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轮与乌托邦
人民公园的摩天轮拆了。
直到看到通知的那一刻,我都觉得有点懵。
就像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再见一样,我怎么也想不到上一次去公园竟然是最后一次看到它。
- 地标 –
2000年前,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来郑州演出过一次,零碎的记忆中依稀记得来的地方有个大摩天轮。后来老师告诉我那是人民公园的大摩天轮,很高,坐在上面能看到城市全貌。当时也没有如此多的高楼和商场,摩天轮就是一眼望过去最高的建筑。
2013年,我来郑州上大学,大学无聊的周末会坐公交车到百货大楼站。由于当时地铁还没有这么发达,公交车上很是拥挤。6路车顺着文化路自北向南,从人头中望见摩天轮顶部的时候,下一站就该下车了。而后晃进人民公园消磨时光,那时摩天轮还在转,过山车也很多人排队,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在我心里,摩天轮就是人民公园的地标。即使去过多次碧沙岗,但只要说起摩天轮,我第一反应还是人民公园。

- 熟络 –
毕业之后在郑州工作,对这城市也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心头还是绕不开“小地方人来省城的固执”。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人民公园、二七商圈是绝对的城市中心,是郑州的代表。父母从老家来看我,母亲也是很兴奋的说着要去人民公园,要看看跟安阳的人民公园比起来有什么不同,父亲则因为年轻时有过来郑州的经历而表现出大男子主义的不屑。
当时我提出让二人乘坐摩天轮,父亲没说话。母亲则打趣的说起他们恋爱时的故事——父亲由于恐高和抠门,每次路过摩天轮都不带她坐。我说这次就当弥补一下之前的遗憾吧,母亲告诉我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情商之高令我佩服。
待得越久就越熟悉,熟悉到每个区域的设备、花草、甚至是休息用的长椅位置。我最喜欢趴到桥边看蹦极,无数次幻想过如果恰好有风,落点不在河面的话怎么办。如果跳下来的一瞬间,旁边的跳伞机也一并落下时,我便会跟围观的人一起鼓掌叫好。
- 乌托邦 –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后来我离开郑州去外面闯荡,在杭州呆了三年,那么多风景名胜,最熟悉的也莫过西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导致我需要一个稳定、熟悉且方便的地方经常散散心。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2021年我又回到了郑州,并决定在此扎根、安家。彼时的郑州跟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别,盖起了许多中高端商场、迎合年轻人喜好打造各种网红经济。东风路那种地方也因为正弘城的存在变成了节假日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然而我还是喜欢去人民公园,压压马路、拍拍照片。
后来刷到李好帅的视频,讲到了《我与地坛》的史铁生。将地坛对于作者来说,类比成了乌托邦的存在。我认为在杭州时的西湖和郑州的人民公园之于我,就如地坛之于史铁生。
今年年初,机缘巧合认识了一帮很有趣的人,拉了个群在其中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及日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去人民公园,我说讲不出原因,就是喜欢那种氛围,那种快节奏之中的慢的感觉,没有无形的手推着你进去消费然后赶你离开,而且也有一种“华北浪革”的感觉。人问我什么是“华北浪革”,我又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大概是辉煌之后落寞的感觉吧。有点像多数人的人生,还没有意识到已经达到了巅峰,就已经开始下坠。

- 再会 –
四月份买了房之后赶上装修,也赶上夏天,几个月都没有例行去逛公园。甚至摩天轮拆除的公告发出来之后我也没能第一个休息时间赶去看拆除前的最后一眼。上周末从房子回来顶着疲惫去了人民公园,发现摩天轮主体已经拆除完毕,透过围挡只看到底座入口,门头几个大字——“坐摩天巨轮,观郑州全景”。

我转了一圈,虽然是周末凉快的下午,但是人也稀稀拉拉。并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的我有些懊恼,站在西门外发呆,怅然若失。
失去了摩天轮,再来人民公园对我已无太大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要跟过去说再会,寻找新的乌托邦了。
摩天轮建成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出于安全考虑对其进行了拆除。

如母亲的那句“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说,
我未曾于西湖泛舟,也从未登上过摩天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