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偷懒作为方法
私以为偷懒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让生活变得更省力的人生态度。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偷懒这个词显然具有贬义色彩,相比之下勤劳才是政治正确的高尚品质。但在我看来,会偷懒的人反而更容易幸福、更容易快乐。
我理解的偷懒不等于不做事,不等于放弃做某件事情。在我看来偷懒是用省力的方法,用轻松的、不内耗的精神状态把事做好,能用大脑和嘴巴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体力完成。倡导不埋头做事,而是通过交流沟通、吾日三省吾身,找到更省力更高效的做事方式,不做没有结果的、机械的、没有必要的事,不吃没有必要的苦。以结果为导向,选用更省力的方式。
脑力代替体力、工具代替人工,追求效率之美。偷懒不是不做,而是善于总结,善用大脑,找到更高效率的做事方式。偷懒显然是顺应天性的,能不做的就不做,能不吃的苦就不吃,能避开的繁琐就避开。不仅追求用最省力的方式完成任务,更力求对自我的关照(对不便SAY NO 拒绝习惯性忍受)
私以为越是忍受不了工作之无聊机械,越是吃不了一丁点苦,越是想“偷懒”的人,越具有创造性,越能找到更省力的把事做好的方法。之所以这么说,还得说说我的前同期。相比他,我是一个更能吃苦、更埋头苦干、更不善交际的刚入社会大学生形象。他更善交际,更忍受不了上品的繁琐,所以他更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新的对工作有用的信息,更擅长使用erp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才能发现更高效的上品方式。
“就是要偷懒!”第二件令我发出如此感慨的事,是外卖不上门事件。民房位置难找+总铁门常关闭,一般点外卖是让外卖员到导航位置后致电,然后自己下三楼去取。这是极其不方便的,一是要么要时常盯外卖员位置,预估快到了提前在路边蹲着等送达;要么他到后打电话,我就得马上下楼取,无论正在做什么。二是如果同时点了两个外卖,要么取了第一个在路边等第二个到,要么分开下楼拿,一来一去不能说不麻烦。
后有一次,在和邻居的聊天中,知道了她也嫌麻烦,所以直接按上楼路径拍了图片,等骑手接单后私发图片让骑手按路径送到指定位置,果断向其学习。虽然每次都得给骑手发图片也麻烦(当然避免此类麻烦的终极方法还是搬到一个外卖上门的房间),但还是比之前好多了。不仅上面所说不便得到解决,原本需下三层楼加一段步行,而现在只需一层,大大减少取外卖的痛苦!!
一个小插曲,这样操作之后出现了外卖员看不懂图片一头雾水的情况(后她还是找到了位置,并向正在楼下的房东婆婆抱怨,我拿外卖时被不知情况的婆婆说了,晕...)差点想“要不算了,还是自己下去拿好了”。好在后将图片数量精简,并按顺序标注数字,让图片看上去更清晰易懂,目前还没遇到说看不懂的情况。在原有基础做了改进,不错,称赞自己!
而让我觉得就是要偷懒的第三件事就是用语音转文字代替键盘输入,用无纸化记录代替纸质文本记录。工具提升效率,同时电子笔记更易保存及查阅,更适合懒人。
把偷懒作为方法。就是要忍受不了一点机械无聊,忍受不了一点程序上的繁琐,忍受不了一点吃力不讨好,忍受不了一点不便利,always渴望更省力、更轻松、更三两拨千金。偷懒与创造性思维不可说是一点联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