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三国演义 • 第四十三回》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不见于正史,但着实精彩——比如说,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段:舌战群儒。这段文章十分充分的向我们展示了诸葛亮“不务正业、专逞口舌之快”的“无赖”嘴脸。为什么说他嘴脸无赖呢?因为他身为一个文化人,不正常说话,一心怼人,把好好的一场观点激荡的学术交流会,变成了七嘴八舌的斗嘴,最终成全了他“吵架王”的名声。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件事:诸葛亮是来干嘛的?是打算以理服人,让东吴众臣信服抗曹有利的吗?并不是,诸葛亮就是来吵架的。首先,他孤身一人,代表刘备出使东吴,是孙刘联盟中刘备一方的代表。初来乍到,面子一定不能丢。否则,第一次交锋就被人说的哑口无言,以后在人家的地盘上还有什么发言权?所以这次辩论,气势一定不能输!其次,坐在诸葛亮对面的这群人,对于诸葛亮此行的目的,以及东吴是否抗曹,都已经有了既定的看法,是不可能因为你的一番言语就有所改变的。诸葛亮不管怎么讲道理摆事实,就算说破了天,也不可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因此,诸葛亮也就完全没有动说服对方的心思,而是一心奔着吵架而来,务求怼死这帮王八*。这就是与人谈论的核心要义:你在交流之前,一定要对双方的谈话性质有基本认识,你们究竟是谈判还是学术交流,是辩论还是吵架?
简要分析完前提,我们这就正式进入正文。怼人这种事,简单来说,一共有“四大原则”和“三项技巧”。这个疑问句不好回答,你用“是”或者“否”都不对。说“是”,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个说客——是个毫无实力基础,只能靠言谈迷惑他人的人;说“否”?也不行,这与事实不符,自己本来就是来干这种事的。那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跳出了布骘的语境,不在对方的语境里做纠缠。诸葛亮反问布骘:你以为苏秦和张仪是什么人?这是大丈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都是能匡扶社稷的豪杰!这一番说辞,上来就击垮了布骘的立论。诸葛亮继续怼布骘:人家苏秦、张仪是匡扶社稷的豪杰,不像有些人,曹操还没来呢,就吓破了胆,劝自己的主公投降曹操。这样的人,也敢笑话苏秦张仪?诸葛亮牢牢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我勇敢,你怯懦,你有什么资格笑话别人?最终,诸葛亮也没有回答布骘的问题,而是直接摧毁了他的问题,让布骘只能闭嘴。之后诸葛亮怼薛琮,运用的也是这种手段:
薛琮说,我们先不说什么道德观,曹操是大汉王朝的功臣也好,罪臣也好,我们先不谈这个。我们来讲点现实的:如今三分天下,曹操有其二,我们凭什么跟他争?薛琮是个很实在的人,觉得大家都是文明人,在这种场合应该摆事实谈实力,以理服人。你想法虽好,但是现实摆在这里,你总不能置事实于不顾吧。但结果,诸葛亮压根没搭理他的善意,也没有跟他就事论事,直接开始进行道德打击: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这种制高点——相信很多人已经发现了——一般都是道德性质的。因为这个大棒最好挥舞,挥舞起来又可以瞬间伤人无数,着实好用。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吵架的时候输了,事后才想起来,咦,我当时怎么要那么说,我要是这么这么说不就可以了吗?我当时怎么那么笨!其实你不是当时笨,而是事后笨,因为你始终都还陷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泥潭里没有拔出来。按照个逻辑,你永远也学不会吵架。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做的是直接换语境怼她!占据道德制高点恶心她!然后,骂完就走。诸葛亮在所有的对话中,都是回答者的身份。一来,是因为诸葛亮是客;二来,也更重要的,是怼人一定要先有靶子,再做攻击,因为先开口极容易落人口实。就好比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永远是别人先出招,然后再在招数中寻找对手的破绽。在老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江东诸君落座以后,并不言语,一时冷场。此时,诸葛亮竟然拿了一块方巾擦扇子,目的就是要让对方先说话。果然,张昭作为主人,实在不能任由气氛尴尬,出言试探。江东诸臣中,最没有顺序意识的是陆绩,直接对刘备进行人身攻击,说曹操是名门之后,而刘备只是卖草鞋的。他开炮的时候,大概想的是,我打人偏打脸,你能怎么滴!但不料诸葛亮独孤九剑练得纯熟,一个耳光就扇了回去:哟,这不是在袁术那里偷过橘子的陆绩嘛。你见识浅不懂事,没关系,让我来告诉你:刘邦出身也差!出身差怎么了?你懂个屁!陆绩一出招就露出这么大的破绽,直接被一剑封喉。这就好像你要怼人,冲上去直接就吼:你这人怎么这样!活这么大我就没见过像你这么没素质的人!结果对方头一抬,回了你一句:怎么个没素质法?冲上来就骂别人没素质吗?“舌战群儒”的故事中,诸葛亮能够所向披靡,其实罗贯中是开了金手指的。整个故事一共有六段对话,只有第一段和张昭的对话是你攻我守,有问有答的;剩下的,都是一击不中,不复再言。但反过来,对于诸葛亮来说,对方没有缠斗,也保证了他的胜利果实。一来,怼人的目标已经达到,再说就是浪费口舌。二来,做事要留有余地。把别人逼到墙角,可能会让对方暴起伤人,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也就是说,要让对方在言谈中出现自相矛盾的错误——这次我们有请张昭张老师来做示范。张昭先说,我小人物一个,久闻您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太牛掰了,这是真的吗?张昭也笑,呵呵,你承认就好。你辣么牛逼,可刘备得了你,该败还是照样败,该跑还是照样跑,也没看见大汉朝伟大复兴的事业有多大起色嘛。张昭这番话,先是一捧,坐实了诸葛亮的自吹自擂,然后急转直下,以事实为例证,揭露其前后矛盾之处。所谓搅混水,就是不管别人论述的多么严格谨慎,你也要假装你的话能反驳他。至于他的问题和你的回答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并不重要。我们来看诸葛亮对张昭的回答:张昭说你也不行嘛,表吹牛逼了。诸葛亮回:你刚也说了,你小人物一个,根本不懂我的境界(借对方的谦辞说事),让我来告诉你我的境界有多高!然后,诸葛亮开始强凑概念。张昭说他没能帮刘备复兴汉室,诸葛亮说我打过胜仗;张昭说刘备该逃还逃,诸葛亮说我备仁义,不愿意要刘表的荆州;张昭说刘备老打败仗,诸葛亮说刘邦也打败仗,赢了最后一战就行了。最后,大家开始比烂:哎哟,没想到你张昭行军打仗一样不会,坐着吹牛逼倒是能耐得很哎!张昭被怼的一言不发。诸葛亮的这番议论,基本上属于强词夺理,根本就没有正面回答过张昭的问题。但是,这种场合,张昭也不可能仔细地去跟他论证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联性。于是最后诸葛亮大帽子一扣,张昭只能闭嘴。搅混水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像上述一样,答非所问,也可以举例论证,或是自造概念。总之原则就在于,回答和问题不必对应,有关联即可。因为在这种场合中,对方没法和你细聊这种逻辑问题。东吴并不是没有人看得出诸葛亮的龌龊伎俩,程秉就说:你诸葛亮如此强词夺理,夸夸其谈,传出去怕是要被同道儒者笑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诸葛亮你要点脸吧,你这样有意思吗?谁知道诸葛亮继续跟他没意思,通过自造概念接着搅混水。诸葛亮说:儒者有君子之儒,小人之儒。我志向高有勇气,这是君子之儒;你只会寻常摘句,此乃小人之儒。程秉直接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不要face。对话(骂)中,如果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论点,那就只能动用第三种办法了:比烂。我是不行,可你比我还不行。虞翻问:曹操如今吞并百万,你还大言不惭说你“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诸葛亮回张昭语)”,你要不要脸?诸葛亮回,我刘豫州只有数千兵士,还敢对抗曹操!你东吴兵精粮足,臣下却尽劝主公投降,是谁不要脸?再次K.O。(在和张昭的对谈中,诸葛亮最后一击其实用的也是这招秀下限,俗称比烂。)
总 | 结 | 时 | 间
江东诸臣中,除了张昭的话有点技术含量外,其他的都实力太弱,当不起诸葛亮的全力一击。回顾全程,诸葛亮熟稔“四大原则”“三项技巧”,熟练掌握,综合运用,谈笑之间见招拆招,最终以少胜多,傲视群雄。写到这里,对于怎么怼死那个bitch,相信你心里也有点谱了!
但是!最后的最后,在下还是想说,吵架或者怼人,其实是一项没有什么用,也希望你尽量不要用的技能。吵赢一个人,快感持续不过三秒,而后续,却是无尽的回想黑洞。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今天正文说了这么多,但有一点没提,就是你的对手的素质。吵架这种事,并不是说你把握住多项原则,熟练运用了几种技能,就可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你的对手。第一条不必细说,关键是第二条:如果你地位比他高,那么,你是没有办法和他比烂的。就好像领导和下属吵架,只要下属功力高超,拉得下脸来,那么领导是肯定吵不过的。你去买早饭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态度恶劣的大妈。你自然可以占据社会阶层的制高点,来鄙视她“活该在这里卖一辈子包子” !但问题是,包子大妈既然能以这种态度纵横江湖数载,嘴上功夫自然也不俗。她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用更恶毒的话把你怼回去,比如诅咒你全家得暴病,生儿子没屁眼之类。到这里,其实你已经输了。你没有遵循及时止盈、一击远遁的原则,反倒是和一个久经沙场的厉害角色进入缠斗。在骂功上,你不如她;在社会地位上,你更是很难做到跟她比烂。你的应对可能并无不妥,但是有碍于双方的社会形象差别,当包子大妈主动把自己降到社会的最底层,你就没法再和她比烂了。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另外一场骂功表演,那就是骂死了王朗。诸位在读完本文的分析后,再看诸葛亮的那段骂功,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只发挥了一般水平。在此番中,诸葛村夫狡猾异常,又是王朗先开口。王朗看似占了先机,但实际上不小心却掉进了诸葛的陷阱。王朗说,我久闻大名,你也是个聪明人,知天时,识时务,为什么兴无名之兵?诸葛亮说,我奉诏讨贼,怎么能说无名?然后王朗就开始了长篇大论:先论述大汉王朝气数将尽,说桓灵年间,至于献帝,奸贼并起,生灵涂炭。接下来又说太祖武皇帝(曹操)如何削平叛乱,如何得人心应天命,万众归心,四方仰德。最后,说你诸葛亮既然“自比管仲乐毅”,就应该知道天命所归,大势所趋,何必以蜀国之弱小,进攻大魏之强盛。还不如早日归降,既能有封侯之位,又能让百姓安康,这不是美事一桩么!平心而论,这篇说辞结构井然,论述严谨,是很有说服力的。冷笑两声过后,诸葛亮如此开场:我以为你一个大汉朝的元老重臣,必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大道理,谁想到说出来的竟然是这种不要脸的话!——关键词:你不要脸!你数历史,那我们就来说历史。自从黄巾之乱以后,奸贼四起,汉帝蒙尘,百姓遭殃,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奸臣当道!有的狼心狗肺,有的奴颜婢膝,还有的,连禽兽都不如!——展开类比,大汉朝的衰败和奴颜婢膝的臣子其实没有任何关系,但诸葛亮强行做了拼接。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你。你本是汉朝孝廉出身,按理说应该报效汉帝,谁知道你竟然卖主求荣!你阿谀奉承,贪图富贵,还敢在我这里说什么天命!也只有你这种老匹夫,才能干得出这种无耻之事了!——直接进行人肉攻击。王朗身居高位,很明显,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如此的没有下限,简直如泼妇骂街一般!一时气结,居然就被气死了。诸葛亮估摸着也没想到对手这么不禁打,我才发挥了三成功力呀!- Review -
萧望之 撕 韩延寿:论撕逼的优雅方式
梁松 撕 马援:为什么说小人你得罪不起
霍光 撕 上官桀:一山难容二虎,哪怕一公一母
文字内容原创
全目内容已归档入
微信公号“喻以流年”
.
转载请移步公号获取授权
谢绝未经授权转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