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与差异03(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
1、思想的实事
思想的“实事”(思想的实然状态)中,“实事”同时也有“争执”和“窘迫”的含义。思想的实事将思想带向实事让思想获得本身,它逼迫思想。
黑格尔认为,思想的实事就是思想之为思想——在所思之所思状态的展开了的丰富性中。黑格尔将康德的先验(综合机能)放置在思想之中,将其进展到绝对理念,并将其思想之实事认为是存在。(这里的存在区别于《逻辑学》存在论里的存在,而是“真正的、思想自我意识的”存在)
2、黑格尔认为哲学就是哲学史。海德格尔辩解到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史本身就是一种“辩证地设定”,他讨论的并非历史也非体系思想的实事具有历史性,因此把我存在或思想的实事,必须采用一种对话的模式。海德格尔试图用同一方式讨论同一实事(并非相同,而是同一中内含区别,因为黑格尔本身也是历史性的,不同得以生成)(这里海氏关于历史性的讨论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时间本身有关于差异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在下文详谈这一方面)
3、思想要能持留于实事之中,必须要变得更合乎实事(因而更有争议)。因为思想的实事是存在,因此,必须从事“存在之分/解(调解、分化)”(Austrag des Seins),从而展现出与黑格尔的“历史性”区别。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区别的三个问题:
① 思想的实事是何种实事?
黑格尔:绝对思想及其作为绝对思想存在者状态来看的存在。(海德格尔说话是真的绕)
海德格尔:作为差异的差异
② 与思想史对话的尺度是那种尺度(标准)?
黑格尔:进入之前思想家所思的力量范围。(斯宾诺莎实体+康德的综合性主体)各家思想辩证综合,统一到一个更高的范畴之中。
海德格尔:同样要进入早先思想的力量,但是要思考尚未被思而非已思的东西。已思的东西从尚未被思的东西中获得本质空间,但同时前者为后者做好准备,后者总是栖息于前者的流溢中(有点类似于德勒兹说未来的溢出,但是海德格尔在这里没谈论主体或现在的维度)。不存在黑格尔式的更高阶段,反而是要回到曾在者(Gewesene)曾在者远处地支配传统,但尚未被思考为开端者。
③ 这种对话是何种特征
黑格尔:扬弃或绝对中介。达到自知的知识被完全展开了的确定性的意义。
海德格尔:返回步伐。指向被遗忘或者遮蔽的领域
4、返回步伐(der Schrittzurück)
返回步伐不是某个个别的思想步伐,而是指思想运动的方式,使思想退回到实事或存在面前,并且带入一种面对(Gegenüber)之中,在面对中,我们洞察到历史的整体及其构成的思想源泉,而这种思想源泉并非是黑格尔式的遗留之物,而是尚未被谈及的东西,海德格尔将其称为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Differenz),返回步伐也就是去澄明差异之为差异的遗忘状态。进一步,这种遮蔽是原初的自行隐匿了。
返回步伐需要持久和耐性,其中一个目标是当代的技术学形而上学。返回步伐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需要在其实行中自行展开。
5、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洞察
“必须用什么作为科学(德国古典哲学意义上绝对的、自知的知识)的开端”;开端既非直接的,也非间接的;开端乃是结果:开端在逻辑上是在先的,但同时,它是辨证运动完成后存在的丰富性对于存在之空虚的回跳。思想的实事乃是作为自身中循环的存在的自我思考着的思想。
那么科学(观念意义上的逻辑学)的开端必然是“神学”(与信仰和教会无关);与此同时关于存在或存在者之为一般存在者的学科是存在学。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是什么?》中对形而上学的定义是:关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普遍性)和存在者整体(绝对性)的问题。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被称为是存在-神-逻辑学。
然而,还不能是神学形而上学就是存在形而上学。因为哲学是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参与(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劝说的应合,见https://www.douban.com/note/853485795/?_i=3829845q0pGjMo),所以哲学一定自发地要求上帝走入其自身之中。“上帝如何走进哲学之中”→“形而上学的存在-神学机制从何而来?”
6、对于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的考察
①逻辑学
黑格尔同时从最空虚的存在(普遍者)和最丰富的存在(绝对者)方面来思考存在,却并不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存在-神学,而是“逻辑学”。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存在即绝对观念;更主要的,存在者存虚空走向具体的过程中找到了思想的实事(对黑格尔来说,思想的实事始终是存在;思想与存在共属一体,存在者之存在作为其自身根据,始终是逻各斯意义上的聚集)。(具体见《根据率》)
②形而上学的存在-神
存在学和神学不是普通的“科学”(即合乎逻辑),而是一种论证关系的整体,即为表象和理解诸科学的根据,因此要对根据或逻各斯进行答辩,因此两者要遵循逻各斯逻辑学。
思想的实事被理解为存在,而存在本身需要在根据之本质方式(普遍性)中现实自身。存在者只存在被完全表象为自因(第一根据);同时形而上学要求从上帝出发,考虑存在如何以根据(主体、实体)的方式现身。
形而上学的本质机制植根于普遍的和最高的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统一性中。这种统一是神之逻辑学和存在之逻辑学所追问的东西的统一性。终极的东西以其方式论证着第一性的东西,第一性的东西以其方式论证着终极的东西,两者之间的区别尚未统一。
7、差异
存在者之存在与存在之存在者当中存在一种差异,然而,这种差异不能被表象,否则差异就会变为一种区别或关系。(存在者和存在互相摆荡,已经在差异之中了)
无论存在还是存在者都以各自的方式从差异那里显现出来,我们要面对差异而非对象化差异。(疏远不直接研究,而使其切近)
具体来说,海德格尔的方式是研究“存在者之存在以为着存在者所是的存在”,这里的“是”是及物动词,意思是过渡。存在过渡为存在者并不以为着存在者本身不存在。而是存在自身显示为有所解蔽的袭来,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以无蔽状态中自行庇护着的到达方式显现出来。
解蔽的袭来意味着同一者的区-分(Unter-Schined),同时成其本质。结论:存在于存在者的差异乃是两者既解蔽又庇护着的分解。在这对于掩蔽者的澄明中,袭来和到达相互分离相互到达。
进一步:我们要根据差异来思考存在
8、如何思考存在和差异
①两种谬误:不能将存在思考为某种空洞的普遍性(存在没有给出自己,我们无法完全表象存在)(类似于赖尔的范畴错误),也不能将其思考为具体存在者的普遍性(真正的存在是不能被排列的,黑格尔的排列也只限于黑格尔思想对自己的说明方式)。
②存在给出自己的方式只能是一种自行照亮的方式,是一种命运性、时代性的方式,将其放入曾在之中使其称为本质,通过追思来发现命运的切近或差异的烙印。
③最终结论:1在返回步伐中2从差异之为差异的遗忘状态而来3追思4这种作为解蔽着的袭来和自行庇护着的到达的5分/解的差异。
④可以达到曾在者,可以通过差异来贯通存在之天命(Genchick des Seins)中的一般物。
9、差异本体论
一方面是存在通过解蔽的袭来显示为让到达者呈现,为带来和送出的多样方式奠基;自行庇护入无蔽状态作为被奠基者同时引发作用(其最高者论证存在)。奠基者与被奠基者分离却并存。存在和存在者互为奠基和论证,存在者是存在的全部丰富性:作为最高的存在者。
存在现身为作为根据的逻各斯,同时在普遍和最高意义上进行统一作用。在奠基之际把一切聚集入普遍者之中,在论证之际从唯一者而来把一切聚集起来。同时,逻各斯还具有语言道说的本质。
存在现身为存在者之存在,现身为差异,现身为分解,奠基和论证相互分离相互尺寸,存在为存在者奠基,存在者之为存在者论证存在。一方侵袭,一方到达,两者并显存而显示于反光之中(有点像黑格尔的本质论中的反射)。
从差异方面说,分解是一种圆周运动,存在者和存在相互环绕。
形而上学是思考存在者之存在的逻辑学,因而从差异之有差异者方面被规定为逻辑学:存在-神-逻辑学。存在逻辑学和神之逻辑学是视角的差别,前者根据每个存在者之为存在的共同根据思考存在者,后者根据存在之为存在者整体(第一存在者)只有从有差异者出发理解存在,才能同时从普遍和最高方面理解存在。
如果从形而上学思考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整体,那么就只能根据差异之有差异者表象存在者,而不去关注差异之为差异。差异领域本身不能在形而上学的视域得到思考。
10、上帝
上帝通过分解(Austrag)进入哲学之中,上帝就是存在与存在者之差异的本质的区域。“差异构成了形而上学的轮廓”,上帝乃是作为自因的原始实事,上帝是深渊。
背弃哲学的上帝、作为自因的上帝失去神性的思想,更切近与神性的上帝,不想承认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差异使其统一但不就是形上学,而是“高于”)
实行返回步伐,从形而上学回答形而上学的本质中,从差异之为差异被遗忘状态返回到隐匿着的命运之中。
对于这种返回道路,其方向和危害都是未知的。进一步,海德格尔指出西方的语言都是形而上学的语言,都有存在-神-形而上学的烙印,这些语言是否能说出一些新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海德格尔只能对此保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