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思考》摘要和笔记(20230928)
五、恶性竞争 1、状况描述 两个人或组织都把自己的利益看作建立在超过对方的基础上,一方只要领先,就被另一方视为威胁,从而导致其更大的行动……如此对立形势不断升级。通常每一方都把自己的行为视为防卫或应对对方的进攻,最终的形势却恶化到远远超出任何一方的预想。 2、行为模式 按照状况描述,陷入“恶性竞争”的模式的双方队里的态势不断升高。 3、结构分析 从每一个参与方的观点看,自己的应对措施是对对方威胁的回应,因此它们各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调节回路”;双方对立的态势不断升高则是一个“增强回路”,相互竞争的参与者都试图超越对方,占据上风。因此,恶性竞争的系统结构至少包括两个调节回路和一个增强回路。 竞争升级的结果并不总是负面的或破坏性的,如果竞争的双方争夺的是一些符合人们预期的目标,竞争升级也可能是良性的、礼貌的,会产生好的结果。 由于恶性竞争的结构包含两个以上的实体,从任何一方的角度来观察,都可以找出类似“自己只是应战,而对方步步紧逼”的状况,这是典型的恶性竞争的预警信号。 有效应对恶性竞争的态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主要的思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缓和竞争双方的对立态势,可以通过对话、谈判或调解,为对立的双方寻找一种“双赢”的方式,或引入一些调节回路,限制一下竞争,如引导双方追求一个更大的共同目标,或按照使用资源的数量来支付费用等。 第二,“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很多情况下,一方先主动采取“和平”行动,将使对方感到威胁降低,从而切断导致“竞争升级”的“增强回路”,逆转对立升高的态势。但是,按照一般常识,这一选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除了极大的智慧和勇气,还需要有实力做后盾,止战方能言和。】 这是一种潜在的、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正是这种心智模式,使自己和对方都神仙系统互动之中,欲罢不能。要想改变这种心智模式,其实并不容易。 系统基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它们是一些系统思考方面的研究者、实践者提炼出来的,就像有经验的医生看的病多了,自然会总结出一些常见病的症状、检查与确认要点、常用对策等“经验”,对于初学者或经验不那么丰富的医生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指导价值。类似的,系统基模能够帮助我们透过表面的复杂现象,快速识别出系统背后的简单之美。如果没有这样的参照,我们有可能就迷失在细节性复杂里面。 第二,我们可以把系统基模当做参考,辅助我们采取睿智的对策,因为对于不同的系统结构,基于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我认为,系统基模也有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使用不当,甚至会有“副作用”。 系统基模的第一个局限性就是过度简化。虽然……任何模型都是一定程度的简化,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系统的结构肯定不只是系统基模所展示的那样,只有少量几个变量和一两个回路,它们都是非常复杂的。 系统基模的第二个局限性是,它只是一些人的经验总结,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列表,可能不严谨,也不可能穷尽。【关键在于掌握这种思考的方法,基模只是给予一些启发和引导,无法代替每个人自己的思考。】 具体来说,使用系统基模要注意以下三点。 把系统基模作为理解系统的入门方法,或者识别问题的一些线索(指引),是有价值和富有启发性的。在使用严谨、完整的系统分析方法,找到了驱动系统行为的内在结构之后,我们再结合系统动态变化趋势和模式,参照系统基模,确定系统的主导回路,并且利用相应系统基模的一些有效对策建议,找到有效干预系统的“杠杆点”,做出睿智的决策。 不能完全指望或只使用系统基模。它替代不了规范的系统思考流程,不可“滥用”它,尤其不能武断的“贴标签”“对号入座”或“填空”。 在使用系统基模时,要尽可能多的尝试一下各种可能性,不要认准一种自己熟悉的基模。否则,就会出现误导,正如西方谚语讲的那样:“如果你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在利用系统基模家谱图时,有两个重要的参考线索。 首先,思考一下你要应对的系统性问题的本质:它们是有关成长的,还是试图解决问题? 其次,观察关键变量的行为模式:它们是指数级上升或下降,还是向一个目标移动或围绕其震荡?如果关心的重要变量的参考行为模式图呈指数级上升或下降,则选取以“增强回路”为基础的各种基模;如果关心的重要变量的参考行为模式图呈现出向目标移动或围绕某一个目标震荡的情况,则选取以“调节回路”为基础的各种基模。 从行为模式来推断系统基模只能作为参考或辅助,并不是完全精确的对应,甚至可能会产生误导。【基模只是一个工具,它的功能能发挥多少最终还要依靠我们自己的思考。】——“第7章 复杂背后的简单之美:系统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