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hr小宇宙recap
去年大概八九月份的時候開始使用「小宇宙」,不知不覺已經累計收聽超過100個小時。中文播客對我而言的作用,大概在於填補legit新傳單元不得已的留白,以及一個保持靈魂在路上的抓手,幫助我瞭解更多真實個體切片的平臺。
剛好一年時間達成100hr成就。被拉拉雜雜的事情耽擱一個月,今天終於得空提筆回顧。
收聽時長遙遙領先的是《不合時宜 The Weirdo》。在「小宇宙」聽的第一期播客也來自《不合時宜》,關於紀錄片。其實為什麼啟用「小宇宙」我已經不記得了,總之在首頁推薦點進《不合時宜》一連聽了幾期都體驗很好,愉快地決定留存下來。
《不合時宜》的簡介說這是一檔由三個生活在不同時區的(前)媒體人共同創作的播客節目。據我所知目前三位主播已在東二區會師(cong!)不過介於工作性質還是經常在不同地域間穿梭,所以依然可以藉由三位的網絡探知許多不同領域不同觀點的個體講述。總之我還蠻喜歡他們的,很有想法又有溫度的媒體人,我在「小宇宙」唯一的標星訂閱,幾乎每期都會聽。
個人覺得非常精彩的幾期節目分別是(按播出時間排序):

Roe v. Wade的推翻在全球範圍都帶來了現象級的震動與陣痛。我們在嘆惋世界連滾帶爬落花流水地去現代化的同時,不妨也聽聽律政專業視角。為什麼Roe v. Wade能夠被合規推翻,當年Roe v. Wade是在怎樣的客觀條件下走通律例邏輯的,以及紅藍兩方的基本信條與票倉構成在這幾十年間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冷靜的梳理與剖析對我而言是一種心靈撫慰,雖然事情暫時還是很糟糕,但至少我們把握住其中的來龍去脈,就還有奪回場子的可能性,do the next right thing。結果正義祇是一時,程序正義方得始終。願以退為進,繼續努力。

2022/09/02 表達能力可以後天習得,表達文化需要寬容的土壤
這一期的嘉賓是黃執中,在講我們中文表達當中的一些通病與遺毒,以及怎樣破除克服(賣課)。其實我最大的收穫不在於表達能力,而是得到一場意料之外的心靈馬殺雞。我開始明白很多人為什麼不能好好說人話,並且原諒了不會說人話的人,進而,放過了我自己,決定沒必要因他人的口無遮攔陷入痛苦。
溝通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放進對方的鞋子,找到連結支點。表達是為了達成實用性的目的,而不是為了表達而表達,所以預判聽者的心理活動是表達者的重要能力。放下自我的感受,多考慮對方的感受。與其說是表達的藝術,不如說是為人的藝術。

學生時代最觸動我的女性故事是《燦爛千陽》。雖然《追風箏的人》才是卡勒德·胡賽尼最響亮的代表作,我個人仍偏愛瑪麗雅姆與萊拉之間的女性羈絆。加之後來還有過一位阿系藍顏,故而我對阿語世界總是保有一扇好奇之門。
為什麼我接觸到的阿拉伯人跟我們的刻板印象那麼地不同?在我們乘著全球化的快車以cosmopolite自居的同時,他們擁有著怎樣的全球化敘事?在我們為東亞的種種困局憂思痛苦的時候,他們又體味著阿拉伯的幾多餽贈、幾多掣肘?

頻頻點頭的一期聊天。雖然日子很難過,但是能有人平和地延展一些概念和條理還是挺療癒的。苟且是為了以後能不苟且,而不是因為我們活該苟且。堅守自我,享受生命,不要把理智交給魔鬼吃掉。
收聽第二的節目是《隨機波動 Stochastic Volatility》。也是一個三人團體項目,可能3在播客界是一個吉祥數字(三角形!x)。然後也都是(前)媒體從業者,so yeah,可見我的興趣紅心始終繞不開新聞傳播。
《隨機波動》應該有兩個主理人是在全職經營播客這一塊的,所以每週都有更新,穩定、高頻。選題上有明顯的女性傾向,在我看來可能更側重情感共振、覺知喚起,以容易在大部分人中間傳播的方式開展節目。除此之外她們還開設了《No News is Good News》頻道,致力於每個月精選播報有必要知曉的(但或許未能走進大眾視野的)重要事件,也很值得一聽。
個人覺得非常精彩的幾期節目分別是(按播出時間排序):

2022/10/26 就以今日作現實支點,和黃心村共讀張愛玲
隨著我個人的成長變化,我在不同時期看《紅樓夢》和張愛玲的感受也不斷演進,並且永遠保有探索之心。
「《紅樓夢》和張愛玲都超越了線性的文學史觀。」

錄於邵藝輝憑《愛情神話》獲得金雞獎最佳編劇3個月後(差點寫成最佳導演哈哈哈,還好翻了下資料)。聽到了一個跟我想像很不一樣的古靈精怪但是分外真實的女導演。
非常震動我的一段是,她自剖創作老白的時候其實還是在用女性大腦預設他的行為,因為男人從來就不會想「如果我是女的,我會怎麼辦」。很清醒的創作者。
希望早日看到她的下一部佳作。

韓帥導演是跟邵藝輝導演風格迥異的一位女導演,但是也同樣非常真誠有趣。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韓導對於同期創作者的一條觀察: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總結性的、集體性的敘事口吻,轉向一些依託夢境、幻想、怪力亂神的聚焦在個人身上的小故事。或許是由於我們這代人被從歷史的連貫性上切掉了,我們從小就習慣了不去刨根問底那些大事件。
很遺憾至今沒能看到《綠夜》,希望以後有機會。

收聽時長第三的是李小道的《裸辭後的快樂生活》。這哥乃一神人也,當過兵,人类学硕士,做過社科編輯,在胡同裡開過小賣部,還上武當山做過半年義工,下山回來重新參加高考跟00後娃娃們一起唸中醫去了。(哈哈哈搜了一下這哥現在豆瓣改名李小夫,因為李小道下山了,笑死。)
北京孩子沒事聽聽北京孩子單口,圖個熨帖。還一個是那種,你看我成天這邊忙叨忙叨那邊鼓搗鼓搗到處瞎折騰,這還有個更炸裂的主呢。咱就是說,生命在於折騰~

不過李師這個播客很久不更了,可能是坑,慎跳。但是不出意外的話,《武當修仙筆記》這個系列會刊印出書,就是不知道日子了,總之感興趣的話可以期待一下紙製的完整版。
前三名的總時值已經超過了100hr的2/3,所以其它播客我就不詳細介紹了(主要確實也瞭解不夠多),直接提名單期喜歡的節目。
還是按照播出時間排序:

《跳島FM》,一份用聽的文學雜誌。
001期感覺放在2023年聽依然毫不違和,因為裡面提到的觀察、總結、叩問,並沒有什麼改善,且仍能激起良多反思。為什麼現在的簡中女性敘事很少再見到生育、主婦、家務這些主題,我們以為繞開這些無聊的不性感的內容就是新女性,但是這樣有意無意的迴避是否為沒有能力拒絕這些「女性命題」的女性再造了一堵壁壘呢?女性永遠不會也不可能祇有一種面貌,道理都懂,但作品不能光靠喊口號。如何才能走出女性創作的生路,把這條路越走越寬呢?希望我們這代人能交出令自己滿意的答卷。

《故事FM》,一檔親歷者自述的聲音節目。
婦女節特別節目請來了謝麗華老師,一位責任感與推動力(make things happen)俱佳的了不起的前輩。聽完很受鼓舞,那麼難老師們都走過來了,我們可不能掉棒呀。

《疲憊嬌娃 CyberPink》,一個北美based女性聊天節目。
023這期點了好幾個讚,cosmopolite創作者在後pandemic時代如何自處,又在精神上該去往何處。很有啟發性和共鳴點的一期。

聽的過程當中不斷共情又不斷反思。
無論何時都是很好的信條:少纏繞,多務實。

我真的什麼都能感興趣,什麼都愛聽,只要言之有物。這一期關於伊藤園及無糖茶飲的分享就非常深入淺出,聽得津津有味。女主播好像是飲料從業者,好淵博的知識庫,愛了。

很客觀到位的影評節目,主播持續輸出乾貨,聽得很爽。
順說《沒折腰FM》的月報節目也很不錯聽。
盤點結束!收工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