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兵出击,战无不胜
1949年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朝鲜内战爆发以来,美军屡在中朝边境挑衅,平民惨遭轰炸。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帷幕。这是一场“举国之战”——朝鲜战场,即使军备实力对比悬殊,我军却用壮烈牺牲换回节节胜利;外交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度亮相联合国,中国新声赢得国际敬畏。新中国,寸土不让扬国威;新青年,意气风发保家国。

今天观影了《志愿军:雄兵出击》,已经很久没有机会静下来写写影评,好在今天的头脑还算清醒,人也还算勤奋,那就舞文弄墨一把。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做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抽点时间,去电影院认真领悟电影传达给我们的精神(ps:我在很认真的为电影打call)。
看到这部电影,我想很多人会和我有一个同样的疑问,为什么近些年的爱国题材的电影都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其实答案也很明显,如今国际形势动荡,战争四起,和平年代好像并不太和平了,我们之所以能享受和平,是因为我们生在伟大的中国。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所有有战争的地方,都能看到美国人的飞机大炮的身影,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他们四处发起战乱,哪里有战争,哪里就会有美国人,前段时间的佩罗西访台,对我国的国家领土安全就是不小的挑衅和威胁。所以为了提升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为了激励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保持革命先辈的血性和勇敢,为了铭记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唤醒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积极捍卫我们国家的领土安全,积极抵御外来文化入侵,我们才会一遍遍拍摄此类电影,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这部影片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一幕是毛主席与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林巧稚的交谈,他让我清楚得明白了,当时在与美国的军事力量望尘莫及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抗美援朝。毛主席问林大夫去年开国大典她就请了假,今天白天她怎么还是没来。她急忙解释到今天白天接生了八个新生儿。孩子代表什么?代表那一辈人必须要守护的美好与未来,那一辈人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来打这场仗,就是要守护来之不易的安稳,守护中国的未来,让他们的子子孙孙活在太平盛世里。毛主席又问她,如果有一天敌人的飞机炸到了她们的医院,她会怎么做。林大夫坚决回答说,她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孩子们。这句话道也出了抗美援朝的真正意义——救命,救下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这世上没有比救命更伟大的事业了。

再来我想谈谈中国志愿兵里第一个兵由魏大勋饰演的毛岸英,他是整部影片的“白月光”,清俊挺拔的身影,待人做事沉静温润,温文尔雅。岸英和父亲告别的那一幕记忆尤为深刻,父子隔着窗棂,岸英看过去,庭院海棠花摇曳,他没有打扰父亲,就那样静静地凝望,那里是他对父亲沉默地告别,他留言给父亲,那年你28岁,去了上海开启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今年我也正当28岁。是的,岸英带着他的理想和抱负,带着他的信念奔赴战场,他想做那个让父亲引以为傲的人,他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28岁。九五后的我,今年也正当28岁,我是幸福的,我生活的年代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科技发达,交通便捷,大家都能丰衣足食,能接收到各式教育。我也深知这份幸福来之不易,所以更要积极努力去提升自己,维护好这份幸福和安宁,再需要我的时候,我可以勇敢又有能力的站出来。

最后也不得不提到那群最可爱的人,是攻占德川后奔袭七十多公里阻击敌人的三所里战斗和龙源里战斗的38军113师,是以百人兵力坚守阵地的松骨峰战斗的112师335团1营3连,他们以一敌百的勇气和决心看的我热血沸腾,战争是残酷的,所以我们拥护和平,热爱和平,但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硬气。其中很巧妙的一个设计是由张颂文饰演的伍修权首次亮相联合国片段,他坚定震慑的眼神,不怒自威的态势,大将风范自显。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既有“将军外交官”的果敢和威严,也彰显新中国的决心和力量。他在会议上直指美国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也表明我们中国人的态度,一旦伤及到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就不带怕的。向来弱国无外交,最后战斗胜利的捷报传来,也让我们在联合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我们要铭记历史,要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职责,要保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要让我们子子孙孙继续享受这份繁荣昌盛,要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是一个热血,硬气,有勇气的民族,我时刻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光荣和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