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冒牌诗人在二十三岁生日的自我审视
九月六日,我二十三岁生日这天,距离我离开大学已一年三个月,距离我和小江在一起已111周,距离我在新公司已36天。
其中的变数之大是我二十二岁之前无法预料的。二十二岁之前我按照家长预设的道路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然后自己找了一份与专业吻合的工作。按部就班,或者说是顺理成章。
直到遇见了小江,这么说可能有些滥情,但是事实确实如此,我从一个三流诗人变成了一个二流诗人。当然并不是因为说恋爱了我的写作能力就变好了,只是如果不是她,我可能现在已经放弃了大半部分的写作。
假死的文艺青年
我并不崇尚文艺、浪漫和摇滚,但是我厌恶假文艺、假浪漫和假摇滚,甚至不想提到关于摇滚的词汇,看到任何不明所以打着引号的字句。我已经丧失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细选一部文艺电影然后一次或者分几次看完的精力,列表里躺着的一千多部电影,只能是我在大学荒废的证明,除此之外并不证明什么。硬要说提高了审美这样的话,我又会觉得过于小布尔乔亚,最多说是有了自我的独特的审美意识,仅此而已。
文艺对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也可以说是负面影响,领导会说你写的是报告,而不是什么作文,用词不如精确数据。读的书扩宽也狭隘了你的视野,你要学的更多。 我确实有些后悔,我后悔没有在大学看更多的书与电影,后悔在大学没有体验到更多更好的游戏,一半的文艺,才是最折磨人的。

冒牌的商业诗人
自称诗人的话,总有些作品在身上吧,可惜并没有,我自知投稿流程的冗长,也明知自身写作的实力,所以我很少去投稿。我写作的全部动力都在于平台的约稿。说是为了生活,为了赚钱,都不为过。结果还好,大家似乎对我的作品都算满意,也就一直写到了今天。能接触到的契机则来自小江,如果不是她率先在发现了平台,我可能现在也没有令我满意的作品,纵使其中大多数的署名都不是我。

奇怪的电影博主
同样是为了生计,我在小红书上当了几个月的电影博主,以猎奇或者擦边的封面来吸引流量,效果也极其显著,最后在几个月内吸引了4k余粉丝,最终以1k元的收入结束了在小红书上的内耗。虽然制作一期的时间成本并不高,但是极其容易陷入内耗,那种对流量的渴盼让我那些日子过的并不好,所以我渐渐搁置了更新。

现实的一二三四
从湖北到广东,花了我二十个小时。绿皮火车一路荡到了这里,忘记拿书包,手机完全没有电,以睡眠度时。到的时候凌晨四五点,四肢是静止的紧张。
结束了与小江的异地恋,我开始重新找工作,她继续工作;我继续工作,她开始重新找工作。养了几只猫,做了很多顿饭,去了一次广州,写了不少诗歌,看了很多电影、综艺,最后在生日这天她送给我了一台Switch。一起度过的日子很美好,摇曳成歌,簌簌滑落。
相对失败的未来还要继续,做一名横冲直撞的歌者。

“山路还不远,春雨浸染垂暮的晚霞 你说听到一些生长,像歌般缓慢 洋槐和峦树,是否记破土的夜晚 该如何捕获山雾和鼻息,趁春雨还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