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了却没赚到钱,可能是没想清楚这个问题
本文继上篇,讲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感兴趣的好友可浏览上一篇文,也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你一定听得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吃苦,勤劳就能赚到钱,勤劳致富嘛。
你也一定看到很多富人在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的时候,总是会强调几个字,吃苦,勤劳,和坚持。
另外,也许你也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子里,所有人都在琢磨着去哪里找个工作,计算着每个月能拿到手多少工资,平时要怎么省吃俭用,最后可以攒出个幸福生活来。
一旦有了领工资的想法,人的心智就会受到限制,你的能力就发挥不出来了。
赚钱的本质不是吃苦,而是让别人从你这里获得价值。
让别人真真切切的得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利他,自己才能有回馈。
为什么农民辛苦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了一辈子苦活累活,但一生都很穷?他可能是最能吃苦的了,但是他只是养活了自己的家人,并没有让更多的人得到好处,所以他的收获也是有限的。
其实大多数在机关里工作的人,一辈子的收入永远正好在解决温饱的线上徘徊。是自己没能力吗?还是自己不努力,都不是。
是机关里的工作本身,并没有让社会大众获得大量价值。我想有过亲身体验的人都知道,每天看似很忙碌的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但是很多工作都是形式主义,对他人和社会毫无意义。
这个世界上,其实大部分的工作,只是创造出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只是为了能让大多数人能名正言顺的领取一份保证生活的金钱而已。并不是真正让别人受益的。这就是为什么机关里的工资那么低的原因。
有人会问,自己创造价值就会富裕吗?不一定。 不否认创造价值有其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别人获得价值”。你才能得到回馈。
例如,据我所知,学校里很多老师, 写的论文确实很有价值,那是他创造出来的智识价值。但是,很多科研成果除了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之外,没让更多的人知道,更没有人拿来投入实践。
所以老师们从自己的科研成果上获得的回馈也非常有限。
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音乐家和画家,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名声大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作品太过超越时代,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看懂的不多,或者没有帮他宣传的经纪人,导致一颗明珠被藏,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或者也理解不了他们,没能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得艺术的享受。
从这个角度讲,市场营销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一件有价值的工作成果,只有让别人实实在在的获得好处,工作的人才能有收获。
而将你创造出来的成果,踏踏实实的送在别人手里,并且实实在在的让别人受益,这个过程是关键。
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为什么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说“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了。
试想, 你是一个农民,要给田地里浇水,于是自己一桶一桶的从三十里地开外的河边挑水回来。心里还在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只要我能吃苦,庄稼就会长得很好。
结果发现,自己累个半死,庄稼也刚好半死不活。
而隔壁的张三,看上去每天游手好闲,但几天之后,找了几根水管,一头接在河水里,一头接在庄稼地。从此以后,浇地的水再也不缺,还让全村的人用上了水,张三躺着数钱,还落个清闲。
聪明人做事,永远都是先琢磨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方法,力求寻找到一种最轻松的方法,和最合适的时机,把事情办成。
而整天高喊着吃苦和勤劳的人,其实只能吃体力的苦,却不能吃思考的苦,感动的只是自己,实际却即创造不了多少价值,又不能使他人受益,注定受穷。
其实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一本最适合它的说明书,就看你能不能摸透,找到最佳的方法。
阅读更多好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