽音,行音乐电针疗法。选穴太溪(双),太冲(双),三阴交(双),悬钟(双),气海、下脘、天枢(双),内关(双)、曲池(双),头维(双),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首次治疗约40分钟,脉见和缓有力后结束治疗。嘱劳逸有节,豁达处事,善养浩然之气。 治疗2次之后,反馈睡眠改善,头痛不再,食欲增进,烦躁情绪明显减少,对工作的畏惧感明显减轻。三诊脉略弦数,力度较上次增加,右尺弱。舌尖红,苔白腻。示胃火已降,气血回升。察按双侧三里,阴交,太冲及中脘等处仍有硬结及压痛,至阳灵台处压痛难忍。 音乐电针着太溪(双),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公孙(双),悬钟(双),内关(双),曲池(双),中脘,关元,灵台,至阳等穴。至脉缓和后起针。守法治疗7次后,诸恙悉去。嘱服六味地黄丸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