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稀缺蒙蔽了双眼
我们在购物时,是不是时常会买到一些当时很想买,买回来其实又没什么用的物品。或者看到一个东西就快卖光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下来再说,而回过头再看,才发现这个东西其实对自己并不那么需要。

现在不少城市出于环保和能源的考虑,限制汽油车的上牌;获取这类车牌要么需要抽签,要么需要竞价,于是车牌很快成为了稀缺资源。我周边不少的朋友都常年在抽签,而其中有一些朋友,他们的运气很好,夫妻两个都抽中了。为了让车牌不被废弃,一个不太富裕的三口之家硬是买了两辆车。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被车牌这个稀缺资源所绑架了,明明家庭并不需要多置办一辆车,仅仅因为舍不得放弃到手的稀缺资源,买下了这么一个大件的消费品,而且后续还会不断地填补消耗,无形之中就加重了这个小家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开支。
许多商家更是会利用商品的稀缺性,采用饥饿营销、限时购买等各种手段,来吸引我们去消费。这些手法正是利用了我们对稀缺事物的逆反心理,利用了我们对失去某样东西的恐惧。对于难于得到的东西,我们总会认为比容易得到的东西好。一旦短缺阻碍了我们获得某物,我们就会比从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占有它,跟这种阻碍对着干,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

并且我们还会痛恨失去本来可以拥有的权利。比如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先是给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后来又收回去了。这种做法比完全不给孩子自由更危险,这种管教方式最容易教出反叛心极强的孩子。而上面车牌的例子也是如此,本来大家都可以正常的上牌,突然某一天开始失去了这个权利,于是对于拥有车牌的执念就更加强烈了。
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人为的或自然存在的短缺物品,我们该如何规避可能存在的稀缺陷阱,避免毫无必要的消费支出?
首先,在一个正常平和的环境下,一旦我们感受到一股高涨的情绪,就有必要提醒自己,是不是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谨慎行事了。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的情绪先平复下来,再来审慎的确认自己真实的需求。

其次,我们要认识稀缺事物的本质,稀缺的事物不会因为难弄到手,就会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用,我们之所以体验到对稀缺事物的喜悦,更多的只是来自于对它的占用。我们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要那件东西,是想要拥有它,还是想要吃它、喝它或驾驶它?不管它是稀缺的还是充足的,它的功能其实都是一样的。除非它是我真正需要的,否则就没必要在它上面投入太多。
相信这么做以后,我们会减少许多购物时兴奋,购物后懊悔这类情况的发生;真正将各种消费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