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常规,致敬经典: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即将访问上海
文:张可驹
如今,话题性的音乐家与演奏组合不罕见,尤其是当那样的话题比较能引流。可正如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想想你以往听过的话题人物或组合,如今他们在哪里?那样的话题,究竟是真有看头,还是包装玩烂梗?
指挥家库伦奇斯(Teodor Currentzis)和他的音乐永恒乐团(MusicAeterna),不仅充满话题性,也呈现了一系列真正处于高光之下,同时引起广泛争议的录音。
浪漫派超技钢琴大师彻尔卡斯基有名言:我的演奏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恐怕,不会有人感觉我弹得无聊吧?在某种程度上,库伦奇斯走在类似的方向,尽管通常他的演奏被认为是对于旧式浪漫传统最直接的挑战。
2023年10月24日、25日,库伦奇斯将携手亲兵音乐永恒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呈现两场曲目很有分量的音乐会。要说该怎么推荐这两场演出......我认为是:除非你明确自己讨厌他们的演奏,否则确实应该去听听。

24日的演出,上半场的曲目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下半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如此安排,曲目之重比先前费多谢耶夫一晚呈现“柴五”、“柴六”的传奇音乐会,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25日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五交响曲》,由乐队首席沃尔科娃(Olga Volkova)担当独奏。
当我看着围绕这位指挥家的话题,意外地发现它们常常集中于他的“叛逆”,某些穿着,对摇滚乐的看法,自制香水,当然还有仿佛让人从新面对一部作品般诠释经典之作。然而,听库伦奇斯越多,我越好奇:这真的......说不上叛逆啊?也没多少突破传统之处,前提是我们不以僵化的视角来看待传统。

是否贴上某个标签不重要,关键在于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的演奏确实值得聆听。风格新颖,非常投入,力求发现前人所未见,同时又建立一个自成一体的系统,在其中展现演奏的说服力。
但也需要指出,指挥乐队作品的库伦奇斯,同指挥歌剧时的库伦奇斯其实不尽相同,本篇的观点主要围绕他对乐队作品的表现。有意思的是,指挥家演绎莫扎特《安魂曲》这样的圣乐杰作,路子竟是和乐队作品更接近。
我并非不知道,要说库伦奇斯的演绎其实“颇为传统”,势必是有争议的。可难道不是吗?包括音乐永恒乐团的建立和演奏方式。的确,库伦奇斯这位指挥家早年的经历既有传奇之处,也完美勾勒出80年代与90年代大转折的时代洪流的轨迹。

来自雅典的库伦奇斯,少年时在俄国成为俄国指挥学派大教育家穆辛的弟子,而后在俄国音乐重镇之外的工业城市彼尔姆,早早执掌一座歌剧院。库伦奇斯正是在那里建立了音乐永恒乐团。
这其实是很传统的发展。传统德国指挥学派的上升路线,正是从小歌剧院做起,在基层踏实耕耘。倘若以此为背景,当下很多“一步登天”的新人完全是异类,且不可靠。
而自己组建乐团,带领其持续奋进,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传统的。乐队需要灵魂人物,无论怎样强调乐手个体的主观性,当那样的人物出现,乐队的形象也必然被重整。是否是从零开始的“组建”,反到不那么重要了。
另一个联系在库伦奇斯和音乐永恒乐团身上的话题,是复古风格演奏。包括整个乐队,除大提琴外站立演奏的方式,虽则是他们标志性的特点,但追溯起来,也是复古的一部分。
复古的风格用在浪漫派,尤其是后浪漫派的作品中,其实容易陷入刻舟求剑的弊端。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的组合却无此弊,相反他们所追求的富有冲击力的演奏效果,在少用揉弦的音响透彻的“语境”中,还得到相辅相成的扩张。

回溯本源,也自然更能究其原因,站立演奏的方式先前的代表人物,指挥家彪罗何为要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演出?很多就是为了提升乐手们的集中力。19世纪后期,彪罗的乐队是技巧高超的先锋。如今,音乐永恒乐团的音乐家们以演奏中高度的投入,体现了另一种集中力的魅力。
库伦奇斯和他们的演出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很多是因为该组合或发掘隐藏的细节,或重新调整结构中不同内容的分量配比,或采用异常鲜活,不落俗套的分句,或对于乐章的整体情境做出新的审视。当然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是循序渐进的。
听听他们表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开篇,我们发现很多原本“次要的”,半隐藏于“副线”的东西被关注,被聚焦,被强有力地与听者熟悉的“主线内容”并置。与此同时,指挥家以某些不常见的缓急处理,对它们做结构上的整合。
这是新意,也是洞察的视角。但真正让演奏获得无可忽视的分量而非标新立异的,是库伦奇斯怎样让一切发展中的因素,经过梳理之后,依然重归有力的发展。

如果说在“贝五”中,指挥家对细节的突出,以及强弱对比、缓急设定等等,还显得有意为之,隐隐透出一种质疑常规/致敬经典的二重性,那么在马勒《第六交响曲》中,他们的表现就几乎是太传统了些。
局部的高度投入,同整体顺畅而充满推进力的发展,非常好地整合在一起。细节的扩张适度,合于整体的脉络。并且如此大乐队的作品,乐句塑造不仅非常灵活,且有着真实而强烈的浪漫之魅力,慢乐章的刻画是为典型。
这就是一位指挥家和由他“组建”的乐队之间,某种难以替代的优势。但这样的演奏中,说实话,真没多少“突破传统”的东西。正相反,这些优势,我们能在许多秉承传统精华的演奏中见到。

由此,我们对于24日、25日的两场音乐会中,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如何表现“拉二”、“普五”这样的大作?能否将“拉二”彻底拉出几乎被演滥的泥潭?就更值得我们期待了。
如需购票,可至东方艺术中心官方公众号:“音乐精灵”降临人间,他值得所有人去追一次!,有一说一,就目前国内演出的价位而言,这两场音乐会的票价是很良心了。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致敬鲍罗丁四重奏建立80周年,回顾新一代成员的“沉重抒情”之夜 (6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11人喜欢)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7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9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