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依赖人格障碍症以及根源与结果
总而言之,依赖性或许看起来像是爱,因为它使人疯狂地将自己依附于他人。
但是在事实上这不是爱。这是一种不爱。
它起源于父母之爱的失败,它使得这个失败永久化。
它索取,而不是给予。
它滋养巨婴而不是成长。
它致力于布置陷阱和枷锁,而不是解放。
最终,它破坏而不是建立关系,它摧毁而不是建立人。
——《少有人走的路》,斯考特·派克
一、爱不是依赖
第二个被误认为是爱的错误想法认为:爱就是依赖。 心理医生每天都会处理大量的类似案例。 这个错误概念的影响力很大。常见的疯狂的案例就是一个精神病人试图/尝试/威胁说要自杀,或者一个人在跟配偶或者爱人分开后抑郁到丧失能力。 这样的人会这么说:我不想活了,我离开我的丈夫/妻子/女朋友/男朋友就活不下去,我实在是太爱他/她了。 心理医生的回答通常是:你错了,你并不爱你的丈夫/妻子/女友/男友。 病人生气:你什么意思? 医生:你刚才说的是寄生状态,而不是爱。 当你为了自己的生存对他人提出要求的时候,你对于他人就是寄生虫。 在你们的关系中,没有选择,也没有自由。 这不是爱,只是必需品。 爱是关于选择的自由练习。 两个人只有在离开对方能活得很好的情况下才会相爱,而且他们选择跟对方在一起,而不是必须跟对方在一起。

二、依赖的定义
我(心理医生)把依赖定义为能力的缺失,这种能力使得人们可以完整地经历事情或者可以在没有他人辅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成年人的依赖对于精神病人来说是病态的——这是无法控制的,通常表现为精神的疾病和缺陷。 这通常跟依赖需求或者依赖感是分开的。 我们所有人-每个人——就算装作不依赖——我们也有依赖性的需求和感觉。 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被当作小婴儿,无需任何努力就能得到宠爱呵护,被能力更强的人照顾,并且希望他们真心的知道我们的兴趣所在而且照顾我们。 无论我们多强壮,无论我们多关爱他人,多成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就会发现内在的那个想要被照顾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无论成熟年长,都在生活里寻找或者祈祷一个母亲或者父亲的角色来照顾我们。 但是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依赖性的感觉不会统治我们的人生。他们在我们的存在里不占据主要地位。 当它们在我们的生活或者存在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就有了比依赖性和依赖需求更多的东西,我们是依赖的。 尤其是,一个被依赖统治的人,会遭受到精神错乱的痛苦,这种精神错乱被称为“被动依赖性人格障碍”。 这是所有人格障碍疾病里最常见的一种。

三、过度依赖的人们什么样?
有这种人格障碍的,消极依赖的人们,一直忙于寻找被爱的感觉,以至于他们没有力量去爱别人。 他们就像饿极了的人,到处乞讨事物,但是从来不会把自己的食物给别人。 他们看起来就像空心人,他们的内在是空空的,无底洞一样的深渊,渴望着被填满,但是永远都不会真的满足。 他们永远不会觉得“充实满足”,也永远没有完整感。 他们永远觉得“一部分的自己丢失了。“ 他们非常可怜地忍受孤独。 因为他们缺少完整感,他们对于个人身份没有完整的认知,他们完全依靠人际关系来定义自己。
一位 30岁的冲床操作员,极度抑郁,在妻子离开他三天后来找心理医生,还带着他的两个孩子。 他的妻子在之前有三次威胁他要离开他,并且抱怨他从来不关心妻子和孩子。 每次他都请求她留下来并且发誓会改变,但是他的改变不会维持超过一天,然后最后一次,她就履行了她的威胁。 他已经两晚上没有睡觉,紧张发抖,不停流泪,并且严肃地考虑自杀。 他哭着说,”离开我的家庭我无法活下去“,”我太爱他们了“ 心理医生说,”我很困惑,你说你妻子的抱怨不是空穴来风,你从来没有为她做任何事情,你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回家,你对她从肉体到感情都没兴趣,你甚至整个月都不会跟孩子讲话,你从来不陪孩子玩或者带孩子去哪儿。你跟你的家庭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我不懂为什么你因为失去一段从来不存在的关系而抑郁悲伤“。 他回答:你难道看不出来吗?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一无所有。我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我不知道我是谁。我或许不关心他们,但是我必须爱他们。没有了他们,我什么都不是。 因为他的抑郁非常严重——失去了家人赋予他的身份——我就为他安排了两天之后的咨询。 我期待他有所感悟或者改进。 但是两天后他喜气洋洋地回来并且宣布,现在一切都变好了! 医生问:你跟你的家庭团聚了吗? 他回答:啊,并没有!我在你这里离开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了。但是我昨晚在酒吧遇到了一个女孩。她说她真的很喜欢我。她刚刚分手,跟我一样。我们今晚又要约会了。我觉得我又变成人了。我猜我以后不用再来见你了。

四、依赖性人格的变化和目标
依赖性人格障碍具有易变性。 好像只有有人可以让他们依赖就可以,不管那个人是谁。 只要有人能给他们一个身份,不管什么身份他们都能接受。 结果就是,他们的本来就紧张到戏剧化的人际关系实际上非常的浅薄。 因为依赖性人格障碍症患者强烈地感受到内在空虚,急于去填充,他们会毫不拖延地满足自己对他人的需求。 有个漂亮聪明而且一定程度上非常健康的年轻女士,曾经跟一些17岁到21岁的男人不间断地发生关系,这些男人不同程度地在智力和能力上低于她。她从一个失败男人身边,换到另一个loser身边。 看起来她的问题是,她总是等不及为自己挑选一个真正适合她的男人,而是直接从一群里人直接选一个可以立刻建立关系的男人。 在结束了一段关系的24小时之内,她去酒吧,跟在那里遇到的第一个男人再开始新的关系。 然后下次找心理医生咨询,为那个捡到的男人唱赞歌,“我知道他失业而且酗酒,但是至少他很有才华,而且他真的很关心我。我知道我跟他之间一定能成。
但是她从来没有跟谁能成过,不仅仅因为她没有好好挑选,还因为她在每次挑选后都开启一个模式:粘在对方身上,给对方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证明对方的爱,寻求时刻跟他在一起,拒绝自己一个人呆着。 “因为我实在太爱你了所以我一刻都不能和你分开”。她这么跟他说。 但是,或早或晚,他在她的“爱”里,会觉得自己窒息和被困住,没有地方可以躲避。 然后会有一场惨烈的分手,两个人的关系被终结,然后第二天新的一轮循环再开始。 这位年轻女士只有在三年的心理治疗后才打破这个循环。 在治疗过程中她开始珍惜赏识自己的智慧和资产,开始认知她的内在空虚和饥饿,并且将它们同真爱区分开来,开始意识到她的饥饿是如何驱使她产生或者攀附于对她有害的恋爱关系,开始最严厉的自我管束,管理自己的饥饿,因为她要最好地利用她的资产。
在这个确认病症里,“消极”与“依赖”组合出现,因为这些人关心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不关心自己能做些什么。 有一次,心理医生为5个病人做群体咨询,他们都有消极依赖人格障碍。医生问他们在未来五年内想要做什么事情。 他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方式回答:想找个爱他们的人结婚。 没有一个人想要去做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进行艺术创作,为社区服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生一个孩子。 他们的白日梦里面,丝毫没有提到努力奋斗;他们憧憬的未来,只想要毫不费力地得到宠爱与关注。 心理医生像对待所有人一样告诉他们:如果被爱是你的目标,那你肯定达不到目标。唯一能保证一个人被爱的条件,是这个人值得爱,但是当你的目标是被动地接受爱的时候,你是无法成为一个值得爱的人的。 这并不是说,消极依赖人格障碍症患者就从来不为他人做事,但是他们为别人做事的动机,是将他们与他人的附属关系固化,以保证他们自己得到关注。 并且,当他们发现来自他人的关注无法直接获取的时候,他们为他人“做事”就成了极为艰难的一件事。 所有参与咨询的病人都发现这些困难令人痛苦:买房子,离开父母,确定一份工作,离开不满意的旧职位,甚至发展一个新的爱好。

五、婚姻关系中的依赖人格障碍
在婚姻关系中很常规的是配偶之间的不同角色,以及他们之间有效的劳动分工。 女性通常负责做饭、清洁、购物和照顾孩子,男性负责上班,理财,打理草坪以及修理。 健康的夫妻经常互相交换角色。男性可能偶尔做饭,一周有一天来陪伴孩子,清扫房间让妻子惊喜。女性可能会做兼职工作,在丈夫的生日修剪草坪,或者某一年负责账单和支票。 夫妻俩会把相互之间的角色交换看作生活的调剂和乐趣。 这的确是一种乐趣,更重要的是,这是减少互相依赖的手段。 在某种意义上,每个配偶都在训练自己,以便(在无配偶的情况下)能够依然独当一面。 但是对于消极依赖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失去配偶是一件太过于可怕的事情,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无法面对、准备或者忍受那个减少互相依赖的过程,以及互相增加独立性的过程。 结果,在婚姻里消极依赖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特征就明显是僵化的,并且他们寻求增加彼此相互依赖性以便使得他们的婚姻更像一个陷阱。 通过这么做,他们打着爱的旗号,行依赖的事实,他们减少了互相的独立性以及声望。 偶尔的,在这个过程中,消极依赖人格障碍患者在婚后会放弃他们早前习得的一些技能。 其中常见的一个案例就是妻子放弃驾驶。 她在婚后因为某个小事故而产生了“驾驶恐惧症”。她需要丈夫载着她去各种地方。 因为这种行为非常常见,甚至不会被看作是病症。 当心理医生向一位银行家建议,他的妻子拒绝驾驶可能是因为某种心理疾病需要关注时,他拒绝了。他为妻子辩护,是因为妻子的医生告诉她她不能开车是因为她更年期了。 她因为丈夫要开车接送她和孩子们并且忙于工作,没有机会有婚外情,得到安全感。 他因为妻子不会开车,不会去认识新的人而产生婚外情而离开家庭,得到安全感。
通过这样的行为,消极依赖人格障碍患者的婚姻或者可以持久而且安定,但是不会健康,也不会充满真爱。 因为这个婚姻的安定,是牺牲了双方的自由换来的,这样的关系使得双方的个人成长被停滞、被破坏。 心理医生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来咨询的夫妻:好的婚姻只存在于两个强壮且独立的个体之间。

六、依赖症的起因和结果
消极依赖性格的起源是爱的缺失。 消极依赖人格障碍患者内心感受到的空虚,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满足儿女幼时对于感情、关注和照顾的需求。 在第一章我们直到,童年时期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的孩子,在进入成年期的时候,是带着深刻的信念的,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宝贵的,因此只要他们保持真实,就一定会得到爱和关心。
那些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或者关注,活在不好的氛围里,或者以糟糕的方式得到关注的孩子,在成年后就没有这样的好的内在安全感。相反地,他们充满了不安全感,他们会一直觉得“我拥有的还不够”,觉得世界是不可预测的,吝于给予的,觉得他们自己可能不可爱,可能没那么宝贵。 毫无疑问,这样的话,他们带着绝望,急着去获取爱,关心和关注,把自己引导向不爱的、充满控制的、马基雅维利式的行为,这样的行为继而破坏他们在绝望中想要抓住的那段关系。 也像前面我们提到的,爱和自我管教是一起进行的,同理,不爱的,冷漠的父母,属于缺乏自我管束的人群,当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悲哀的感觉,他们也无法给孩子提供自我管教(自制)的能力。 因此,消极依赖人格障碍患者的过度依赖只是他们的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 消极依赖人格障碍患者还缺乏自制力。 他们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延迟他们渴望关注的需求。 在他们绝望地构造和保持一种依附关系的时候,他们抛弃了诚实正直。 他们紧紧地攀附在本来应该放弃的无用关系上。 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责任心。 他们消极地、频繁地依靠他人,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作为他们幸福和满足的源泉,并且因此而在他们不高兴不满足的时候,基本上都去指责被他们依附的人毫无责任心。 伴随的结果是他们无休无止地生气,因为他们无休无止地对别人失望,因为“别人”没有努力让他们需求被满足,没有使他们高兴。
心理医生有位同事,他曾经告诉人们:看,让你自己依赖于别人是你所能做的对自己最坏的事情了。你还不如去依赖海洛因呢。只要你能得到它,它就不会让你失望。只要有它,它就会让你一直开心。但是如果你想要指望一个人类让你开心,你将不断地失望。 事实上,被动依赖者在与他人的关系之外表现出的最常见的障碍是对毒品和酒精的依赖,这并非偶然。 这世界存在“成瘾性格”。 他们对他人成瘾,他们吸采别人。当别人无法再供他们吸采的时候,他们就转向酒、毒品、或者药物作为人的替代品。

总而言之,依赖性或许看起来像是爱,因为它使人疯狂地将自己依附于他人。 但是在事实上这不是爱。这是一种不爱。 它起源于父母之爱的失败,它使得这个失败永久化。 它索取,而不是给予。 它滋养巨婴而不是成长。 它致力于布置陷阱和枷锁,而不是解放。 最终,它破坏而不是建立关系,它摧毁而不是建立人。
© 本文版权归 Dear Augustin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