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读后感
“家里的顶梁柱”与“家里的拖累”这两个对立面是同一种人格的不同反应。
“顶梁柱”说,我起早贪黑、玩命工作,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吗?没有我,你们可怎么办呀?
“拖累”说,我生病在床,什么都不能做,不能给家里做贡献,可苦了你们呀。(言下之意就是,可见你们都不行嘛)。
这是同一种人格在两种极端情况下的真实反映,有个术语专门用来描述人的这种心理,叫做“自我中心”。你不能狭隘地从作者所处时代的角度去解读这个短篇,它所描述的是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就一直存在的现象。这也是该作品伟大之处。
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完全是按上述构想去塑造故事情节的。我猜测,作者的父亲也许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作者本人也许曾经被认为是家里的拖累(或者家里某个病人),写出这个短篇,作者理解了他的父亲、同时也理解了自己。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自我中心”,它源自于维系家庭的那种情感(这一点,故事阐述得相当清楚了),如果完全没有了自我中心,那么,“自我”也就不存在了,那是多么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