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对一个人的最大善意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带着好奇时,他放下他所有的固执己见、放下了曾经所有的过往经历,他知道他要去创造一个属于他的新世界,他希望他可以打破以往的循环,选择一种新的关系模式。因为他知道他此刻面对的人不是过去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环境,他现在面对的,是另外一个人,要去面对的也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今天和一个咨询师朋友聊到了我们共同的督导老师,在聊天过程中她提到督导一直没有给她涨价,我诧异不已,因为一个月以前督导告诉我说十月份开始督导费用要涨价了。我逐渐地从刚开始的惊讶,慢慢变成了愤怒,还带着一些羞愧。那如同兄弟姐妹之间,妈妈对姐姐或者妹妹更好,而忽略了或者更不喜欢我似的,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不配得感,心情down了一会儿。
再后来我和一群关系比较好的咨询师们聊天,有一个朋友问到”我好奇你有什么样的力量,吸引ta给你涨价?“这句话让我更加觉得奇怪,我说:我太好奇了为什么我和那个朋友会在督导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不同,我们都是被督导了两年,她比我还更早开始;我甚至好奇为什么她的督导费用没有改变但会主动跟我提督导费用。
说完后另一位朋友说“去年为啥没涨?是不是你功力涨了很多,ta需要涨价了?”。我这才恍然大悟,最近的确和督导老师讨论到相关的话题,她谈到说以后不要像要求新手咨询师那样要求自己了,督导说我已经是一个可以比较成熟地去面对复杂问题的咨询师了。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噢,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朋友说,“那当然,所以怀着好奇的心态去问ta吧”。
是啊,怀着好奇的心态去问吧。结果甚至都并不重要了,重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了从“我不值得、我不配”的羞愧,到敢于去面对,去面对有各种可能的未知,其中包括因为成长而获得的更多的责任和负担。
回想我虽然从一开始的惊讶、愤怒、羞愧,到后面去和朋友们讨论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以及我会往好处着想。我即使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我主观上并不认为对方是要害我、攻击我,我觉得即使有可能存在“剥削”但依然觉得“剥削”本身就是人性中很普遍和正常的事情。比起感到伤害去质问、攻击对方,我更希望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好奇——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好奇真的是对一个人的最大善意。就像我常在咨询中问的那样:“你觉得我向你提问的方式和xx(某个人)问你的一样吗?”、“我和xx说话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吗?”。这都是因为我一直在用一种好奇的心态和语气去问对方,而不是带批判或者有预设的答案去问对方。如果我带着一开始的预设“我不配”的愤怒和羞耻,那么我提出的问题也一定是尖酸刻薄的,我甚至都无法向对方问出口,而是憋着心里不说出来。这也是很多来访找到我的问题根源所在——无法说出口的愤怒和羞耻。
所以,带着你的好奇,也就是带着你的无知、带着你的善意、带着你对过去经验的放下,带着你对未知的恐惧。你要承认你并不认识所有人,你并不知道对方是如何想的;同时你也要接受成长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肩上更重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