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和城市生活
自行车和城市生活 前阵子飞盘运动被“抛弃”,骑行爆火“出圈”,自行车销量猛增,加入到骑行队伍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不过后面逐渐演变为装备的攀比,就远离了骑行本身的意义。 骑自行车门槛低,谁都可以参与。另外,骑行属于低碳环保出行方式,在骑行中也可以很好给自己减压。属于健康、自愈的有氧运动。 这座江边小城,非常适合骑自行车出行。秋高气爽的时节,租一辆公共自行车“小绿”,沿着江边的绿道,骑行十公里,这是很惬意的运动体验。我骑自行车并没有对于品牌的过多依赖,普通的自行车即可。在这座小城,我已经生活了将近20年了,一开始我没有轿车时,总是骑着一辆从大润发买来的自行车穿梭在这座江边小城。哪怕现在自己有了轿车,如果不是办急事,不赶时间,我更多时候还是会选择骑自行车。骑自行车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这座小城市井烟火气的一面。 我因为骑自行车,知道了这座小城哪里的小吃店最受人欢迎,知道了鱼市里什么时候可以买到最好的鱼,知道了哪些地方是老年人最喜欢健身的场所……如果我不是骑自行车,我可能不会这样细致地去关注这些市井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骑自行车和开轿车,我们看到的世界,体会到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由此看来,我更多时候,选择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我因为骑自行车,我看待世界的视角就和许多人不一样。这样的视角或许是更缓慢、更有机的。 我觉得没有哪一样机械能够像自行车一样,把机械和人结合得这样巧妙。可以说,自行车的发明,是机械文明和人体力学的最完美结合。像摩托车电瓶车,虽然骑行速度比自行车快很多,但是对人体力学的取消,让我们跌入到某种工业文明的消费主义陷阱之中。人锻炼自身的完整性因此被剥夺。 散文家苇岸曾经说过,他感觉他自身是一个不适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他所倡导的科技的有限的进步,我觉得在自行车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一条又一条的巷子里,穿过一个又一个沿江的公园。我所看到的,也是一帧一帧缓慢往后倒退的美丽风景。如果路边的一簇琼花开得很繁盛,或者树枝上有一只难得见到的鸟类,我都可以随时停下来,驻足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