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性依恋人格给你的感情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查看话题 >回避型依恋为什么会隐藏对伴侣的爱?
一方面,回避之所以会隐藏对伴侣的情感,是因为他们害怕真实的情感袒露出来后,会承担日后被伤害的风险。
这层因素的背后,代表他们不是不喜欢你,反而是相当的喜欢你,在乎你。但大家都知道,回避型的生活环境,其实常年是与情感隔绝的状态,并且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着绝对的掌控欲。毕竟回避型的自我,那是真的自我,真的以自己为中心。
那对你的情感代表什么?是一种情绪波动,是一种他们认为罕见的关系体验。
回避在除了亲密关系以外的人际关系中,毫无例外是强者,具有极强的自我掌控性。既然这些人际关系(除亲密关系外),我可以来去自如,那我根本就不用付出太多自己的真感情,或者我只需要按部就班,知道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就可以了。关系的维系,就好比做着“1+1=2”的算术题一样,是死板且日复一日的。
但亲密关系打破了他们的这层认知。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你在乎的是他们发自内心本真的、纯粹的行为,你并不稀罕他们冰冷生硬的被动配合,你期望的是他们能有心记得你们每一个特殊的纪念日、记得彼此的喜好、做出自然而然的靠近。

其实这种亲密关系独有的相处模式,再加上我一开始提到的他们对你的情感流动。这二者的双重结合,就很容易给回避一种危险的错觉——亲密关系和其他关系不同,我掌握不了关系的进展了,原来这世上还有我掌握不了的事情。
有了这层错觉,回避的心里其实会无比“慌乱”。内在的情感波动、外在的关系失控,对他们来说,是岌岌可危的。回避面对这个陌生的局面,本身就倾向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对待,也就是:逃避。
此时他们会开启自己的回避机制,同时会衍生出一种对伴侣贴负面标签的挑剔行为,总是找你的缺点,顺带也是找自己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潜意识中提醒自己要降低对你的情感,为的是重新回到他们更熟悉的人际交往方式。
当然,这种推开的行为,也是他们对你的一种“废物测试”。
如果他们再怎么回避你、回避亲密关系,你都可以稳定的呆在原地,诉说着对他们的共情理解,那他们才会在你持之以恒的稳定中,感受到你们关系的安全感,逐渐萌生出一种“这个人或许是可靠的,我或许应该对ta不要这么防备”的思维(具有动摇性)。
反之,如果他们回避了你,你就真的一走了之了,他们就可以按照自己原本的思路去看待关系,心想:果然你还是走了,所有的人果然最后都会离开我,不值得我投入感情。
另一方面,隐藏情感,是回避型的天性。使他们在关系中承担的责任更少。或者说这本就与他们对亲密关系的低需求,是吻合的。
回避对关系的需求低,代表他们通常是不会主动要求你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我并不要求你为我付出什么,我希望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我改变。同理,你也应该尊重我的本真面,尊重我的行事风格。
你可以不用做那么多付出,我也不需要你的付出。那自然,我不去付出什么,也是情有可原的。
从回避的视角看,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平衡是有苛刻的把控欲。即:你的付出是1分,那我回报也只是1分就足够的。反之,我不需要你这1分的付出,那我也就无需做什么回报你。假如你非要给我1分的付出,那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要承担的因果,别赖到我身上,企图期待我能给你什么回馈。
因为这层“付出-回报”的互动理念,是被回避视为相处准则的,所以他们也就自然会用这层逻辑,来保持自我了。
我隐藏情感,那又怎么样?隐藏也好,外显也罢。这都是我们不同的行为模式罢了。我倾向于隐藏,隐藏符合我的低需求、符合我不善言表的风格,同时因为是内在的,只关乎我自己的情感,我也不用付出那么多,给关系徒增“麻烦”。
当然,细心的同学也会发现:回避型真的很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有些东西再怎么隐藏,都是不能完全藏得住的。回避的确反感“邀功式”的外显程度过高的付出方式,但他们也会默默无闻的在细节处对你进行付出。
就像题主在问题中所提到的“可他隐藏的再好,我也能感受到他喜欢我”。回避的付出是沉默的、是寡言的,是记得你日常不喜欢吃辣,吃饭时自觉的点了不辣的火锅、更是记得你今天吐槽上班时脖子酸痛,这周你们见面时主动提出带你去做按摩。
回避的爱,总是藏在角落。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才可以被发现。
有故事的蔡老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回避型伴侣说出这些话,说明他对你动情了 (1人喜欢)
- 回避型吃回头草定律
- 回避型依恋是NPD的雏形吗? (2人喜欢)
- 回避型会因为意识到自己是回避型而改变吗?
- 回避型会忍着不联系对方吗?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