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职场3年,她通过自由职业重启人生【访谈100个好友3期】
文/苏乐
我和本期嘉宾的M小姐在一个群里认识的,自从加上微信后,M小姐经常给我的朋友圈点赞,我主动找她聊了几次天。
一来二去就熟了,我发现她身上也有一些经历值得深挖,因此就主动和她约了一期采访。
本期采访内容如下:
1、职场女性的生育权,何时变成了负担?
2、从被动到主动离开职场,她决定重启人生。
3、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两年,她如何养活自己?
4、业余之外的探索,治愈了她的工作焦虑。
5、世界最稀缺的人格类型INFJ,这个小众群体有什么特点?
6、数字游民的生存情况与未来趋势。
职场女性的生育权,何时开始变成了负担?
M小姐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相对文静,乖巧的女生,并不像我这种大大咧咧的社交模式。
对于她离开职场这件事,我感到非常意外,毕竟她生活在广州,找一份自媒体工作并不难,为什么她会主动选择离开职场呢?
“你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
“半年之后才有计划”。M小姐咬了咬嘴唇,给出了这个答案。
原来,这样简单的一番对话,成为她离开职场的导火线,职场的性别歧视,使得她的求职之路寸步难行,尽管她做出了一些努力,可因为已婚的身份,还是避免不了被问一些私人问题,甚至面试后再无音讯。
觉醒的那一刻,她决定靠“自救”拿回职场主动权
那段时间,M小姐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那种感觉就像她一个人游在海里,没有方向,没有尽头,只有深深的孤独和迷茫。
她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过去的职场生涯中,自己就像一个商品被摆在货架上选择,她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的内心开始产生疑问:为什么都是我被职场选择,而不是我选择工作呢?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M小姐有了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想法。

右边的是M小姐
还没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她对这个群体是有些陌生的,也许是刻板印象的缘故,她也会不自觉地将“自由职业者”理解为“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害怕自己也会被别人如此看待。
直到她开始自由职业,并且一步步接触了不同自由职业同行后,才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
为此,她还发起一个采访自由职业者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自由职业者的生存情况和变现模式,以此来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成为自由职业之后,做什么可以养活自己
“其实我认为自己并不算一个真正的自由职业,顶多是从远程工作慢慢过渡的”
在前期,完全没有客户与经验积累的M小姐,选择为一家提供远程工作的平台工作,这种接单模式和在企业上班差不多,区别只是不用坐班,但是同样需要随叫随到。
后来这份工作比较熟练了,M小姐还申请了合伙人机制,成为平台的管理者,和这个平台一起成长,每天发布一些平台知识与干货,帮助管理平台并吸引新人加入。

M小姐的工作天数
起初,接稿的工作并不能满足她的日常开销,于是,她开始尝试给一些平台投稿,并且接受社群运营的工作,以及人物采访的专栏,目前的收入已经逐渐覆盖了她的日常支出。
通过2年的探索,M小姐才算真正完成了从远程工作者到自由职业者的过渡。
现在她辞掉了远程工作,打算开启自由职业的新篇章,目前正在经营自己的公众号和小红书平台等,分享自己采访和自由职业的日常与干货。

M小姐的业务结构
业余之外的人生探索,治愈了她的职场焦虑
在自由职业的过程中,M小姐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最困扰她的有几点:
第一是数据焦虑,刚写第一篇采访稿的时候,M小姐很担心数据不理想,于是把那篇稿子拖了一周才完成,之后又会陷入懊悔的情绪当中,这样的情绪困扰对她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耗。
第二是同行焦虑,为了让自己定时更新,M小姐在朋友圈宣布了自己的写作计划,也更新了一段时间,后来断更的原因,是因为她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同行,她突然发现别人都已经抵达了理想的终点。
比如IP起来了,或者出书了,总之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她呢,还在起步阶段,她觉得对比之下,自己什么都不是,这种互卷让她觉得不想再努力了,干脆躺平吧。
休息了一段时间后,M小姐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于是尝试了一些方法来调整自我。
M小姐喜欢看韩剧,还在学习韩语,平时会通过一些综艺节目和视频来保持一定的语感,她还喜欢旅行,经常到周边城市去走走看看。
当她感到焦虑的时候,她选择把工作放一边,先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等状态好了再继续工作,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

M小姐的文章被大号转载
对于走出焦虑,M小姐推荐了一个亲测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学习一些身心灵的内容。
虽然听起来很玄学,但是她自己尝试过真的很管用,这是她之前采访过的一个身心灵的老师分享给她的。
世界上最稀缺的人格类型—infj人格的性格特点
和M小姐的两次连线里,我有感觉她是个I人,也就是相对安静,温柔的类型。
因为她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而且在群里的聊天方式一直是当啦啦队,其他人在讨论什么,她会参与其中,并表示肯定,但很少会发起话题或者主动表达观点。
经过了解,M小姐的人格类型是世界最稀缺的infj人格。
对自己的人格类型,她用了三个词来评价自己,分别是高敏感,喜欢独处多于社交,容易内耗。
M小姐提到,从小她就是一个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思维非常发散和跳跃,也喜欢想象力丰富的小说。
她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社交的热情度可能不是很高,参与社交时她更多的是倾听者的角色,如果是那种一对多的社交,对I型的她来说有点挑战,过后她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能量。
而内耗可能和infj人格的观察力敏锐和独处有关系,总之她觉得自己常常会想很多,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很容易捕捉到别人的变化和内心世界。
数字游民的生存情况和未来趋势
自由职业和数字游民总是被联系到一起,然而他们的工作模式和生活状态还是存在区别的。
自由职业指的是离开职场与组织,以自由的状态来完成工作的群体,自由职业的办公地点通常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数字游民指的是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一边工作一边体验世界的一群人。
对于“数字游民”这种生活状态,M小姐是有所期待的,只不过现实因素,让她短期内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不过她也很享受短途旅行,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也能带着一台电脑,自由地走在路上。
先前她采访的一位数字游民就让她印象深刻,这位采访者刚刚成为“数字游民”,目前坐标巴厘岛,对于“数字游民”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敏锐的洞察。
事实上,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也和社会背景有关系,毕竟国内的自由职业者还是新生的群体,这两年才得到政府的支持,大部分国内的自由职业者,缺乏社会系统的支持,依然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
但是在国外,自由职业者是一个很普遍的群体,因为他们人口比较少,外包工作非常多,大部分企业更喜欢这种兼职模式。
之前我就听到播客节目的一位嘉宾说到,当时她去到国外,发现自由职业很常见,也没人会问你为什么会成为自由职业者,反之,在国内,这样的群体还是小众的,很容易收到质疑和好奇的眼光。
相信在未来,随着政策和就业机制的完善,国内的自由职业者也会变得更加成熟和秩序化,而不是像目前一样,都是零零散散的状态,很难成为规模,也没有一种很成熟的生存机制。
以上,是我和M小姐的对话内容,相比一些有国外背景的访谈者,其实M小姐的经历更贴近大众群体的生活。
希望可以借助M小姐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凡是发生必将有利于我,每一种考验背后,终将藏着命运赐予你的礼物。
对了,苏乐最近发起了采访100个有趣青年计划,想要参加我们的访谈计划的可以联系我,欢迎自荐,学习牛人的有效经验并建立一对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