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老师的重要性
知知开始上各种课已经一年多了,从奥尔夫到游泳、入园适应班、外教课、幼儿园,也是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十余位不同的老师,横向比较后我也对启蒙阶段的老师选择有了思考和总结。
启蒙阶段一定需要老师懂孩子,低龄孩子的成长如果以半岁为划分,对于每差半岁的孩子在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可能都稍有区别,用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学方法,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老师怎么样通过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低龄孩子总会有突然不受控制的时候,或者思维发散、不遵守规则、哭闹等等状况,很考验老师的灵活度和应变能力。上学期奥尔夫的赖老师在课上就和家长说过,你现在告诉孩子各种专业术语,孩子不可能懂的,老师可以对家长说节拍很重要,可以讲专业知识,但对孩子就是用感知节拍节奏的方式,每节课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不断练习。知知上游泳课的张老师为了让她多多体会在水里踢腿的感觉,会用“把这个玩具送回家、把那个玩具放到那边去”引诱她在池子里来来回回游好几趟,而代课老师总是一脸“老师样”,只会跟她说“你要踢腿,踢够30下才可以停”,过于简单粗暴导致知知觉得枯燥无味也很压抑,本来就和这个老师不熟悉,那天以哭着说不要游了提前结束课程,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这种情况,在此以后也没有出现过。我在旁边看着也是非常不满,这么小的孩子没有那么好的数感,不懂30下是什么意思,而每当她稍微停一下老师就要说没到30下,孩子又怎么能乐意配合?按张老师的方法别说30下了,一节课下来再翻三倍她都能做到。这就是方法不当的结果,你教4岁5岁的孩子可以这么教,对3岁不到的孩子是完全不可以的。
如果带有专业性的课,老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不是什么名师,但基本的专业应该对口。知知第一学期的奥尔夫课是几个老师轮流上的,主要负责的老师是双一流毕业,学的专业有相关性、也有教学经验,但并不是音乐学院出身。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履历这件事,没有在老师的情况方面做太多功课,当时也没有太多选择。上课以后发现,有没有专业背景真的相差太大,虽然她也懂孩子,但我上的是音乐课啊,老师对音乐教育本身都没有太多的渗透,那和我去机构随便上个欢动课不是一个效果。后半学期的上课老师中有音乐学院出身的,在传递和强调音乐本身方面明显更专业。所以上学期果断换了川音毕业的赖老师,对比真的非常明显,也很庆幸自己做了对的选择。因为赖老师出国,这学期换了央音毕业的陈老师,也是非常懂孩子又懂音乐教育。
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孩子的性格匹配。这个属于锦上添花的因素,但的确对那些性格明显的孩子来说是需要考虑的方面。比如像知知就属于比较好动的、性子略急,如果老师的教学风格过于安静和缓慢,她会显得坐不住。比如这学期奥尔夫课的陈老师比赖老师还要活泼一些(导致孩子们都很嗨,每节课我的脑袋都嗡嗡的),她的表现就更积极主动,如果我也是小孩,赖老师的风格会更适合我。再比如游泳课曾经有个很年轻的代课老师,由于过于温柔,她有点压不住知知这种孩子,忽悠不动她,上课效果也是会打折扣的。
外貌因素不是很重要,孩子知道老师喜欢她、尊重她更重要。起初我一直觉得小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漂亮的女老师,直到有次上外教课,那个外教是个棕色皮肤的老外,知知第一眼看到她有点害怕,但是她很快就适应了,第一节课后半节就可以和老师互动,能看出来老师很喜欢孩子,也尊重和接受第一次上课的孩子会有抗拒和拒绝互动的行为,一直在耐心的带动孩子们。孩子们都不傻,谁有耐心、谁是真心的都可以感受的明明白白。知知的幼儿园老师也是这样的,她可以很仔细的和我沟通知知在幼儿园的表现,发现她的一些行为习惯或者目前的兴趣偏好,也允许知知在熟悉幼儿园的过程中粘着她(上课的照片经常看到老师坐在她身后,或者她坐在老师旁边),老师也认为先建立好对一个老师的信任对于孩子适应幼儿园有帮助,过几天很快知知嘴里提到的小朋友个数变多了,也开始愿意和其他老师沟通互动,开学第二周去开家长会,她看到中文老师很开心的和老师介绍“这是我妈妈”。
对于低龄启蒙阶段来说,让孩子喜欢上这个课、享受课堂很重要,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你对老师的崇拜与喜爱程度一定会直接影响你对这个学科的热爱度,老师必然会成为孩子喜不喜欢做这件事的因素之一,遇到好老师真的会让上课成为身心愉悦的事情,也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找到更适合的老师,对在探索这个世界初期的孩子们来说将是一大幸事。
小耗子养花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岁四个月、五个月的知知 (2人喜欢)
- 四岁三个月的知知 (2人喜欢)
- 四岁两个月的知知 (2人喜欢)
- 四岁一个月的知知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