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农业土壤智能监测数字化解决方案
日前,为进一步完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生物专题调查实施方案,高质高效推动土壤生物调查相关工作,9月21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土壤生物调查专家讨论会。


农为政首,地为粮基。土情连着农情、国情、民情。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智能监测数据应用逐渐普及,尤其是通过物联网将田间的环境数据信息采集的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基地情况,为农户种植提供科学指导。其中土壤墒情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尤其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农业土壤墒情监测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四情监测中的土壤墒情是如何做好土壤“全面体检”,赋能农业生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土壤墒情是指土壤的湿度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它是决定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应运而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一般是由监测终端、土壤含水率监测仪,太阳能板三部分组成,其受土壤含盐量影响较小,可长期埋入土壤中,适用于各种土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可对不同层次的土壤温度、水分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可快速全面的了解墒情信息。

土壤墒情监测的赋能功效主要体现三点:一是科学灌溉。科学灌溉是保障农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站,农户可以了解土壤水分的需求量和实际含水量,从而精确判断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灌溉不足或过量,既保证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又有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干旱或洪涝等自然灾害期间,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还可以帮助农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对作物的影响。

二是指导农业耕作。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站,农民可以了解土壤的质地、pH值等信息,从而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制定科学的耕作计划,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提高耕作效率,促进农业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精准农业发展。前文我们分享过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确管理。土壤墒情监测站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与其他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如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农业土壤墒情监测站可以实现大范围、快速、准确的土壤墒情监测,为精准农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土壤监测系统也是物联网设备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系统,中新云农自创立以来,持续聚焦“三农”的核心诉求,推动5G、遥感、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创新与普及应用,以高精度的监测传感器及执行设备为基础,链接手机、网页、APP等应用服务端,让农户、农企实现数据应用交互,助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