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寺》书摘及随想
*书摘:所谓艺术就是巨大的晚霞,是一个时代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 自古延续下来的白昼的理性,被晚霞那无意义的滥施色彩所践踏。 本以为会永恒持续下去的历史,也突然意识到了末日的来临。 美,横亘在人们面前,把人世间的一切努力变为徒劳。 每当看到晚霞的灿烂辉煌,看到火烧云疯狂翻卷,‘更美好的未来’之类的呓语便黯然失色。 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切,空气里充满了色彩的毒素。 什么即将开始呢? 什么也没有开始。 只有,终结而已。 *随想:每一瞬的感性之美,开始即是终结,并不给苍白的理性留下分析的时间。 *书摘:人类一般看不到的内脏的色彩,通过这大手术而展现于天空,得以表面化。 最细微的温柔和殷勤与世界苦相结合,最终,苦恼变成了刹那间的快慰。 人们在白天死抱着的无数小理论,被卷入天空的巨大情感爆发和灿烂的情感释放之中。 人们看透了一切体系的无效。 *随想:天空的浪漫让人间的爱恨隐遁无形,也许只有把肚子剖开,让五彩斑斓的内脏流出来,才可以和天空的浪漫媲美。
*书摘:无论怎样的命运,都无法预见其结局是否悲惨。 历史的发展总是一面满足着某些人的愿望,一面违背着另一些人的愿望。 无论多么悲惨的未来,也不会违背所有人的愿望的。 *随想:所谓命运,只是上帝掷骰子的结果,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而人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书摘: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历史的规律,对一切事物处之泰然是最重要的。 刻意追求的常常一无所获,意志却被消磨殆尽。 不求而得的,往往求而不得。 *随想:求而不得的,往往不求而得。
*书摘:一旦超越了不合理,以后的路便豁然开阔。 *随想:是的,跨过常识的藩篱,就看到海阔天空。
*书摘:纯粹的事物往往会诱发邪恶的东西。 *随想:是的,距离最远的东西往往是距离最近的。
*书摘:到了这把年纪,他的内心深处才萌生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 然而渐渐临近了风烛残年,平淡无奇的一生如展望一马平川般,已依稀可见尽头的时候,注定的不可能反而使他产生了可能实现的幻想。 *随想:正是因为已经确定了不可能性,才使得幻想其可能性成为可能。
*书摘:越是害怕她越要耍威风,对谁都充满了敌意,就连肾病也成了她炫耀的资本,而内心却比以往更深切地期望得到别人的爱。而希求被爱的欲望越发使梨枝变丑了。
*随想:当不再希求爱情的时候,爱情便来了。多么希望爱情的残酷逻辑可以更改。
*书摘:凡是见到美的事物,不即刻贴上抒情的封条决不罢休,仿佛这是维护自身不遭受美的侵扰的唯一方法。
*随想:正是这样微妙。如果在美的面前缄默不语,人类将很快感受到自身的丑陋和不幸。
*书摘:他决不高声讲话,因为提高声音,具有把事物从微妙的官能领域里剥除使之化为思想的危险。
*随想:感性到理性的堕落。
*书摘:装穷比贫穷本身还显得真实。
*随想:面具比真实还真实。他画的什么?那张遮挡画布的帷幔就是他的画。
*书摘:只要毁灭不尽快降临到自己身上,腐蚀自身的日常性的地狱就会得势。 毁灭不早一天到来,自己就会多一天成为某种幻想的饵食。 与其被幻想之癌吞噬,不如末日尽快来临。 不尽早结束自身的生命,就会暴露自己那毋庸置疑的平庸。
*随想:所以三岛在尚且如饭沼勋一样热血沸腾的时候,必须去死。出名要趁早,死也是。
*书摘:在完成拥有的同时,又意味着失去拥有。 持续的拥有是对于爱的背离。
*随想:登上山顶的那一刻就失去了高山,征服爱人的那一刻就失去了爱情。
*书摘:谈情说爱这种事,什么人才合适呢? 那是集外表上的官能魅力、内心世界的无序与无知、认知能力的不足于一身,能够在别人身上描绘出幻想的人的特权。 是那种极端无礼的特权。
*随想:谈情说爱是狄奥尼索斯的特权。
*书摘:本多绝不认为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是由于先天的缺陷,乃至自己背负的可悲命运。 他把自己所希望的东西局限在决不可能得到东西上。 因为那东西如果到手了,必将化作瓦砾,所以要尽可能赋予自己所希望的对象以不可能性,要尽量使之与自己保持远距离…… 也就是说,必须在内心保持所谓热烈的冷淡。
*随想:让自己与欲望的满足保持一步之遥,这正是人性最卑劣也最伟大的地方吧。拉康称之为维持欲望的再生产。
*书摘:理智因偶然的因素而达到焦躁的极限。 正如老狐狸,尽管对陷阱的危险,知道得再清楚不过了,结果还是朝着诱饵疯狂地扑去那样,经验与知识、娴熟与老练、理性与客观等所有的能力不仅全部失效,这些东西的累积,反而还会不由分说地把人赶向不理智。
*随想:理智细密到极致了就会骤然跌落不理智的深渊。
*书摘:“内心深处的真正问题,总是很幼稚的问题啊。人一产生某个念头就去追求,就像为寻找一张印错的邮票,甚至可以去非洲探险。”
*随想:强烈的同感!内心深处的真正问题总是一个乌托邦似的问题。为了找到必然找不到的乌托邦,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
-
窗边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12 2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