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的小说的本质
小说首先是建立在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的产物。
其次,小说建立在作者的母语的基础上。
第三点,小说在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后,要去做精神控制,心理控制,一个做不到精神控制的作者不可能是个好的作者,意味着你写的东西,根本没人信。那这注定是个失败的作品,无论多少从技巧层面给出赞誉的教授还是专家,这小说本身都是烂的作品,当然,一个做到了精神控制的作品,也未必是好的作品,也可能是个下三滥,但至少,一个好的作品,应该做到控制住读者的情绪,思考,如果这些都都不到,那这作品就成了作者自己写个自己看的解闷的玩应了。
小说是意识形态的未来可能性的外延,他意味着一个个人对于这个时代的把脉,去预测和头脑内进行实践未来会如何走向,所以一个小说必须要含有两部分,现在的,和未来的,这种未来指的不是真正时间上的未来,而是人性最终的归宿,比如《海上钢琴师》,作者给出的未来不是时间上的未来,而是人性的未来,钢琴师在面对繁华喧嚣的都市的时候,最终没有下船,返回了他的故乡,返回了他的精神家园,放弃了物质层面的享受,这就是人物在未来的可能性,这种未来也指的不是在文章先后层面的先写过去,再写未来,或者是倒序,先写未来,再写过去,而是在任何一句话里,任何一个段落里,都带上过去和未来,比如主人公的书包的来历,他丢下了书包,书包被一个拾荒的老人拿走了,只有在这种过去未来的不断地描写中,这种时代的感受才能被通透的认识到,我们才能达到海德格尔所说的:我们感受了我们的存在。
小说是母语的基础上,或者说,是语言的基础上,文字的基础是语言,文字不可能独立于语言存在,那便成了符号学,小说不可能独立于文字而存在,那么我们几乎,但不能完全等价于,小说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小说必须要具有阅读的体验感,而不能独立于语言存在。
于是我们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我们简单的说一下,
1 能做精神控制的不一定是好小说,但好的小说一定可以做精神控制。
2 小说中不只是对现在和过去进行客观的描述,万万不可缺少的是对未来的大胆走向的预测。
3 小说必须读起来很舒服,因为它建立在语言基础上,不可能独立成几万字的单独存在无关联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