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等看”入手:寻找《坚如磐石》背后的逻辑与动机
星期五言: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坚如磐石》看上去像个典型的悬疑片类型片,用的是层层解谜抖线索的套路,走的是侦破的主线……但要知道,几乎西方所有同类型悬疑片都遵循了一个原则:把真相(谜底)、大BOSS(悬疑制造者)、犯罪动机放在电影的尾部,过程采用步步做坎,层层深入的节奏。在走向结局前,观众谁都不敢断言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坚如磐石》则基本上在电影的前三分之一段就确立敌我关系并拉开正反派的对峙局势了(即人民警察VS恶官毒商)。

它抖线索的过程其实也并没有太多的犯罪细节展示以及复杂的逻辑推理(那些线索更像是一些故事框上的情节点),加之电影没在犯罪动机和人物内心上下太多功夫,显然这部电影并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悬疑类型片”。
至少,制造惊奇的结局、设计刺激的推理过程、大尺度揭露犯罪背景不是这部电影的首要目的。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创作的逻辑与动机是什么,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东西。我们先从一句台词入手——
一、“再等等看”
“再等等看”,“等水开冒泡”……这些话出现在领导与警察的对话中,也出现在警方对行凶者实施抓捕的过程中。可别小看这个不经意的台词,它几乎主导了整部电影的故事线,同时是破案的主要手段,是扫黑的总方针。
换句话说,剧中办案警察一切破案手段都会陷入死胡同,除非他们抓住“等等看”这一点。(注意,这一点非但隐藏在剧情中,导演也通过演员的台词数次非常直白地表达出来了)。

那么,什么人在面对如此庞大的犯罪集团及官商腐败链时有如此大的底气呢?显然,是组织下来的人(注意:这人是在警察局长与副市长之上的呃,听电影中的角色对话口吻便知)。这人又是哪来的抓捕贪官、侦破悬案的自信呢?
二、了如指掌
照逻辑推,只有一个可能:上面的人对一切了如指掌——对谁是贪官了如指掌,对谁是恶商了如指掌,对贪官恶商手上有多少钱,干的什么业务都了如指掌。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剧中才会一出现公交劫持案后便来了纪委监察,才会市长老爸一出事儿子便能顺利拿下办案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办案警察能一路错等罪犯自投罗网,最终成就正义。
说来有点滑稽:剧中两位刑警(分别由雷佳音和周冬雨饰演),在办案过程中一个表现单纯幼稚,一个表现智商逻辑欠佳(注意这点是角色自己承认的),却愣是能最终成英成烈。

他们靠的又是什么?
三、忠诚
他们靠的当然是对国家和组织的忠诚。剧中陈道明饰演的角色对警察局长和办案刑警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他(苏建明)最终的选择。这个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呢?
从剧中情节可知:
*是遇到案情先通报领导听从指挥的选择(而非自己决断抢救受害者。见剧中奔赴杨晓薇家中那段戏)。
*是面对危险先保护证据的选择(而非先救同事和女友。见警察船上被犯罪者围攻一场戏)。
*是找到犯罪证据后第一时间交给组织领导的选择(而非顾及家人)……
可见,这里的“忠诚”是高于个人生命、个人家庭甚至是爱情的。是剧中两位警察成事、成烈的唯一选项(这点再好不过地体现在警察李慧琳的牺牲上)。
围绕在忠诚一边的是这部电影的正派(忠诚的对象是国家、组织),自然背离这个“忠诚”的都是反面了。这不仅体现在反一号市长和董事长身上,也体现在被老板雇佣办事的小私营老板身上,农民工身上,以及那个公司上班的副市长的【私生女】身上。用剧中副市长夫人(陈冲饰演)的话总结就是:士农工商。
(注意:剧中杨晓薇在面对危险时,虽然她第一时间先给警察打的电话,然而在警察拿到证据前,她的意志动摇了,向自己【官爹】告密。随之她的人物形象便出现了崩坍,先是被罪犯捆绑威胁要奸杀,后又当场尿了裤子……典型的电影处理手法,这种侮辱绝不会出现在绝对忠诚的正派人身上。)

如此看来,有了“等等看”的破案手段,有了“了如指掌”的前提,有了“忠诚”的道德标准,便也有了此片的逻辑和思维。我把这种逻辑和思维总结成两个字...
四、钓鱼
注意,钓鱼和摸鱼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后者是谁犯错谁被抓。前者是抓谁谁就得犯错。我们来看《坚若磐石》里的两个反角(一个副市长郑刚,一个企业老板黎志田)。来看两人被上面来的人告知要彻查政府内部问题时,电影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首先公交车劫持案引出警察的调查,调查逼迫郑嫁祸黎;
*之后警察苏建明在黎志田面前佯称找到劫持案幕后主使迫使黎、郑灭口;
*嫁祸未遂郑刚逼黎志田签约出钱迫使后者反向威胁,迫使郑刚试图灭黎志田;
*警方对黎志田女婿出轨的发现迫使黎志田杀害了自己的女婿;
*之后在追查的迫使下郑、黎两人又开始合谋解决苏建明和杨晓薇乃至那些罪证;
*在明知对方要消灭罪证后警方并没有实施抓捕,而是逼对方狗急跳墙,组织众人袭警抢手机(注意:苏建明能找到手机店拿到罪证,就说明他已找到了行凶者)……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所有这一切都像是上面的布局,副市长郑刚和企业老总黎志田在这个局下陷入了互掐内斗状态。

布局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电影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要双方签约把钱拿出来,要对方自己把罪证供认出来,要犯罪者自投罗网坦白交代罪状。显然,这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钓鱼”执法。至于这个布局下的人,用角色的话说:就是棋子。
五、坦白从宽
电影尾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情节:在正方提审罪犯黎志田的时候,交给了后者两张女儿和孙女的合照,还赘上了一句“孙女和你挺像的”。这是压倒黎志田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逼迫黎志田交出所有罪证的杀手锏。这显然是一种交换,当然用行话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不得不让本人产生一个联想:这个宽是什么?黎志田的女儿还在过着富二代的生活吗?
六、电影主题与导演动机
打黑除恶以及忠诚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这点决定了导演不会把悬念以及惊奇留到最后,而是把牺牲与惩罚放做结局。
在这个主题范畴下回头看电影,你不得不承认导演和编剧的娴熟功底,可以说几乎电影每一个细节都在迎合主题,彰显主题渲染的动机,比如说导演用小警察被女友甩与苏建明甩女友这个梗的对比,来衬托苏的忠诚。比如说编剧用苏、郑父子异姓的设置来划清正邪界限……不得不说,张连同陈这一批导演彻底告别了其生涯无知、无能的阶段,奔向了厚颜之境界。
但话还得说回来,创作者对反角的性格刻画还算是有血有肉的了。不知他们会不会面临“狂飙反角之痛”。

文/星期五文艺
图/来自网络
-
知白守黑O3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17 08: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