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一个餐馆
走在致民东路。然后似乎拐过两个弯,又走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发现有卖冰粉的。你知道冰粉吗,不是冰也不是粉,而是一种合法的果冻状的乡下甜品。据说是一种果子搓,然后放水里凝胶什么的。不知道为什么前天特别想吃冰粉。
路过了很多都是商家的路段,一直走,后来路两边还是这个样子。忽然看到一个茅草屋风格的餐馆,心里涌起一股厌恶。凡是在城市里故意弄成乡下模样的都会引起我的厌恶。因为我真的在乡下生活过,我觉得乡下就要有乡下的样子,城里就该有城里的样子。当然,你也可以把乡下的样子完全搬到城里来,但真的要一样而不是马屎皮面光的表面一样——那一看就是样子货啊,一个餐馆表面上就这么浮夸、虚伪、刻奇,自然不会以味觉为主要追求了。所以我的厌恶是理性的并非全都是情绪。
我只是不喜欢这个世界罢了。
但路还要接着走,还没有找到冰粉呢。其实来路上遇到过一个卖冰粉的小推车,可是我想找个可以坐喝的。我继续走,从茅草院的正对面慢慢走到了斜侧面,看到有个细木头柱子支棱起来的门,上面的牌匾写着:熟地当归。
脑袋里嗤的一下。这个餐馆的名字我下午在网上看到过,那一坨信息是关于成都2023年的米其林餐馆。扫了一眼,比我想象的要多。但米其林这个厂牌已然不可信,比如榜上有一家叫“马旺子”的新派川菜馆,跟太古里就隔着一条小街,好难吃啊,人还多。主要客群都是些颜色鲜艳的为了来拍照的年轻人,本质上它是个网红店,不以味道见长。好,降低了味道的权重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那你就势必得有一些别的优点吧。可榜单里有个叫松云泽的饭馆,他妈的有一次我打电话去订餐,那边接电话的傻逼连句“先生,你好”都不会讲,整个对话过程就跟害了瘟的青蛙一样非得我戳一下她才跳一下,当时就气愤的挂了不去了。妈的就这种服务水准也在米其林榜单上,加上我非常了解中国人的操性,遂笃定大多都是找的关系,所以那个嗤是嗤之以鼻的嗤。
接着又惊奇的发现米其林还有个子品牌,便宜的,叫什么哔哔瞪。里面好多垃圾餐馆,比如明婷小馆。那家馆子就从来没有好吃过,只能骗骗外地来的农民。而且名字不伦不类,他妈的饭馆是吃饭的,茶馆是喝茶的,大烟馆是吸大烟的,你他妈的小馆是当小老婆的吗?傻不拉几的名字,盐不拉几的菜。那家店我去过不下四次,每次都吃得捶胸顿足。最近的一次是去年,那个莴笋烧肥肠的肥肠都没有烧耙,就为了省那两个煤气的钱,妈勒批给他五角钱拿去买药!
那个破榜单里还颇有一些不知所谓傻逼风的名字:漫得、禅悦素食、茉小馆、组织向南,你只看名字都不知道他是干嘛的。所以当我看到熟地当归四个字的时候,自动的就撇撇嘴跟小游说:这个名字好鸡儿瓜。有中药没食欲,谁看了还想进去吃饭?而且老板肯定觉得有文化透了,得意极了。给项目取这种名字的老板让我来大胆猜测一下,多半都是本地媒体圈的,媒体圈不到钱了就去别的圈圈,然后认识米其林成都片区的经理,叫着喝几次酒,如果是女的就陪睡吮吸两次鸡巴,如果是男的就把屁股撅起来绕圈圈,口里喃喃地说:吃了这碗中药吧哥哥鸡巴硬,把妹妹操上榜……我的素质极低,但要注意隐蔽,所以我没直接说出来上面的大概率合理推测,因为小游很讲文明,她生怕别人认为她素质低。所以我只是从审美上讲了一下,顺便发散开,审美可以折射出很多东西,这老板既然是这样,理念就绝对不是把菜做好吃,而是挣钱。可挣钱最好的手段是抢银行,能不能专业一点,做事就奔着本身去不要考虑钱,做不到就不要开餐馆好吗。
所以今天选餐馆的时候,我一眼就排除了熟地当归。最后选了一个叫庭院399。它这名字也挺傻,但至少听上去像是价钱,人均399感觉适合请客。查了一下美团,没有那么贵而且评分没刷过只有3.9。刷过的一般都是4.几。中国人什么都喜欢造假,我快受不了了。但实际上那个榜单上我最想体验的是柴门荟,反而不是两颗星的玉芝兰,玉芝兰我也了解过,那老板是个纯做菜的厨子等于是文盲,对菜的理解完全走偏了,所以不能去。而且那地方的装修风格也太傻逼了。所以我想去的是第二档里的第一名叫做柴门荟。有一次我跟油油说,下次聚餐你请我们去吧。他说这个太贵了报销不了。我说那aa吧,但群里其他人要养家都不想花钱,啊,悲夫哉,他们得到了将来绝对会不幸的孩子(未来三十年的社会形势会越发严峻),却失去了很多昂贵的体验,而我马上要出发去吃不太盼望的饭了,拜拜了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