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日记(番外篇)
初见
第一次见到阿悄是在急诊科第一天入科的培训会上。
主任和副主任让我们今年六位新的急诊规培学员(三个专硕,三个社招)坐在一起,简单的客套的欢迎仪式,简单的轮流自我介绍,然后讲了一些规章制度。副主任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再次一一介绍了我们。副主任介绍说我是学硕毕业后来规培的,比较难得(不是挺常见的嘛,捂脸)。这番介绍也让研一研二的同学们注意到了我,可能他们觉得,即便专业不同,但我的读研经历还是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吧。
短暂的培训会结束后,主任们离开,我们稍作停留和寒暄,研一的一个男生跟聊了几句,我们加了好友,后来一位个子不高,戴着口罩和手术帽的女生走来,水灵灵的大眼睛,眉毛浓密,戴了美瞳。她非常老练地跟我们搭话,聊天,我才知道她也是研一的专硕。分别时她听说我要去黄区轮转(比较忙)十天,向我表示致敬,夸张地行了一个弯腰挥臂欧式的送客礼。我被这种社交牛逼症惊呆了两秒,迅速反应过来,帮她整理了一下深蓝色的手术帽作为回应。
相识
一楼黄区规培很充实,带教老师对我特别好,医生尤其护士们都特别友好(想起了实习时候的痛苦回忆),初来乍到什么都不会的尴尬时有发生,但总体还是学到了很多很多。很快十天就过去了,三层楼的规培生开始交换楼层轮转,我们都不熟悉另一层楼的事务,这时候之前拉过的一年级6人群开始炸锅了,我们开始疯狂交换信息差。借此机会我把群里另外两个没加过的专硕都加上了,其中就包括阿悄。
相比于大多数人加上微信之后打个招呼就躺尸列表,阿悄表现出了e人特有的热情,她很能聊,她给我介绍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也向我打听一些事情。后来她问我哪个人是学硕的规培生,我发了个点烟的表情包说,就是我啊。之后她的e人热情进一步升级,又聊了许多许多。我记得大概是中午两点钟回到宿舍,下午没班,我们不知不觉,我们断断续续聊到了晚饭六点钟。
熟络之后,我们经常讨论一些科室内外,医学方面,科研方面的东西,她也吐槽自己遇到的烦心事,一起吐槽她那天然呆的导师(也是我们组的二线)。有时是我请教她,有时是她请教我。她是个社交达人,而且属于我认识为数不多的海南医学院的研究生,她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们除了讨论正事儿,也偶尔互开玩笑。她情商和智商都很高,颜值也不错,还是个搞笑女(我说你有演脱口秀的天赋),狂躁的自信加持(我甚至开玩笑她是不是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高谈阔论,思维奔逸),损她一下也不会较真(女权风潮害得我跟“低自尊”女生开玩笑必须很谨慎很谨慎)。我不知道她经历过什么,我只在朋友圈看到她是有男朋友的,她在这个年纪的女生中段位已经是非常高的了。她朋友圈并不精致,甚至拍照有点糊,但是比我朋友圈很多精致名媛的段位要高。我有时分不清是她在撩我,还是我在撩她。我知道她有男朋友且就在本地,我们都很有分寸,点到为止。
老师让我难得的周末双休,周六我没事,终于悠闲地能吃顿早餐了,平时都来不及吃或者狼吞虎咽。我出去找了个河南早点,久违地在海南吃到了传统的北方早餐,油条,大蒸包,咸豆腐脑……(这家路边摊豆腐脑咸甜竟然可以自选,hhh) 我吃到最后的时候,她发消息来,问我在不在科室,想跟我学学呼吸机的知识。我说我不在,周末双休。我告诉她我正在吃早饭,我等一会儿去科室一趟,快到了告诉你。
呼吸机
呼吸机这个事情说来话长,我所轮转的科室是她上个轮转的科室,非常巧,我跟她刚好是同一组同一个带教老师。当时老师给她讲过有创呼吸机的使用和原理。周四的时候刚好有一个科室的讲座,也是呼吸机主题的。那位风趣幽默的社牛-詹老师(我俩的共识)讲得倒是很清楚,很生动,可惜讲了一个半小时才刚刚讲完原理,怎么使用呼吸机只字未提……她其实前不久学过呼吸机怎么用,所以她问我要不要听,我欣然接受。讲座结束之后碰到了她导师,她跟导师讨论了一下科研方向,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让我哭笑不得,她竟然拍着导师的肩膀(三十多岁的男导师)嘱咐导师“记得发我哦,可不要忘了哦,不要忘哦~”转过头来她也意识到了自己过于随意(尽管导师很年轻)问我对她的看法,跟我聊了很久,我也说了我的看法,后来她还跟导师道歉了。
她去ICU找了台呼吸,给我讲了很多,她生怕自己讲得不明不白,还嘱咐我再去问问蔡老师。还她给了我一包小零食,我还挺开心的。她讲完之后,我很感谢她的分享,我称赞她讲得很好。她准备回她的科室了,我为了感谢她,送了送她,在路上刚好跟蔡老师撞了个正着(就是给她讲呼吸机的老师,也是我现在的老师),她夸张地扑上去拥抱了一下蔡老师,聊了几句。回头我跟蔡老师在办公室提到了她,我说詹老师的讲座挺精彩的,但是没有讲使用方法,然后阿悄刚才给我讲了讲呼吸机。蔡老师笑道,当时是我讲给她听的,你要听的话我改天可以给你讲讲。我告诉阿悄,蔡老师也会给我讲一遍呼吸机怎么用,她说她还想再听一遍,蔡老师讲的时候让我喊她。周五的时候,送病人忙到1点多,蔡老师趁中午不忙的时候,把我叫过去给我详细讲了一遍呼吸机。老师的讲解太突然,我忘记了喊她,转念一想,1点多她100%回去了,就没喊她。下午我发消息给她:老师给我讲了呼吸机,中午太晚了没喊你,我都记下来了,你有不明白的可以一起讨论。整整一下午她只回了我一个“好的”,我还怀疑是她不开心了。那一天,她们学校新上任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校长,我分享给她链接,她也只是敷衍地回了我几个字。我也很忙,所以并没有在意。然而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她让我去给她讲讲呼吸机的时候,她还专门做了解释,说自己昨天很忙,没有理我,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啦,我一会儿去一趟科室,快到了告诉你。
周末科室里只有值班的老师和我们这一届的哥们在值班,办公室空空荡荡的,她如约而至,我给她大概讲了半小时,比她给我讲的时候详细很多(老师还是偏爱我的,当时老师给她讲得很浅),那哥们儿和另外一个学生也凑过来听了听,我惭愧地说我也是昨天刚听的,现学现卖而已。讲完之后,她便回科室了。之后我在规培APP上报了几个病例,因为我怕休完双休日很多病人就可能出院了,再也找不到病历号了。
11点的时候,她发消息来,说科室没事了,想开溜,吃饭去。问我吃饭不。(刚来的规培生确实有摸鱼的空间,因为有高年级的顶着,但二三年级后就很难了)我想起来几天前她跟我半撒娇式的让我请她吃饭。我说好啊,我昨天发工资了,请你吃大餐吧。她故作推辞,我说,最近太辛苦了,补补身子。
午餐
她考虑了很久也没想好吃什么,她提议吃东北菜,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店。我说:果然人都是喜新厌旧,水性杨花的啊,南方人喜欢吃北方菜尝鲜,北方人喜欢吃南方菜尝鲜。我以为会逗笑她,她罕见地没有get到我的点,她说这个词不该这么用吧。我哈哈一笑。我回想起来压抑的高中时代,我用过类似的段子把同桌逗得笑了半分钟,果然压抑的高考时代,每个段子都弥足珍贵。
我先到了一楼等她下班,出门我才意识到上午还是晴天,中午就下雨了,还很大。海南的鬼天气已经让我这个北方人无语了,在我的潜意识里,下雨天是不适合出门的,最好宅在家里屋里躲雨等天晴。如果在海南还这样想的话,恐怕一年当中要有364天都要待在家里了……我对她说,山东山西入秋之后,一个月也不会下一场雨,连续一个月都是大晴天。她说“秋高气爽”,我说“晴空万里,万里无云。”
最后我们打车去了附近的购物中心,我说顶层有很多吃的,我们可以逛一逛现场决定。因为是我请客,她执意让我选,我最后选了一家炖乳鸽的店,因为我还从来没有吃过乳鸽,老家也很少见到有卖的,海南这边倒是大街小巷都有乳鸽在卖,生的,炖的,烤的。可能是特色美食吧。
午餐并不理想,我吃不太惯这种东西。乳鸽汤太油腻了,我没有喝完,而且汤的味道过于平淡,远远不如家母自己在家做的。鸽子肉有点夹生,厚实的肌肉带点血腥味,骨头和关节也没有完全炖烂炖酥,我还是蛮喜欢嚼鸡骨头的,根本嚼不动。套餐配了一道菜,天麻根还是x麻根我忘记了,一种闻所未闻的食材,让我产生了尝一尝的好奇,但是做得没什么滋味,洁白的根茎,酸酸脆脆,乳白色的菜汤倒是有种奇异的香味。
我们天南海北聊了很多,工作,读研,急诊科,学生时代,地域差异,人生,规划,家庭,旅游等等。她半认真半玩笑的说,“我的社交牛逼症是我的保护色。”我愣了一下,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认真的,我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顿问,“真的吗?”她哈哈大笑,说“当然是逗你的啦,你怎么能当真了。”我解释道,确实是有这种人的,我知道的(其实就是我自己)。我问她的性格是从小就这样吗?她想了想说,应该是从高中时候才开始这样的。我问为什么。她说,要当学生会主席啊,要竞选学生会主席啊,要一层一层的往上竞选啦,我多不容易呀,哈哈。我才知道原来她也当过学生会主席,不过是在高中年代。海南的高考难度异常简单,压力很小,据她说高中天天搞社团,办节目、演出、晚会、歌手大赛之类的,很多人玩玩乐乐就读了一本。她说,海南的高中就很像大学生活,很多内地的学生高中都很辛苦,到了大学才开始玩这些。而当她读大学的时候,她就已经厌倦这一些了,在一个社团里当一个小小编辑,深藏功与名。我说,看来你的性格是当学生会主席的后遗症啊,她笑着说,没错。我告诉她我也当过学生会主席,不过是在硕士期间,前主席去北京学习去了,我机缘巧合接任了他的工作……
也许是当我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开始在我和对方身上找共同点。罗翔也说过一句我不太理解,但印象深刻的话:“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自己”。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年轻时候的影子,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校园风云人物,社交达人,大大咧咧,自信满满的样子,讲段子和抖机灵也信手拈来(我们两个吃饭的时候一唱一和甚至把服务生逗笑了),自小优渥的家境,家里有个年长的哥哥(老二特有的任性和自我),等等。
最后,她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我说没有。她说那可以先从医院里开始找。她问我有喜欢的人吗?全程几乎不会让话音落地的我愣了几秒钟,我有很多种得体的回答方式,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问,我考虑“她为什么这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把脑子CPU烧掉了,我愣了几秒。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我说还没有喜欢的人,不过我还认识一个海医的女生,我欠她一个大人情,我过一阵子会去见见她。她默应,我们换个话题继续谈天说地。
吃完后我以为她会跟我一起打车回去。她说不必了,她去朋友家睡一会儿,下午还有班。我说顺路的话可以把你放下,她说不用了,走着就可以去。结果到了分别的地方,她又说自己在这里等人,让我可以先打车走。
她小声说:“我男朋友来接我。”
闪回
外面的雨淅淅沥沥打在雨伞上发出叭叭的声响,我第一遍真的没听清楚谁来接她。我说,你说什么?她把话重复了一遍。
我说哦哦。我们沉默了十几秒。这十几秒对我来说有十几年那么长,我的意识闪回了我整个失败的人生,我想起很久以前的初中时代,我想起了我甚至还没有进入青春期时暗恋过的跟她同样性格甚至同样小麦肤色的,同样社交达人,同样学生会工作的学姐。我想起了初四时,我写了很多封情书表白的同班女生,然后被委婉拒绝,她托她的闺蜜告诉我,她有喜欢的人了。她在几个月后甚至公开了她跟校园明星体育生的恋情,在那个禁止早恋的时代。但我知道她喜欢的其实是另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并不喜欢她,另有女友。在运动会上她依然为我加油呐喊,遇见时时会爽朗地大声跟我打招呼,维护了我年幼时代脆弱的自尊。
我想起了大学社团里面认识过的一个女生,我们由于走得太近而让她男朋友不开心,最后甚至做不成朋友。其实她男朋友敲打她的时候,恰恰是我的机会,但我觉得这样不好,退缩了,因为我不想让她难为情。
我还想起了考研期间音乐节上搭讪过的一个上海女生,我们聊了很久,最后她也委婉地告诉我她有男朋友了,不仅给我发了好人卡,还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我的朋友圈点点赞。但是我们同样也很多年没有联系过了。
自作多情
我当然知道阿悄有男朋友啊,她的朋友圈我看过,还是很明显的。可是我是在期待什么,我是在幻想什么?我又在吃醋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难受,我为什么要吃醋。我在期待什么?
我揣摩了很久,我觉得她已经是明示了,她还是希望跟我划清界限。她完全可以自己走掉,也完全可以早先不要撩我,但她明确告诉我男朋友来接我,已经是最委婉的暗示了。可是我又没有表白她,她划清什么界限呢?
可是为什么她有男朋友还要跟我聊这么多?也许她只是在合理运用性别优势利用我?但我硕士期间深切体会过被“绿茶婊”利用的感觉,我也礼貌地远离了这种人。她是发自内心跟身边的人的互相帮助,拉拢人脉,怀柔仁德,体现出了典型的“领导者”人格,即便这是她的手段,那也是让我欣然接受的手段,因为我在学生会时代也用过类似的方式,交了很多朋友,搞定了很多事情。我分得清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利用。
以上就那十几秒内我潜意识里瞬间闪过的东西,没有文字这么具体,但是情绪是彻骨真实的。
这次也许真的是我自作多情了,交际达人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让很多人都感觉如沐春风,因此很容易让别人误会对ta有意思。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我想起了大学时向我表白的学妹(婉拒了),我想起了毕业后很多年仍然跟我主动联系的女生。我想起了读研时期跟我一起玩的高中妹妹,但我只把她当小妹妹。报应啊……
尾声?
算下来我也被发过很多次好人卡了,情绪管理越来越到位了,我还算能够勉强处理这种尴尬。我漫不经心地问了问她男朋友是哪个学校的,原来也是同校的,只不过是在另一个附属医院。
出了购物中心,我不知道打车如何精确定位,我问她是不是该定位xxxx,她坚定地说我错了,她稀里糊涂给我指了一顿路,但是并不对,我最后才发现我是对的。这时候她已经被男朋友接走了,我微信告诉她她错了,我是对的。发了个“嫌弃”的表情,她开始装可怜“别骂了别骂了”,我发了个要打人的表情。
即便如此我们之后还是在微信有一搭没一搭聊了很多,她问我淄博旅游有什么推荐,我一想到她跟她男朋友到处旅游的样子,我就破防了,气得我很久没回她。作为一个28岁的成熟稳重的男士,我最终还是管理好了情绪,认真回答了她。她还问我山东其他城市的旅游推荐,我也简单回答了。我嘲弄道:“欢迎你来青岛度蜜月”。她打着哈哈说,自己还不想这么早结婚巴拉巴拉。我说,你还可以玩三年,哈哈。而我,要去相亲了。她发了一长串哈哈哈哈……
唯一值得宽慰的就是,我那天晚上,刚好要去海口唯一一家livehouse看濮曼乐队的巡演,这是我第一次去海口的livehouse,刺探一下海南的地下摇滚氛围如何。濮曼乐队是云南雷鬼融合民族山歌和民族乐器的纯少数民族乐队,我以前没听过这个乐队,十分惊喜和意外,他们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雷鬼节奏习惯了还是很好蹦的,我在乐队的教学下快速掌握了雷鬼节拍下的十八种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不是)。那天晚上玩得也相当开心,海口的摇滚青年们也很会玩,乐队也很会整活和互动,调音师调音也相当OK(不容易啊),度过相当开心的一晚。但是我晚上回来,其实是失眠到四点的,爱睡懒觉的我,今天早上又莫名其妙的八点钟起个早。玩了一会儿手机,又倒头睡到中午12点。我是个乐天派,现在我多多少少缓过劲来了,今天下午跟室友吃过午饭之后,我回到寝室开始码字,现在11点了,我也把这件事给写完了,除去晚饭时间,8小时接近7000字,果然写下来,自己跟自己倾诉,情绪就好了很多,压力就释放了,码字的过程是忘我的,我几乎没有感受到时间飞逝。不愧是我,从初中开始遇到心事就写日记自己跟自己交谈,这么多年了,还是老样子,唉。
(《规培日记》本来想写成严肃一点的《哈佛医学生的历练》来着,当时看书的时候很受触动,或者写成《豪斯医生》那样的讨论疑难杂症的结构,结果他妈写成了都市男女校园恋爱狗血言情剧,这是我的错,我最近太难受了5555,不发泄一下要抑郁了。我承认我大部分灵感如泉涌的文章都是在挫败时,失恋时,失落时写的。太开心的时候我是根本懒得写东西的,因此,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表达了,那么我一定过得很平安喜乐,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