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定位的几个阶段,你处在哪个阶段
文章首发在微信公众号【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欢迎关注~

人群归根结底是按照认知程度分的,看事情看表面和看本质,注定将过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两种认知能力,也将人群分为两类人,脱离世俗的人,和俗人。
人们总是说脱离世俗的人太清高,不现实。其实,只要是个聪明人,才是真正的落在现实中的人,他们只是不浪费时间鼓捣那些表面功夫,所以看起来有些清高,有些不俗。
并不是所有看起来清高的人都是聪明人,但是聪明人必定让你在某个瞬间觉得他清高,而且被俗人理解不了。
什么是俗人呢?就是看事情只能看到表面,还把表面当真理,一辈子都在努力模仿表面的人。
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别人的外表,别人的性格,别人的行为,别人对外展示的形象,都是表面。
这些背后,隐藏着形形色色的真实的人。
人格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格完全没有独立。按照社会赞美的特征来展示自己,目的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例如,大家都说脾气好,温柔冷静是好品质,所以我就要在所有人面前尽量展示这种形象。早就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门心思的营造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
内心深处还是一个期待家长和老师发小红花的宝宝,只是童年时期期待得到老师家长的赞美,成年之后期待得到社会上遇到的每个人的赞美。
大多数年轻人都处在这个阶段,可怕的是,自己还以为自己温柔冷静,对谁都脾气好就是成熟,天天把”情绪稳定“挂在嘴上,压抑着自己还挺得意。
情绪确实看上去很稳定,内心的感受也被自己压抑的没剩多少了,天天活着一具躯壳,行尸走肉一般。不仅如此,对生活基本没有主导权,因为自己主动把评判的权利交给了别人。
很多人五六十岁还处在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不再委屈自己了。觉得我没必要为了让所有人喜欢我。也逐渐的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增强自己的感受力,明白感性远远比理性更加重要。于是会尽量的珍惜自己的感受,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自己很爽。看上去单纯的像个孩子。
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开始追求真实。看上去仿佛比第一阶段幼稚,其实内心反而比第一阶段更加成熟,因为他们看透了一些东西。
他们恣意洒脱,率真又情绪饱满。生命终于开始活出了滋味。
唯一的问题是,在这个到处都是俗人蠢人的社会里,能看懂他们的人很少,如果他们还不太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所以在现实世界里容易碰壁。
第三阶段,懂得在保证维护自己感受的同时,运用一些技巧与外部世界周旋。会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示不同的样子。
依然保持真诚,只是根据实际需要,展示自己的不同维度,并不是虚伪。
处在这个阶段,早就不在乎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示不同的一面,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做到。
相比第一阶段的认知,认为控制情绪就是压抑情绪,不干傻事。这个阶段的人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控制情绪”。
在别人面前的发怒,都是看场合,根据需要做出的。
我有一位朋友,在机场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再三申诉无果,最后发现工作人员欺软怕硬,于是他大发雷霆,拍桌子,瞪眼睛,最后扬言要找领导。工作人员当时迫于压力,只能把事情办了。
看上去怒发冲冠,实际内心毫无波澜。
这种场面,在那些处在第一阶段认知的人看来,一定觉得这个人控制不了情绪,脾气不好。
根本理解不了对方的用意。
其实此刻,情绪和对外展示的形象 ,早就成了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
可惜大多数人,不会运用自如的支配自己的情绪,反而被自己的情绪支配。
真正的控制情绪,不是让自己时刻保持冷静,而是收放自如,该怒就怒,为了解决问题当用则用。
我的人格也在逐渐成熟,这些年,已经变的遇强更强,遇弱更弱,遇到聪明人就讲理,遇到流氓就胡搅蛮缠,遇到蠢人我不会计较,甚至连一个鄙夷的眼神都懒得给他。
面对年轻人和小朋友,大多数人格还在成长中,自卑,虚弱,期待他人认可,自恋障碍,自己耍的小心机,都挂在他们脸上。
我在他们面前往往表现的更弱,绝对不会在他们面前展示自己认知强,有能力和生活积淀。往往会更多的赞美,肯定对方,增加对方的自信。
有时候看到对方在我面前无论怎么鼓励也自信不起来,我甚至会暴露一些自己的缺点,展示自己的软弱,来减少对方的心理压力。
只可惜,有些年轻人看不明白,你在他面前示弱,他反而真的认为自己比你高出一等,开始在你面前耀武扬威起来。
但是我也不会在对方面前发火的,因为我知道对方承受不了。
他们永远看不到我为了解决问题,在强人面前冷酷犀利的表现。
其实, 只要你和别人交往的关系,是自己想好的,那么无论你表现的多么热情,甚至卑微,你都是强者。因为这段关系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你可以上一秒就主动又热情,但当发现对方不是你的菜后,下一秒就收回了热情。
但是很多人一直在被他人的态度支配。以为自己任何时候表现的冷酷,被动,等着别人主动来找你,这样就很有面子。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是外强中干,你仍然是把自己当做被人选择的对象,等待别人拿起你,又放下你。
只要天天捉摸着怎么拿捏别人,等待对方主动,你就还是个弱者。
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到底啥意思
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一个概念,人要学会调节“主我”和“客我”的统一。
“主我”就是人能感受到的自己,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感受。
“客我”就是,别人看到的我,别人看到的我的性格,我的穿着打扮,我的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是我展示在外面的形象。
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主我”和“客我”的统一,才能在客观的世界里,更加顺利的生活,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些内容,都在我的课程中讲过,但是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听懂。
有些人只考虑“客我”,就像我上面讲的认知处在第一阶段的人,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在盲目的迎合外界的标准,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
也有的人只考虑“主我”,就像上面所讲的第二阶段的人,觉得要不在乎任何他人的目光和感受,一切按照自己内的感受来,结果在现实中屡屡搞砸。
也有的人想做到“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却理解错了。
以为统一等于一致。认为我对自己的感受和对外展示的形象是一模一样的,就叫统一。
前几天见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对自己的认知是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专家,让别人看到的“客我”也是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以为这就是统一。
其实,这里的统一是指,“主我”能顺其自然的展示“客我”,而“客我”则能顺利的为“主我”服务。
说的更加明白点,坚持“主我”,坚持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追求,是自己的目的。 展示“客我”,给别人展示出一个自己的形象,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说的再明白点,“主我”是目的,“客我”是手段。
拿机场发火那位朋友举例子,“主我”的他,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得到维护,在当时的情况下,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展示一个脾气暴躁的外部形象,以便更快的实现“主我”的目的。
但其实这位朋友,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无论对同事还是对朋友,都很温和。这是他在另外一个人群展示的“客我”。因为他想拥有好的人际关系,也希望身边的人能从他这里得到温暖,所以表现的温和而饱含善意。
在下属面前他又表现的很决断,展现的是一个意志坚定值得跟随的人,因为他想让项目的工作顺利完成,让下属有安全感。
在妻子女儿面前又表现的言听计从,展现的是个气管炎,因为他想家庭和谐,让家人幸福。
这就是他在不同的场景下展示的“客我”,而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主我”并没有变,无论维权,还是交朋友,还是和下属,家人相处,都是他的“主我”的真实想法。
不同场景下的“客我”都能帮助他实现自己内心的意愿,这就达到的统一。
虽然“客我”是实现“主我”意愿的工具,但是“客我”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你将无法实现“主我”。因为外在展示的形象,必然是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性格。
你为了办成事,解决好问题,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示你的不同的一面,但也都是自己真实的一面。
当人为了迎合外界的评价,硬凹一个虚假形象出来,你需要尽量的拿出自己没有的东西,表现出自己没有的能力和性格。
不仅很容易被人看穿,离实现自己真实的意愿越来越远。维护虚假的面具也还难以为继,甚至导致别人误会,会把自己带入根本应付不了的局面中。
这也就是为什么虚伪的人往往内心最纠结,活的最累。
因为他们的”主我“和”客我“不统一。
所以,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要时刻考虑到不同场景下,面对的他人的认知能力和感受。
同时也不要相信,你看到的某人在你面前展示的性格就是他的全部。
也不要轻易的认为,人在不同场景展示不同的一面就是虚伪。
弄虚作假,表里不一,欺骗他人才是虚伪。
阅读更多好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