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囚徒困境的故事后,心里觉得故事中的两个囚徒真是傻瓜。如果他们事先一致口径,两人都可以只承受最小的惩罚。可能正因为他们是蠢货,才会成为罪犯,所以他们都被处以更重的惩罚也是活该。反会自己不要变得那么蠢。
后来,我知道了博弈论这个概念,一并还知道了正和、零和、负和的概念。我对这些概念一知半解,但并不妨碍我认为囚徒困境真是个可怜的故事。本来可以获得正和的结果,结果变成了负和,甚至没能变成零和。
再后来,从三体黑暗森林了解到“不信任链”,惊觉囚徒困境也是“不信任链”导致的一个结果。就算两个囚徒事先统一了口径,最终也无法得到最佳结果。甲不信任乙,所以甲会先下手坑乙。就算甲信任乙,但乙可能不信任甲,也不相信甲会信任乙,所以乙会坑甲。甲可能坚信乙不信任甲,所以甲只能选择坑乙。如此连锁反复,在没有相互信任基础的环境下,最终甲乙都会选择坑对方,最终无法获得正和结果。如果有一个机制,让甲乙双方可以建立相互信任,就不会那么悲惨了。在黑暗森林中因为“科技大爆炸”的威胁,大家无法建立信任关系,所以大家都会先下手为强。大家都付出了最大努力,仅仅是站在负和基础上去争取零和的结果。多么悲凉的世界。
再后来,了解到“占优策略”的概念,终于不再对囚徒困境抱有天真的幻想了。不管乙是否会坑甲,甲选择坑乙都是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在甲乙无法当面确认对方意思、无法维持一致利害关系、甲乙相互猜忌的时候,坑对方是必然的结果。除非其中一方是神崎直这样的圣母,否则必然导向相互坑死对方并坑死自己的结果。
经济学基础在讨论寡头问题的时候,引用了囚徒困境。经济学认为寡头相互之间都是囚徒,所以他们会选择占优策略。寡头之间没有保障共同利益的机制,寡头会舍弃追求整体的最优解,而是追求局部最优解,但是又刚好停在不至于落入最差解的位置,也就是一个均衡状态。作者认为反垄断的法律通过禁止寡头之间私自协商经营策略来确保他们保持在囚徒状态,避免形成垄断市场,让寡头们牺牲部分生产者福利(垄断利润),而增加消费者福利。
囚徒困境有且仅有一种破解法——以牙还牙。以牙还牙是一种惩罚机制,通过惩罚破坏整体利益的人,让双方都朝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这样看来,一个可以相互伤害的世界、没有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世界,才是最好的世界。祈祷世界不要变成黑暗森林。