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观后感
在上海影院的杜比剧场看的,能容纳1000人的剧场,只有中间一块不到100人观看,超级空。
杜比剧场的音响效果确实好,看奥本海默有点屈才了,只有男主梦里原子结构变化和最后原子弹爆炸有些表现。以后有大场面的电影适合去这个剧场。
影片始于听证会,终于听证会,但我不记得影片中提到两次听证会的年份,所以观看时有一点点迷惑,对奥本海默的听证会发生在1954年,施特劳斯的参议院听证会在1959年,施特劳斯邀请奥本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发生在1947年,原子弹爆炸2年以后。
电影的结构很有特点,不是按照时间轴,通过两次听证会的内容回忆,展现了奥本海默求学到最后被迫害的一生,充分表现出科学研究和政治之间的纠葛,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都是有国籍的,再伟大的科学家也被迫于政治的压力,美国有,中国也不少,可惜拍不出来。
影院出来时一直在想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反战?好像也不是。想不出来,只好自己说服自己,导演只是想表现出奥本海默的一生,观众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是观众的事情,导演也许没有特别的期待。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电影的主题也许是科学家的发现发明落到政治家手中,最终会毁灭这个世界。
最后聊聊观感,整部影片还是比较庄严压抑的,但导演在其中增加了很多小笑点,很好的调节一下气氛,比如奥本海默到丹麦的讲座,拉比在讲座前的夸海口和讲座中的无奈,笑点十足,也彰显了奥本海默超人的学习能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