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尝试读这本书很久了。一直认为这是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专业类书籍,看起来时有心理负担,不敢轻易开启。 7月底8月初,终于把它打开,结果很出人意料。读起来并不艰涩,尽管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很新颖,让我换一个角度看待很多现实里的问题。 礼治。我们总说西方是法治社会,中国是人治社会,费老提出了我们是“礼治”社会。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克己复礼”,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才会蕴生出这样的秩序。 乡土社会是古典和稳定的。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乡土社会追求的不是爱情,因此放弃两性间求同的努力。 差序格局。中国的伦理像石头扔进水里行程的波纹,一圈一圈推出去,中心是每个人,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国人讲究的是关系远近,交情深浅。 关于语言和文字。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不太完善的工具。需要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从欲望到需要。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欲望是文化事实,并非生物事实。所以,可以用理性规划行为,控制欲望,创造真实的“需要”。 这本书,跟我最真实的感受是生活可以去分析,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都有其根源。所谓无常,皆是事情正常发展出来的结果,只是我们没有看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