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_看书一时爽,带娃像战场 -- 育儿书你看过几本?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一直走的Xiao“ (原“每天写 50 字的 Xiao“)。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欢迎关注、转发,请注明出处,包括此部分。
推荐过儿童视频节目(0019_推荐几部寓教于乐的宝藏儿童节目),也推荐过儿童读物(0029_省钱又没负罪感的带娃方式),想想是不是得推荐几本育儿书了?还真不是。(当然,如果真是奔着找育儿书来的,我也把当当,京东、亚马逊(英文)销量靠前的育儿类书籍截了屏,放在文末,仅 供 参 考。)
首先,我自己也是在学习,看的育儿书不多,也没能把很多育儿理论应用到自己带娃的过程当中,所以还无法验证哪些书好,哪些书只是一种理论,还不一定靠谱。
其次,大致翻翻几本热销的育儿书就能发现,这个领域还存在不少有争议的话题。比如:
A书主张树立权威,让孩子心服口服,D书则主张与孩子平等相待,地位等同;
B书认为始终鼓励,让孩子远离惩罚,E书则认为对孩子惩罚必须,奖励可选;
C书支持与祖父母同住,在大家庭中成长,F书则支持与祖父母保持距离,维护隐私和教育方式独立。
再次,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甚至多孩家庭中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发展轨迹和生活环境也有或多或少的区别。比如有人家里母亲辅导学习,父亲负责运动;有人家里老人负责带娃,父母负责玩手机;又如老大生在学年末,上学时是班上年纪最小的,老二生在学年初,成了班上年纪最大的。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是存世孤品,有相似点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得读读说明书****,甚至自己写说明书。而各种育儿书就是别人写的说明书,需要在这些书中找符合自己型号的,或者改成适配版本,这总得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不然用错说明书,产品就废了。
这么看来,读育儿书籍似乎不只是一道阅读理解题,更是一道应用题,但首先是一道逻辑题。所以,总得想想怎么做这道题。
一方面,不看育儿书,完全按照当年自己父母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似乎不太可行。其实很多人不知不觉都是这么做的,可以想一想自己训孩子的时候,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以致在早晨催孩子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背书包的时候,都能或多或少看到父母或长辈当年的影子。从小到大那么多年的家庭影响是难以忽略的,当情绪激动时更容易不经思考选择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而记忆中小时候的情景更容易被直接调用。
但毕竟现在很多客观条件有了变化,家庭的经济条件,学校的课程,自己能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甚至课堂和家庭的教育媒介(比如更多地使用各种屏幕和多媒体)都会有一些不同,当然还出现了更多的可供参考的家庭教育理念。还按照当年的方式养现在的娃,不见得会养废,但不与时俱进也很难养的更好。
另一方面,育儿的前提变成了育己,鸡娃不如鸡自己。不管什么育儿观,只有自己思考内化变成每次家庭教育中会直接调用的方式,才算书没白看。不要看书一时爽,带娃像战场,把看育儿书当成了自己的心理安慰方式。当孩子多次“顶嘴”、“不听话”时,我们能不能静下心尝试那些学到的方式应对,还是一次不奏效就放弃,这才是关键吧。
显然想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不是看一两本书,或者一次两次的与孩子相处能很快做到的。甚至不只是看育儿书,更得读读逻辑思维、儿童心理生理(比如大脑发育的过程)方面的书。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特别是把可能以前不了解、甚至不同意的育儿观变成自己的东西,让孩子看看父母是怎么变化的,耳濡目染形成榜样的作用才是最好的教育。
比如,很难想象父母不喜欢音乐不听歌不会乐器,就能让孩子觉得练琴是个值得做的事;很难想象父母不爱运动整天坐着就会让孩子爱上游泳打球跳舞;很难想象父母经常在家玩手机打游戏,就能让孩子知道这是不能沉迷其中的生活方式。如果他们没有看到父母听音乐唱歌的样子,没有看到父母跑步健身的样子,没有看到父母不断学习的样子,也很难认同那些事值得干。
为人父母,都知道养孩子挺费钱,虽然不同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比例不同,但是花在自身教育成长方面的钱普遍不如给孩子花的多。这个原因以前也想过(0030_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这可能是个伪命题),毕竟鸡娃更直接更简单, 心理上也容易过得去。但育儿不如育己,鸡娃不如鸡自己,想严格要求孩子就不得不先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做到,先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至少尝试做到。
当然,即使育儿书中的理论众多且有争议,也可以在提高自己逻辑判断能力的同时有选择地看看,以便认真使用这些“说明书”。我觉得有几个方式可以在选书的时候试试:
看发行量,再版次数。比如某书1991年第一版,已经出到了第七版,那就值得去看看。毕竟这说明已经有不少家长在多年间实践过并认同了其中的观点。
看评论数量和内容,特别是差评内容。如果能对评论进行检索,比如搜索关键词“不睡觉”、“吃零食”以看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评论就更好。这一点不是所有(卖书)网站都可以查到的,有些网站会精选评论没有差评,大多也没法检索,但至少页面内搜索关键词是可以的,用搜索引擎去找评论也可以。
看作者简介。当然几乎每位作者都是“教育专家”、“心理学家”,但看看他们都做过哪些工作,是一直从事理论研究还是有很多实际的教育经历,经历是对儿童教育还是心理学的。甚至可以去搜索一下作者的词条,看看他们的教育成果有哪些,他们自己的子女怎么样了。
最后,附上几大图站近期的育儿类图书热销排行,仅供参考:
- 当当网

--------------------------
- 京东

----------------------
- Amazon.com

欢迎点击下方的“在看”,也欢迎分享文章链接给好友和微信群,让更多的人发现这篇文章和此公众号,一起成为长期主义者。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