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vs刘备:道家理想主义vs儒家理想主义
一、实现历史vs不从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人的一生就是认清历史的规律,实现历史,落后或试图超越/逆转历史都是螳臂当车。 刘邦的一生,是工具人的一生,他在每个关键点,都尽力做到了历史最优解。帝王是历史的奴隶,刘邦是历史的忠仆。 刘备集团不是这样,儒家的“齐治平”,背后都有“强求”。 一是毛润之批判过的,千里之遥,两分兵力。这是违背基本的军政规律的。诸葛亮等人能不懂? 二是东征,妄出三峡。后世人惋惜,做了各种推演,包括老毛出主意,出兵湘水以西,因敌于粮。各种方案,胜算都不大,这也是不应东出的地方。 三是顾忌名声,吞并益州,拖拖拉拉,最后实际手段名声也并不高明。 二、革命性vs保守主义 刘邦的汉是全新的旗帜,刘备的汉是守旧的旗帜,是已经臭掉的旗帜。 汉朝是新生事物,是改良版的大一统秦朝,是发展广泛的军功阶层(占全国几分之一),吸收各地区各阶级实力派,轻徭薄役,约法三章的新体制帝国。
毕竟刘邦是反贼出身,刘备是地主团练出身。 革命性也是老毛看重曹操而非刘备的地方。 东汉末年,汉朝腐朽衰败,王气不再,再造大汉已经收拢不了人心。复兴汉室,是少数人的理想主义,把路走窄了。就像列宁把俄国社民党改名为GCD:应该脱掉社民主义这件旧衬衫了。 类似曹操屯田、诸葛亮蜀科,新货币制度,陈群九品中正制之类,全新的、务实的当代政治制度才是关键。 没有革命性,先进性,仅仅靠安定秩序,曹魏在北方,关中,做的也不差。 所以隆中对中,两方向出击的战略也并未成功。刘备东征等不到东方的策应。北伐也打不破关中的经营。并不像约法三章的刘邦出秦岭面对项羽留下的不稳定的关中三王局面,有政治上的降维打击。 简单说,如果没有颠覆性、降维打击,只是同行互卷,菜鸡互啄,难以颠覆局面。 三、太上无情vs感情化、情绪化,大仁义,大理想vs小仁义,小理想
刘邦刘备的最大区别。刘邦从不动感情,刘备动辄动感情。刘邦没有自我意识过剩,极其成熟的一个人。
刘邦团队并没有刘备团队那种儒家清教徒主义,严苛与苦行,上纲上线,也没有江湖义气。
关于私德和任人唯才,东汉的孝廉体系虚伪,曹操的求贤令针对时弊。人性是个客观、统计学的事情,道家的理想主义把各种情况兼容进去,重点放在制度和体系建设上。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产业降级,相控阵白菜化(印巴冲突歼十C战绩背后)
- 市场与看人,在波动下无论看多、看空都永远正确 (1人喜欢)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4人喜欢)
- 投资,正处于历史变革期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