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琐记:湖边的少年人,偶遇的奶猫,关于普通人
之前一个月里,偶记一二的事情。

9月1日
在豆瓣上,看到一位大学教授为了研究,而做一段时间的外卖骑手的文章。原本写了一段话转发,想想,还是删了。
怎么讲,村上春树在《1Q84》中写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女子向男主提到她朋友去澳洲的时候,正逢袋鼠焦沛季,于是到处都是袋鼠在......男主想发表点看法,却发现没什么看法可以发表。
骑手的现状、平台的控制、各种shi,不同的文章公众号翻来覆去讲了多次,此时再看一次的感觉,就让我想到《1Q84》中的没有什么看法可以发表。

9月7日
夜间散步时,在湖边(人工湖)看到这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一个人坐着,也不刷手机,就这么托腮坐在那边。

想着这上学的日子,时间又挺晚了,坐在这里,啥事也不做,显然不是思考,就是单纯的放空自己了。
毕竟同时还要面对蚊子的侵袭。这时如果有某个……姑且称为好心的路人的设定,对他说:少年的烦恼很多吗?或许会让人感到这个场景过于上世纪......他有理由用“忧端齐终南”来回答你,但更重要的是,人应该有独处的空间,少年就这么坐着很好。
当然,如果真有啥事,还是别等到挑战安全阈值的时候再和人说。
9月8日
下午,在徐家汇公园靠衡山路一侧的步道上,看到这只非常小的奶猫。远远看去,发现是个活物,但太小了,仿佛一片落叶,在没风的地方慢慢翻滚。

是什么呢?那个速度,显然不像松鼠,也不会是黄鼠狼(我还真在那儿见过)。走近了,看到是一只还不到手掌那么大的奶猫,依稀显出花狸的纹样。虽然还那么小,走动起来却已经比较利索了。
旁人俯身拍照,它也会凑过去。我是一直不希望猫过分亲人的,而自己也不想去摸,随便让动物沾上人的气味未必好。为什么不在妈妈身边呢?走了一圈回来,小猫已消失。
在四周的灌木从中看看,都没有,希望是猫妈发现它走开之后,火速赶来把它叼回去了。
9月12日
偶然做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新口味蛋糕。

原本是想做巧克力戚风,但之前一次手滑,液体部分多了,这次就比较小心。虽然知道可可粉是相当吃水的,牛奶还是加得不太够。
翻拌的时候,几乎担心蛋白消泡。后来发现不至于,却还是担心进烤箱发不起来。这样的话,莫不是生生重演勃朗宁蛋糕的事?传说勃朗宁就是没发起来的蛋糕,误打误撞自成一派。但我忘了传说中原本是意图做戚风类还是放泡打粉的那类。
当然,此时就随便吧。忽然想:发不起来也就是类勃朗宁吧,刚才那个质感,总不会是死面一块。不如此时直接做个夹心,蛋糕烤好之后,切开涂在里面。于是洗了点葡萄干,用酒浸了,再软化一小块黄油。
后来蛋糕发得尚可,弄好酒浸葡萄黄油夹心之后,把剩下的一点黄油涂在蛋糕顶上,再撒糖粉装饰一下。原本没想装饰,但既然已经搞复杂了,就索性完善一下细节。
好吃!蛋糕的质地是厚重了些,却不是失败的那种“凝”。下次要松一点,但和通常的戚风相比,还是要更厚重些,这样更衬浓郁的巧克力味。巧克力,黄油与酒浸葡萄,三者仿佛构成一个折射丰富味觉的三棱镜。
饭后走到湖边,徐家汇公园精致的烟囱倒影在水中,一时竟有些古塔的韵味。

9月13日
不要轻易给出承诺,不要轻易背负重担,尤其在下鲨的趋势中,你负担不起。

9月16日
徐家汇公园新的装置景观的局部,整体效果不错,毫不敷衍。

现在塑料雕塑做得传神,因此局部还真的耐看。不求长存的雕塑,这样就行了。塑造好一只小猫,胜过生硬地扯一千种概念。
彼岸花稀稀疏疏地开了一小片。这潮湿的天气,如果在山里或野生感更足的公园,它们会呈现更散发危险魅力的红色。市中心的一小块地方,还是聚不拢水汽吧。不远处的河道里,有难得一见的撑船拾草人。


9月17日
栗山千明的《晚酌的流派》成为新的人气美食剧了,哪怕没想追,还是被推了第二季的剪辑视频。嗯......这就是人的心境会变化吧,过去可能会感慨她从Kill Bill发展到现在的可贵,此时却只想着:不行,美乃滋放太多了,虽然知道会好吃,但真的......不行。


9月20日
有时,考虑怎样的蛋糕适合经常做?如今常说的“口粮酒”、“口粮(咖啡)豆”,多指价位能长久,且性价比偏高的品种。蛋糕的话,我考虑的是操作不复杂,味道好,且内容相对健康的品种。
前日,做了这款无油巧克力粗粮蛋糕,还比较满意。真的是无油,一点都没放,单独靠蛋白霜支撑质地。

粉类是面粉和燕麦磨粉半对半,量较多。成品质感厚实,由于蛋白霜打得尚可,还是有蓬松的底色。哪怕多加了可可粉,糖量也就比通常的戚风多一点点。
巧克力味也有点厚度,搭配口感的丰厚,糖内敛一些也行。完全不用加心层,甚至一点果料也没放。吃着味道还算丰富,可可确实百搭。考虑到是无油,第二天口感还是不错的,第三天就干些,但也还能接受。

9月23日
此时,我会觉得这只大鸽子自我意识甚强。但或许,这意味着隼已经不在这附近活动了?

9月23日
冒着小雨去听贝多芬的四重奏,冒着大雨回来,所幸不虚此行。雍福会的真正的室内音乐小厅,尺寸基本就是别墅底层客厅的大小。


某些画面有点电影感,尤其是在雨夜。未料回来之后,遇到一件让我莫名的事。微博的系统告诉我有几封私信,而其中有些演奏者和演出场地发的,已经是数月之前......现在才告知,不知该说什么好。
真的不是故意无视,纯粹是遇到莫名之事。之前在公众号上也是,但那边的私信偶尔会漏看,因为通过公众号联络的人少。
9月24日
钢琴家陈必先这次的独奏会不来上海,真的引发我的怨念。莫扎特K475+457、贝多芬Op. 101与舒曼《克莱斯勒偶记》,这样的曲目竟是没排上海场。
但今天也有件好事,就是中午突然发现,栗子红烧肉配起泡酒很合适,因为栗子自带甜点气质。当然,肉不能太肥,因为起泡酒不擅解腻。

9月25日
中秋将近,今晚在徐家汇公园看到兔子与月亮之灯,惊艳。

至少晚上的效果是惊艳的,混合了可爱与神秘。小兔子的神态塑造极佳,抱着胡萝卜的造型,搭配遗落在眼前的月亮,亏他想得出。
近距离看,月亮表面的环形山都有,但这样具象的月,搭配古典卡通化的兔,竟是传统风格融入现代的范本。而且不求多,就那么2、3组散落在草地上。少即是多,就在于分寸。

9月27日
下图中的内容见于豆瓣。

原po这么分析,但也不一定就是这个原因。只是按他这个思路来说......几年前,有个清华副教授说,他发现自己的孩子正迅速向普通人滑落(大意),我当时一惊:哦,原来这位副教授已经不把自己当普通人了!?
先前,我访谈当代俄派钢琴宗师维萨拉兹( Elisso Wirssaladze)的时候,她的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我对学生说,这些作品(指贝多芬的奏鸣曲)本身实在是太高了,钢琴家无论如何都不能完全弹出那样的高度。因此无论我们怎么弹都是“错的”,可通过研究和磨练,弹得更好,就能少“错”一点,为此我们就该开心了。
9月29日
中秋节快乐


一晃2023年的9月就过了,唉。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小提琴家朱凯源,他确实知道该怎么表现帕格尼尼 (6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月度唱片,在傅聪演奏的乐声中,送别阿狗 (11人喜欢)
- 长评:年近九旬的迪图瓦,追求凝聚高能的演奏更胜往昔 (5人喜欢)
- 散场快评:迪图瓦的狂飙演绎,带来上交近10年的高峰之一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