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与个人叙事
最近要与姐姐说的朋友们录制关于北京奥运的节目,便挖掘出一些与奥运有关的尘封记忆,其实都是极平凡的生活碎片,当被时间之轴连起来之后,却有了新的况味。
第一幕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我似乎找不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倒是姐姐告诉我,当时正在上大学的她在宿管阿姨的宿舍电视中看到那个瞬间,瞬间全校都沸腾了,有人敲脸盆,有人到外边开始手搭着他人的肩膀跳起了舞。而妹妹告诉我,当她还只是一名小学生时,以为在家门口办奥运就真的是在我们家门口,于是自觉地抓紧体育锻炼,天天和弟弟在家门口打羽毛球。
经过努力回忆,我想起了一件如今看来极富象征意义的事儿。2001年的下半年我正值初三,当时整个宿舍都在准备中考,那估计是我们各自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考,大家都变得比往日更勤奋,只有一个女孩不在这紧张的复习节奏中,而是忙着写小说,午休时写,晚上熄灯了还在下铺写,小说的内容是2008年我们整个宿舍的人会在北京重逢。
想来真有意思,我们其实都没算过2008年会长到几岁,可能会做什么,只是觉得它于时间上是一个浪漫梦想,而北京是空间上的梦想,反正都很遥远,却都值得憧憬。
室友的小说内容一直没有人读到,她只是夜以继日地埋头书写,写到自己打瞌睡。而其他室友每每谈起这件事,也像是个玩笑,觉得天方夜谭。
第二幕
时间来到2007年,我那当年在宿管阿姨宿舍看电视的姐姐刚刚去北京工作,于是在8月8日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那天突发奇想邀请我去北京看当晚在天安门的演出,彼时已是大学生的我正在二姐所在的工厂过暑假,接到短信后便心血来潮和二姐一起动身上了来北京的绿皮火车,下车后天已经黑了,只记得我们坐公交赶往天安门的方向,却因为人潮拥挤中途下了车,于是被裹挟在人潮中,大步流星,挥汗如雨,印象中那晚的北京仿佛大街小巷都人山人海,我们分不清方向,反正就跟着人群摩肩接踵地走吧,却好似怎么也走不到目的地,直到在某个瞬间人群突然要散去,原来前边的人发现文艺汇演已经结束了,所以人潮又瞬间退潮。
深夜时分,我们辗转来到了姐姐当时租住的地下室,像迷宫一样才找到房间,打开门后是很小的一间房,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个床头柜,却收拾得很干净,地上还铺了拼图状的爬行垫。当晚,我们三个就挤在那个小小房间睡了过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听到楼道里各种洗漱的声音,迷宫里的青年都起来了,来来往往走向公共卫生间,准备上班前的梳妆。
姐姐也要和那迷宫里诸多青年一样去上班,所以也没有管我们,只是叮嘱我们走的时候记得锁门。
我利用早餐的时间借着姐姐的电脑看了电影《钢琴课》的片段,记住了那首好听的主题曲The Heart Ask Pleasure First,便又匆匆忙忙离开北京了。
在回去的绿皮火车上,遇见了一位初中的校友,隔壁班的男孩,他正从学校赶回家过暑假,只记得我们站在火车门口,一路望着窗外,一边回忆了很多初中时的往事,而我的心开始种下一个愿望,考到北京来。
第三幕
时间很快来到了2008年,我正式备战考研,决心考到北京去。那时候每天都极其自律地复习,而在午休时间和晚上入睡时听广播则成了我复习之外唯一的乐趣。在收音机里,我听到奥运火炬开始传递,于是便每日抱着一本地图,根据每一棒火炬的时间、地点和火炬手在地图上画着笔记,甚至在5月12日地震的中午,我仍在上铺画地图,想来,那便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孩子参与奥运的方式吧。
再后来我又订了北京的一份报纸,每周去校门口的邮局去取那报纸,得以了解一些北京的新闻。如今想来,无论是广播、地图,还是报纸,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如果说2007年8月8日我试图靠近与奥运有关的现场却被隔在边缘的话,此刻的我则在通过种种第二性的媒介间接参与着,至少可以共此时。
8月8日开幕式的记忆会更深一些,又是一个暑假,我又来到了二姐的公司,一家新公司,她放我进办公室过夜,得以借办公室的电脑看开幕式,也得以趁深夜无人时悄悄借办公室的打印机打印一些考研复习资料,于是整个开幕式当晚,我便是在一边看着开幕式憧憬未来一边紧张地打印材料中度过,第二天一早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足足打印了600多页,护送它们走出办公室,好像就可以护送自己靠北京更近一些。
整个奥运赛事期间,我依然在非常自律地复习,只有午餐和晚餐的时候会在食堂看电视,大家好像都很关心赛事,常常围坐在电视机旁专注地观看,或是一边看一边欢呼、讨论,甚至争论。相比计算奖牌的数量,我更容易被运动员的状态吸引,那些状态会让我想象他们备战赛事时的日常,或许就像此刻备战考研的我一样,所以从他们身上我更多地感受到自律、信念与坚韧,而这些精神也暗暗鼓舞着我,甚至在每一次走出食堂的刹那腰板挺直热血沸腾,以至于一个女孩上来问我是体育系的吗,因为感觉我斗志满满。
尾 声
故事的结尾便是经历了种种波折,我终于在2008年之后考来了北京,也算是某种程度上赴了室友小说的约。来北京之后,便也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有了更多的奇遇,更多的故事。
而当再回过头去看2001年的我们时,突然很感谢那个写小说的室友,因为她的小说,让我与2001年申奥成功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都有了特别的连接、具体的记忆。
如今看来,2008不算遥远,北京也不远,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当时我们那么大一个宿舍,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来到了北京,其他室友大多是初中、高中或大专毕业就参加了社会,比较早地结婚嫁人,甚至开始离婚、二婚,因而也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不知道其他室友是否还会想起那部不曾被阅读的小说,以及那时我们对未来天真的想象,我仍记得那时录音机播放的歌声,那首The Heart Ask Pleasure First也至今是我的手机铃声。

-
L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20 14:18:13
-
豆友D6AYYTcFq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2 09:19:51
-
爱陈小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0 22:48:19
-
黄豚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9 17:39:28
-
Rocksmall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9 1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